推动监管实践和高校教育教学互促互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支撑

2024-05-20 12:20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进校园农产品监管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 肖放

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大学校园,这项工作创新性、实践性、复合性都很强。今天的会议,目的就是当面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和想法,邀请高校一起合作,共同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校园这项工作开展好。

听了大家发言,很受启发。我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思想认识体现了政治站位。几所高校都谈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校园是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举措。大家都认为这项工作很有必要,并给予了积极回应,表达了协同推进的愿望。二是没想到这么多高校已经行动起来,课程设置体现专业性。有的高校已经开设了课程,有的高校已经拿出来方案。三是没想到和学校的建设发展高度融合,目标设置体现责任心。几所发言高校都在说怎么干、怎样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打造一流课程。让我们对这项工作更有信心。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生产者是第一责任人,要生产出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合格农产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落实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这项工作怎么会和高校教学课程设置发生关联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涉农高等院校教学,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收集了多所涉农高校的课程大纲和教材,到5 所高校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学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开设和学生培养情况,发现当前存在4个方面不足。

一是“四个最严”要求体现不够。从2013 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了“四个最严”等重要指示论述,这些精神在涉农专业教学课程中体现不够充分。

二是现行食品安全课程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管需要。据了解,开设食品安全相关课程的高校有480 多所,但内容主要讲的是食品加工、食品卫生、食品检测技术和产品认证等方面,人才培养跟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产品“三前”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实践目标不尽一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有关联,有些领域是相通的,比如检测,但是在很多领域,从监管角度和安全保障角度来看,是不一样的。从监管职责来看,分“三前”“三后”环节管理,食品安全很多涉及生产经营许可,而农产品种植不需要许可。从监管对象上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和千家万户农民打交道,标准化程度低,受气候、病虫害等外来因素影响大;而食品安全主要涉及标准化、流程化、工厂化的企业。从解决的问题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的是农药兽药残留问题,也有重金属、生物毒素问题。食品加工企业更关注卫生等食源性微生物指标和食品添加剂等。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安全的教学,其面向对象、学习内容、监管制度、培养目标等都有很大差异。很多学校设立食品安全课程,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支撑需求。

三是对禁限用药物名录、残留限量标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内容讲得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不少高校的种植园艺、动医动科等专业,都没有把禁限用农药名录、禁停用兽药名录、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制度要求作为重点内容来讲。农业农村部门正在大力推动现代种养模式转型、减肥减药控残、重点品种整治等,这些最新实践也没有体现到教学中去。

四是对监管制度实践关注不够。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2023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里面有很多重大制度创新,包括:(一)农户全面纳入监管并明确法律责任;(二)对使用禁用药行为引入拘留处罚措施;(三)常用残留药物超标问题和违规使用禁用药物区分开,实施精准监管;(四)创设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五)明确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六)制定统一协同的风险监测计划。但有些教材还在沿用修订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已经取消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仍还在讲述,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校园活动,把监管部门需要强调的内容跟高校沟通设计好,讲清楚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需求,推动建设一支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政策制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培养具有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学生人才。

第二个问题,“进什么”

刚才大家都讲到一些建议,我想大概应当包括6 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新理念新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的“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走质量兴农之路”“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大食物观”等重要指示精神。目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培训,都将其作为第一讲,希望在涉农高校教学中有更充分体现。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新制度新内容。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法律规范和监管要求。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禁限用药物名录及残留限量标准。近年以农业农村部公告形式发布并多次更新了禁用农药、限制使用农药以及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或停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等,我国还制定了1.3 万项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要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安全用药规定。

四是安全用药生产技术。要向学生讲述农药兽药安全合理使用、重点品种常检出问题清单、减肥减药技术、减抗替抗技术等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要数量质量一起抓,不能单纯为了追求高产,一味使用大水大肥大药或盲目增加养殖密度。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监督抽查、检验检测等。希望高校能够发挥科研优势,加强速测技术研发,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控等内容研究。

六是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注重“严优并举”,“严”是严格监管、守住底线,“优”是优质供给、促进优质农产品发展。希望高校能够开展农产品品质相关研究,讲授农产品品质评价、分等分级、品牌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等内容。

第三个问题,“怎么进”

去年我们向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发函征集了意愿,收到大家的积极反馈,我们择优邀请了22 所高校来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每个学校都很有优势和特点,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协同推进。

一是加快工作进度,抓紧时间进。一些教材在使用期间,标准法规和制度要求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像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几乎两三年就修改一回,这需要高校教学紧盯监管实践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有条件的高校,争取在2024 年春季学期前就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建立起来,也可以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添加、更新有关内容。首批参与高校要带头,尽快行动起来。

二是立足不同学校特色,有所侧重进。这次进校园活动希望做到“农林牧渔并举”,但术业有专攻,具体到每个高校,可以分别先从自己擅长、突出的领域抓起,特别希望在农学、植保、水产、畜牧等专业学科里要讲残留限量标准、禁限用药物等内容。

三是上下协同联动,统筹合力进。许多高校的工作开展计划里,都提到了希望质量监管司组织专家团队,针对专业课老师不擅长的内容,以客座教师、专题报告等形式,帮助开展相关内容授课。对这方面的需求,我非常认同。部药检所、中监所、质标中心都有很多专家,希望在标准法规、残留限量等方面给予支持。省厅同志要积极配合好高校开展工作。部属风险评估实验室、检测中心和 “三品一标”生产企业,要为实践教学提供资源条件。通过进校园活动,争取推动监管工作、高校学科建设、事业单位发展实现“三赢”。

四是加强协调支持,点面结合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校园已经列到2024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点。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与农业农村部科技司、教育部有关司局沟通协调,到相关高校调研,由点向面尽快铺开,推广到其他高校。希望首批参与高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校园作出引领、作出声势,让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助力高校学科建设。

(本文系作者在2024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课程进大学校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略有删减)

猜你喜欢
进校园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