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大数据思维

2019-12-13 09:43
创造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在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明确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该思想系统阐明了新时代的生态价值观,以及明确指出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六大原则。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内涵进行理解和解读,是回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逻辑体系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从而增加人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自觉。周生贤(2013) 是最早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总结理解的解读者,并以此开展学习了论述中的意义与影响。[2]刘希刚、王永贵(2014)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初步的哲学探析,他们以马克思哲学为基础,分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和应用,得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对生态建设的理性认识,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理论的重要成果。[3]刘海霞、王宗礼(2015) 进一步深入探析了习近平生态思想,得出其不但拓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论成果,对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4]。

在之后几年中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与事实论据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大数据技术在该思想中的应用。本文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包含的大数据思维及思维应用。王陆潇、刘晓、罗庆俊(2017) 就对重庆市把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生态环境中,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大数据+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可以全局统筹生态环境监测,以确保实时操作到位,去除传统复杂的数据采集,消除数据壁垒,加强数据共享,从而升级监管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生态建设提供信息服务[5]。甘玫玉(2017) 就尝试提出了大数据的环境监测与治理的研究,认为建设环境大数据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未来公共服务发展趋势,从协同、预警、监测上建设环境大数据对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有重要作用[6]。王旭、秦书生(2019)在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著述中现代化环境治理思想,认为“完善生态环境的监管、法治、社会行动体系和相关治理政策是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政治保障,为此,就必须运用技术创新破解环境治理难题,从而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信息化建设及运用环境大数据分析手段,进而提升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水平[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其理论以整体思维把握生态全局建设基础,从局部联系提供治理策略,从历史数据挖掘建设积累的价值变现。大数据思维抛弃小数据的不完全归纳,从而引向全数据的整体数据化,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数据处理,在实践操作中对研究对象的数据相关性进行数据挖掘,从而获得数据变现。从大数据思维视阈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时代特质。大数据元年,舍恩伯格(2013) 就系统的著述了大数据给生活、工作与思维带来变革,他认为大数据已成为人们获取新认知和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同时也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等[8]。早年黄欣荣的国家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大数据技术革命的哲学问题研究” (2014AZX006) 就从哲学视域下系统的研究了大数据哲学,从大数据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以及理论进行了几十篇高质量论文发表。生态多样性的大数据成为全球环境概念的有力推动力,也将把生态科学看成一种政治议程的内容。[9]本文结合大数据思维视角,是在哲学上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蕴意,从而为我国生态治理理论的现实意义进行阐释。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整体性与全数据思维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是从整体全局的视角认识生态,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指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目标导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高度认识生态,及全球国际视野。该一系列著述都具有战略、全局的高度认知和整体全面思维框架,是新思想、新论断。其思想体系是“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10]同理,大数据量化一切,从世界本源上数据化世界,把认识世界数据化为映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主体认知世界,是人类的精神产物世界,同时也是可以直接通过处理客观数据改造我们的真实世界。所以从全数据的量化自然界,研究环境生态对象,是便于对自然生态对象进行科学改造。习近平生态文明同样具有整体视角,高度理论、完整建设体系和总体布局方式都具有整体性理念。用整体眼光与现实目标导向来建设生态环境,是站在生态文明顶端去研究生态文明的变化轨迹。

(一)治标对策的整体性下的全数据思维应用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全民监督的时代,对生态环境能够起到全面、整体的保护效果,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共享、合作和互助成为了社会的主题,单车共享给用车人群简约了出行方式和优化了城市交通。数据密集型为创新带来了便利,使得创新门槛变低、成本变小、速度变快,有利于环保技术研发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根据数据相关性可直接判断并给出环境治理的建议,有选择性的择优选择期望值最高的方案,比如将空气质量模型和城市经济发展模型结合考虑其它相关数据因素,并在数据挖掘分析下集中处理,能够更系统地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从而利于选择实施哪些政策手段可以实现减少环境损害的同时,避免经济损失的共赢局面。同时,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技术与管理部门的效率,完善技术能力和规章制度,让相关的各部门间协同监管,和用数据事实说话来增强管理的说服力,加强处罚力度与威慑力,来保障环保设施顺利。在绿色能源上需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消耗。

