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

2019-09-10 07:22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药方法

罗立娅 杜秀园 任慧婧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

(一)选取样本

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

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鉴定时应仔细观察,细心对比样品,并详细记录鉴定的结果。

(三)记录检验结果

鉴定过程中的数据、现象及结果的记录应详细完整,不得有涂改痕迹。还应写明检验样本的来源,如,送检的单位、时间、样本数量等内容。样本检验结束后,及时填写检验报告单。在每一种样本检验工作全部完毕后,将检验记录本、药材样本、检验报告单存根交于审核员进行复查,再抄送有关部门进行备案。

二、常用的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一)形状鉴定

形状鉴定是指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特征。每种中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例如,根类药材的形状有纺锤形、圆锥形、圆柱形,如,何首乌、郁金和麦冬的形状为纺锤形,白芷和桔梗的形状为圆锥形,防风和甘草的形状为圆柱形。种子类药材的形状有圆球形、扁圆形、扁心形,如,白芥子和王不留行的形状呈圆球形,苦杏仁的形状呈扁心形。皮类药材的形状有板片形、卷筒形,如,杜仲的形状为板片形,厚朴的形状呈双卷筒形。而有些中药材的形状较特殊,如,海马的形状呈“马头蛇尾瓦楞身”,银柴胡的根头部有众多疣状突起,称为“珍珠盘”。还有很多叶类和花类干燥药材呈褶皱卷缩样,在鉴定时可用热水浸泡,待药材展开后再进行观察。药材的形状鉴定是非常直观的,且每种中药材有其固定形状,所以要根据每种药材的形状特征进行鉴定。

(二)大小鉴定

中藥材的大小鉴定通常指药材的长短、粗细、厚薄等内容。在药材大小鉴定中,应多观察样品,并仔细对比及测量药材的长度、直径、厚度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大小数值。同种药材的大小数值通常会有差异,在测量时可允许有少量药材的小大数值稍高于或稍低于规定的大小数值。有些种子类药材很细小,例如,芥子、菟丝子、葶苈子等,因为药材较细小,肉眼很难观察其大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可在放大镜下放大倍数后再进行观察。

(三)颜色鉴定

不同中药材的颜色各不相同,药材颜色变化也与其药材质量密切相关。同种药材的生药品、干燥品、炮制品等其颜色通常也会有差异。例如,黄芩在加工或保管过程中如有不当,黄芩的颜色可能会显绿色,其质量就会下降。又如,紫草的颜色以紫色为上品;丹参的颜色以红色为上品;黄连断面颜色以红黄色为上品;乌梅的颜色以黑色为上品;旋覆花的颜色以黄绿色为上品;黄柏的颜色以黄色为上品等。药材的颜色鉴定是衡量药材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表面特征鉴定

表面特征鉴定是指中药材表面的特殊现象。每种药材的表面都有其固定特征,有些药材表面光滑,有些药材表面粗糙,有些药材表面有皱纹,有些药材表面有皮孔,而有些药材表面有茸毛等。如,根类药材的表面通常有纵纹或横纹;单子叶植物的药材,其根茎常有膜质鳞叶;双子叶植物的药材,其根顶部常带有根茎;有些茎木类药材表面较粗糙;有些种子类药材表皮常有不同的纹理,如蓖麻子表面有鲜艳的花纹,有些番木鳖的表面有茸毛。观察中药材的表面特征是鉴定的常用方法之一。

(五)质地鉴定

质地鉴定指药材的坚韧程度、软硬程度、致密程度、疏松程度、黏性或粉性等特征。通常情况下,质地重、坚实、质密的药材遇水会下沉,如矿物类药材;而有些质地轻、疏松的花类或叶类药材遇水则会浮在水面上。有些药材也会因为炮制方法的不同,其质地发生变化,例如,盐附子吸潮后质地容易变软;黑顺片则质地坚硬而脆。有些中药材含淀粉较多,经过蒸煮及干燥后,淀粉糊化而质地变得坚实。有些药材质地具有粉性,如山药、天花粉。而有些药材质地具有黏性,如,生地黄、熟地黄、桂圆肉等。不同的中药材,质地都有其不同的特征。

