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

2019-09-10 07:22林宝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创新发展实践

林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其历史进程来看实质上是从中国的革命实践需要角度引入、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并从中创造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后期的发展趋向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中国化进程:一是学术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侧重于理论研究和创新,把原原本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二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侧重于革命实践和社会实践以及国家治理。回顾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至今已百余年,其发展过程今天看来是曲折而前进的。鸦片战争后,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掀起一陣又一阵向西方学习的浪潮,有洋务运动,有维新变法,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但也最终没有领导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中继续苦苦追寻适合中国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制度,在众多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解读和传播,例如,李大钊在1919年发表了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马克思主义观点、内容进行了阐发。尽管如此,就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来看,其道路是曲折的,其教训是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曲折历程仍然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历经引入、传播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进程中给予了我们重大的经验和教训。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整行装再出发,立足于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正确认识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对于更好把握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果,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具体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总结概括。

一、在坚持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因而也要坚持和发展,具体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

(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从发展的角度看,2019年是马克思诞辰201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也已延续百余载,从思想的形成、传人再到发展,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向通过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符合中国需要,适合中国国情,也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

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能够传入中国并形成中国政党的主流思想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选择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并在纷繁复杂的西方思想中脱颖而出成为影响中国发展和走向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从最初的选择到后来的实践发展都证明了今天的中国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社会主义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因而也应该继续坚持。

(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如果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基础,那么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则是目的和内在要求,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坚持是前提,发展是目的,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从传入到发展的过程看,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术层面也涌现了一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例如,李达把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努力发展系统化、理论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大众化和不断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张岱年在建构“综合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方面建立作了重要探索;冯契融贯中西建构起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作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一直是处于动态的发展态势,随着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需求的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提出了不同的新要求,要在继承与批判、补充与创新的过程中立足于实践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使之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发展要求、更具有中国特色。反过来想,如果仅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没有了中国化的进程,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提出新的符合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照着本本谈思想,把最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奉为真理、教条化,那么最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会走偏,失去作为指导思想的魅力,相信也会为历史和人民所遗弃。毛泽东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此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的是要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积极抵御“异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防止走偏变味。

二、在实践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首先,1845年春,马克思在当时写了一个纲要式的思想,这个纲要式的思想文本在他有生之年并没有由本人公开发表过。据记载,当时马克思命名的题目是《关于费尔巴哈》。后来,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物时才意外地发现了这个思想纲要,经过文字上的修改后,恩格斯重新将它命名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并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中以附录的形式公开问世,这才逐渐为后人所熟知。而这篇思想纲要今天名字的由来,是起源于前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再次刊发这篇提纲时加上去的标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中第十一条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如马克思在第十一条里所指出的那样,哲学是用来改造世界的,要具有革命的实践性,即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始终抓住中国问题之要害,保持与时俱进的指导特性。诚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层面要发展,可以追求理论创新,但是决不能脱离中国实际成为“空中楼阁”,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是因为它在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地为中国发展提供思想、方法上的指导,具有实践层面的重要意义。

其次,笔者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足于实践就是要“人世”,不食人间烟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不能是“出世”的自我欣赏、不问世事,在研究、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在追求理论创新、理论高度的时候,不能为了高深莫测而故弄玄虚,满足于解释世界的过程。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核心离不开“实践”二字,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实践,突出中国本土特色,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发展新的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因此,笔者认为,脱离了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不是中国化了,而是“异化”。早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并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引進一种理论,丰富中国的理论水平,彰显中国的学术高度,而是因为它指导了中国革命实践,对于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实现富强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化,因为它提供的是一种指导思想,是根本的立场、方法和原则,在运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时需要转化成适合中国的指导思想,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其理论,以便更好地在中国发展前进的征程中及时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这其实也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立足于实践的经验也是来源于脱离实践的教训。遵义会议之前,博古和王明左右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坚持仿照共产国际苏联模式与国民党对抗,因为博古和王明的教条主义,机械地照搬苏联模式,而没有看到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一意孤行,导致在反围剿斗争中损失惨重。毛泽东的判断在历经反复排挤后最终在一次次革命斗争的实践下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而这正是在与中国革命实践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前提下产生的,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转化为中国革命斗争力量的具体方法。

最后,“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的这段话放在中国,笔者理解为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大众化,联系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聚焦中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为回答和解决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有效的思想指导。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尝试深入到普通大众中去,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掌握理论是不行的,中国人口13亿多,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如果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能赢得民心,得不到普通大众的支持,群众基础薄弱,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大厦将会岌岌可危,建不了多高。此外,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带领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取得发展进步的骄人成绩,这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群众中获得支持与信任是分不开的,早期的共产党一直在尝试着向群众宣传马列思想,倡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后,有了群众的支持,尽管共产党人多次革命失败,但始终屹立不倒,就是掌握了群众的力量,具有牢固的革命斗争根基。毛泽东曾在关于哲学工作的谈话中指出,大学文科现在的搞法不行,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即批判哲学界不能联系实际发挥哲学应有的作用。对此,笔者十分认同,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要注意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反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中楼阁”式思想,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特征和魅力就是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也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书本、不能醉心于理论研究,在坚持和正确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下,更多地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作用,即研究出来的理论不能只是理论,长篇大论,更要聚焦在是否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是否立足于实践且展现出中国特色,是否具有改造、促进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在坚持中国特色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实践充分证明,必须要在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是学术层面还是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在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都要在正确把握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忘本”,丢掉中国传统哲学,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背离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历史上教训是惨痛的,例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起初提出了“打孔家店”的说法,意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犀利的批判,提倡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但是随着批判的呼声越发高涨,演变成了“打倒孔家店”的说法,虽然是一字之差,却变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要求全盘西化。再如,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文化大革命”运动,曾经的错误运动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主观上坚持了“中国特色”,主观认为符合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但是没有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错误地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国际经验和内部国情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违背了客观规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有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群众思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说法为口号的运动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已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本意,算是一种过分解读和运用。

所以,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不能让中国传统哲学没落,相反更应该发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优势,巩固和发展好中国本土文化,这是中国的根和魂,不能丢。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笔者的理解是对中国哲学的补充和完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作出的积极主动的创新发展,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但是以史为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内在本质和实际情况,审时度势,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这就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要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要在学术层面上不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打造系统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加强顶层的理论设计,同时,在实践层面中“摸着石头过河”,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相互作用、互为补充、辩证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创新发展实践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