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黄沙铺道

2024-05-21 02:21王跃文
时代邮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南巡正史康熙

王跃文

康熙皇帝自言勤于政事,凡本章均亲自批阅。朝野上下却多有不信的,怀疑大臣们代劳了。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皇帝对大学士们说:“内外各衙门奏章,朕皆一一全览……今一日中仅四五十本章而已,览之何难!”听康熙皇帝这般口气,颇有些孩子般争强斗胜。

皇帝未能完全取信天下人,也许是有道理的。皇帝言行是否相顾,也不是轻易说得清的事。比如说,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每次都说要节俭。

皇帝倒是把节俭的道理反复说过了。大凡皇帝出巡,说说不准黄沙铺道、不得净水泼街之类的话,便有圣明之君的样子了。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皇帝首次决定南巡,行前谕称:“一应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储备,毫不取之民间。”

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二日,皇帝准备第二次南巡,说了同首次南巡讲的意思大致相同的话:“凡经过地方,百姓各安生业,务令廛无废市,陇不辍耕,毋得仓皇惊避,辄滋烦扰。”可谓谆谆告诫,殷殷在耳。

读史料,康熙皇帝每次南巡都颁布恩款若干,一再严令节俭出巡。但是,所谓“一应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储备,毫不取之民间”,是否完全做得到且不说,花钱反而更多却是必然的。扈从皇帝出巡的臣工动辄几百人上千人,吃的用的都在京城采办齐全,再骡马车船拉着走,比沿途采办更费公帑。但皇帝说的话,必须严格执行。

康熙皇帝说沿途百姓“毋得仓皇惊避”等语,各地官员却是真的听明白了。其实,康熙皇帝就爱个热闹。所以,皇帝每到一处,都是盛大迎驾送驾场面。康熙皇帝确有崇俭之德,但见百姓如此拥戴,自然是“龙颜大悦”的。康熙四十四年三月二十八日,皇帝第五次南巡到松江时,曾对两江总督阿山讲,百姓“所以扶老携幼,日计数万,随舟拥道,欢声洋溢者,皆由衷而发,非假饰也”。

当时著名画家王翚等费时三年绘制的《康熙南巡图》十二幅,描述的是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盛况。即使依中国画删繁就简的美学原则,这十二幅南巡图也是十分壮观的,好像看不到康熙皇帝说的俭朴。时人张符骧曾作《竹西词》《后竹西词》讥讽康熙皇帝南巡,写道:“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忆得年时宫市开,无遮古董尽驼来。何人却上《千秋鉴》,也博君王玩一回?”当时张符骧还没中进士,写诗作文还敢讲真话,他的文字比正史更加可信。

康熙年间全国人口最高值不过一亿六千万人,虽然江浙苏杭人口较多,但动辄数十万人跪迎圣驾,且“皆由衷而发,非假饰也”,似乎也不太可信。官员们也许有真心诚意张罗百姓跪迎圣驾的,也有硬着头皮应苦差的。百姓们都愿耽搁正业,执香跪到河岸上去吹西北风吗?

很多时候,也许正史野史互鉴才见得历史真相。清人有笔记小说写过一则故事,康熙皇帝问路边迎驾的老者:“老人家,您等多久了?”老人回答说:“露立中宵!”康熙皇帝很是体恤,说:“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通宵在这里等呢?”老人讲了真话:“官府户中索拿,不敢不来!”

猜你喜欢
南巡正史康熙
北魏《南巡碑》与《南巡颂》研究
让正史守住人民的心
一路向南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泰国游大事记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论康乾南巡与苏州剧坛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