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策略

2019-09-10 07:22张萌喆李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提高策略高职学生

张萌喆 李琳

关键词:高职学生;口语表达;提高策略

一、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一)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是实现高职教育的需要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和社会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2019年国家就已经把职业教育放到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沟通能力欠缺…‘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升”等,口语表达能力不足大大阻碍了高职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高职教育在社会中的良好口碑。

(二)加强口语教学是高职学生提升自我的需要

在社会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能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个人能力,则是高职生获得理想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入职后,为了获得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对靠技能为生的高职生来说,就业意味着另一种学习方式的开始。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是教师围绕着学生讲解、督促学生学习,而是彻底转变为依靠学生自身。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若能获得老师傅、同事们的认可,其学习效率会更高,技能提高也会更快。

二、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偏低的原因

(一)文化基础薄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人们心中,高职生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考不上高中的无奈选择,所以,高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比较差,文化基础薄弱,甚至一些常用汉字的读音和写法都未掌握。在未掌握较多的语言素材、没有足够知识积累、思维没有经过锻炼时,学生就不知道怎么说、说什么,或者即使说了也常常词不达意、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不愿意开口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语·里仁》曾说,“君子讷于言敏于行”,这句话的本意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说话要谨慎,以免招致灾禍。但少说不代表不说,它是说人说话要有所讲究,思虑清楚再表达,不能不经大脑想到什么说什么。此外,还有“枪打出头鸟”等的俗语。正因为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多数人都认为祸从口出,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说话,明哲保身最重要。

2、缺乏自信。成绩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是回家的晴雨表,是父母脸上是否有面子的证明。而当前的高职生大多是高中时成绩不够好的学生,他们常常被父母批评教育,长此以往,他们大多缺乏自信和勇气,秉承着多说多错想法,能不开口就不开口。

3、自我认知有偏差。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因为地处中原,从方言地域分区上来划分应属于北方方言区,学生便认为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距很小,认识不到纠正音准的重要性,学习不够虚心,想着不开口练习也没有关系。此外,还有些高职生认为其毕业后主要是靠技能吃饭,跟自己口才好不好没关系。

(三)课程设置问题

口语表达技能的提高涉及众多内容,更需要学生有坚实的文化素养做为支撑。而语文是基础文化素养的核心,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课程的开设与教学设置,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核心作用。但目前,很多高职学校的语文课没有突出职业院校的职业导向性,更没有发挥语文在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语文课,使得语文课逐渐被边缘化,最后排除在高职课程设置之外。因此,高职院校很多时候只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一次口语表达课程,至于语文这门公共基础素养课程,有些学校直接选择不开设。

此外,有些高职院校即使开设了口语表达课,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甚至不给学生练习实践的机会。实践练习是口语表达最应被重视的环节,但学生课上时间有限,练习时间很少,课外的练习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所以导致高职学生难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更难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师资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职业资格不够,很多高职学校的老师都取得了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的等级资格,认为只要达到学校要求、拿到教师资格证就能担任口语表达等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但实际上,口语表达课需要普通话水平更高甚至是普通话测试评委来教授。二是其他课程的老师在课上不能坚持说普通话,授课过程中会夹杂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词汇和语句,这些老师还认为口语表达跟他们所授课程无关,自己说不说普通话无所谓,但这些老师却不知道,这也不利于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更不利于提高学生对普通话、对正确口语表达的重视程度。

(五)忽略了情感因素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学生的成绩不够好,这是高职生的缺点,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其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挖掘。在之前学习的中,大部分高职生因为成绩不好不被重视,陷入了“成绩不好一被批评一不想学一成绩更不好”的恶性循环中。而老师们常以成绩、形象等因素衡量学生,忽略了学生们的情感因素,也就调动不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生中间普遍存在讨厌学习、讨厌老师的消极情绪。

三、提高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文化素养

1、教会学生如何高效阅读。阅读的方法有通读法、精读法、速读法、跳读法,要让学生结合不同种类的书籍、文字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要让读过的书籍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做笔记和写感想。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把书由厚读薄,使知识从书籍内化到自身,规范自身的汉语语法使用,这样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就能逐渐得到提高。

2、广泛阅读。在掌握阅读技巧之后要进行实践积累,即大量阅读。目前,市面上的书籍非常繁杂,有好有坏,想在有限时间内看到真正好的书籍还需要教师精心筛选后推荐给学生。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学生多种内在综合素质决定的,所以,在给学生推荐书籍时不能局限于知识性或专业性书籍,还应该推荐一些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方面的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谈资。

(二)奠定口语技能基础

讲好普通话对高职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标准,在朗读环节,主要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在说话环节,则要了解学生即兴演讲的水平,在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问题所在之后,需要教师从心理、思维、语音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同时,通过培养学生讲话列提纲的习惯,帮助学生完成即兴演讲,最终达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调整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要重视语文这门基础课,同时,根据高职院校各院系的不同情况,增开礼仪课、普通话课和演讲与辩论课等课程。在课程中,平衡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适当增加学生实践次数,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而在专业课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还要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清楚,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口语表达能力。

(四)增加教学实践

1、課前三分钟演讲。针对高职生口语基础薄弱、不够自信、不愿开口的状况,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和其他课程上课前设置三分钟演讲这一环节。刚开始,学生会因为不适应当众讲话而不敢开口、不愿开口,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并选择情景简单的话题作为练习内容,例如:自我介绍、生活感想、读书交流等生活类素材。当学生逐渐适应后,就逐渐加大课前训练的难度,演讲的主题由浅入深,从生活类和专业类主题过渡到社会新闻类、政治类、体育类等。课前三分钟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沉着稳重、充满自信的良好心态。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要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委婉指出并给予指导。以笔者的经验,课前三分钟演讲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其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2、将课堂问答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很多高职院校对平时成绩的考核点主要在学生的出勤率,没有关注学生课上主动回答问题这一项。这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我只要到班即可,听不听课无所谓”。但把课堂问答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这一方面使得师生互动增多,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常常越讲越有劲;另一方面,课程中的问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和口语表达能力。与此同时,要有意识地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发言,对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加分,并限制学生每节课回答的次数,避免这种考核只适用于特别活跃的学生。

(五)丰富校园活动

一是多开展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创设各种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给学生提供竞争的平台和实践的机会;另外,也能在学生中形成一个练口语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未来挑战。

二是在社团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以往的社团活动大多是举办比赛和专家讲座,这种形式固然很好,但新的丰富的社团活动形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例如大组交流、小组讨论、观看影片、读书会等。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提高策略高职学生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