(六)断面特征鉴定

断面特征鉴定通常指药材折断时的断面特征,如药材容不容易折断,药材折断时有没有粉尘散落现象,药材折断时断面的特征等。如,药材折断时应观察其断面是否平整、是否具有颗粒性、是否具有纤维性、是否呈裂片状等,药材是否可以层层剥离,药材断面是否有胶丝相连现象。如,甘草折断时会看到粉尘散落现象,茅苍术的断面放置后能看到“起霜”现象,黄柏的断面呈纤维性特征,杜仲折断时会有银白色胶丝相连现象,且胶丝具有韧性不易拉断。同时,有些药材断面特征较明显,如,大黄根茎的断面有“星点”,黄芪的断面有“菊花心”,槟榔的断面有“大理石花纹”等。

(七)气味鉴定

气和味鉴定通常是指用鼻闻和口尝进行鉴定的方法。有些中药材会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或臭气,这是因为药材中含有挥发成分,可以用鼻闻的方法来鉴定。例如,麝香、檀香、肉桂、丁香、白芷、薄荷、山奈、八角等药材中含有特殊的香气,而阿魏则会散发出大蒜样臭气。对于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切碎或者用热水浸泡后,待气味散发出来时再用鼻闻。

古有神农尝百草,在鉴定中可以用口尝的方法来鉴定药材的味感,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味感,如,山楂、乌梅、木瓜、酸枣仁、五味子等为酸味药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苦参、穿心莲等为苦味药材,党参、甘草、枸杞、龙眼肉、熟地黄、大枣、蜂蜜等为甜味药材。每种药材的气和味是比较固定的,可用鼻闻和口尝的方法进行鉴定。

(八)水试法鉴定

水试法鉴定是指药材放入水中或遇水发生溶解、沉浮,或颜色、膨胀度、透明度、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发生变化等特殊现象。有些药材放入水中浸泡,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例如,苏木放入热水中,水会顯鲜艳的桃红色;栀子浸入热水中,水会呈鲜黄色。有些药材放入水中会出现沉浮现象,如,沉香、降香放入水中以下沉的药材为上品;而海浮石、炉甘石放入水中以浮于水面的药材为上品。有些药材加水摇荡后会出现泡沫,如,远志、皂角刺、知母加水摇荡会产生泡沫。而有些药材遇水后,其体积会发生变化,如,胖大海用水浸泡后,药材膨胀,体积可增大六倍,形状似海绵。这些药材遇水后所产生的特殊现象,是鉴定中药材常用的方法。

(九)火试法鉴定

火试法鉴定是指某些药材用火烧之,会产生特殊的烟雾、气味、颜色、响声、闪光等现象。如,青黛燃烧时会看见紫红色烟雾,降香燃烧时会闻到浓烈香气,有油状物质流出,烧后产生白灰;海金沙燃烧时会听见爆鸣声,且有闪光;冰片燃烧时会产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沉香燃烧时,边沿有油状物质渗出,并散发浓郁香气,火试法鉴定是常用的性状鉴定方法之一。

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几种方法是最常用且简单可行的鉴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在鉴定不同中药性状时,要按实际情况具体应用,选择比较适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在每种药材的鉴定过程中,除了鉴定药材的性状外,还应把药材的来源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鉴定,这样才能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对于中药的鉴定,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鉴定方法,平时还应多练习、多观察、多对比、多分析。鉴定不同药材时,多选择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鉴定,多观察对比样品,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鉴定经验。同种中药材应多观察对比其生药品、干燥品、炮制品,多观察对比同种药材的真品与伪品,通过不断地练习、观察、对比、分析、思考,掌握中药系统鉴定方法,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在实际鉴定中,还应把中药鉴定方法与中药材的分类学、形态组织学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鉴定,使中药鉴定结果更加准确。

猜你喜欢
中药方法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中药保存,要区别对待
学习方法
别用微波炉煎中药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