对表面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是对事物发展痕迹的记录,没有从数据处理中挖掘和数据分析,只是简单地从数据动态得出事物发展轨迹,让生态数据更利于被认识,也将把生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对生态健身提供材料支持,也将对生态多样性增加数据。数据采集是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活动进行记录,是原始数据,具有真实客观的数据,没有主观数据污染,可以直接被利用的数据。对这一类的数据可以直接观察得出初步的生态治理方案和相关意见,从环境现象入手,直接对现在或将来的生态环境进行直接干预,也是最快的治理手段,数据来源符合科学性,就有有效的理论价值。

(二)治本对策的整体性下的全数据思维应用

习近平(2015) 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11]在共赢对策中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把:“粗放式、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过分依赖第二产业向代表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的第三产业转型,从而缓解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对之造成的巨大压力。”[12]有些学者认为:“经济环境可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经济增长是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的前提,主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鼓励环境政策的实施。”[13]只要环境生产的外部性足够大,环境政策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福利改善的双重红利。然而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时变性,传统投入产出法会受到数据获取难度的限制,会导致部分地区数据未能参与分析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环境技术创新对产业生态管理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环境治理是国家层面的工程,社会需要配合这些政策实施,个人无法做到规模化。编制环境投入产出表要综合对称,要真正将环境投入和经济综合放到在一张表里,描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综合平衡关系。尤其当技术条件达不到预期有效成果时,制度层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数据处理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也是目前最难以攻克的技术。通过数据计算间接得出本质的数据依据,数据处理伴随着数据化始终,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计算、预判等过程,数据一直在被反复应用,并最终输出数据处理结果。在对生态环境的根本问题进行处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本质的答卷,也将是大数据技术在生态建设中应用的存在意义。通过数据采集获取直接数据,数据储存保留原始数据和数据资源,数据分析得出生态建设的参考方案或处理意见,数据挖掘寻找生态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原始数据,最后通过数据计算来得出参考数据,数据预判可预防错误生态变迁(包括人类活动的过渡干涉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科学性的规划成为理论变为现实的可能,也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和实现方案。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辩证性与相关性思维

大数据是从技术层面上抛弃了因果律,而应用的相关性来认知和理解客观对象间的因果律,打破传统小数据下的不完全归纳,从全数据思维方式去整体研究客观事物,确保了被不可认知的“潜在”因果律出现在认知世界中,这样会发现辩证联系的其他统一对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用唯物辩证思想去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对客观世界的正确理解。以辩证性思维处理生态文明的工作建设,是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科学化认知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

(一)辩证性认识中的数据相关性理解

对于治理环境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有效的保护环境,避免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操作,对生态环境再次产生破坏性的损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投入与经济综合发展之间,有没有一个对综合平衡范围区间。张可(2014) 在对生产投入始端与效益产出末端的研究,构建出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模型,得出劳动生产率密集在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中影响机理,发现经济和环境治理早已相互耦合在一起,最终他认为:“我国需要构建以经济协同为主、政策和管理协同为辅的污染联合治理格局。”[14]他(2016) 在研究环保投入和污染排放问题上,得出我国投入产出中出现:“环保投入随污染排放增加而增加,‘你多投入,我就少排放’,以及环保投入的‘搭便车’现象”等问题。[15]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在环境投入方面一直在加大,但现实中各项生态指标,仍不乐观,产出严重不足。其中不但是我国在投入产出分析核算上的应用不足,还包括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复杂性有关,因为环境结构极具有复杂,导致有关数据采集遗漏,在核算结果中出现的估算现象。另外,在实践研究中很多环境数据集中在“统计局”、“环保局”等部门,没有及时共享与社会群体,也会给投入产出核算带来局限性。

“潜绩”与“显绩”的关系,从自然生态的情况与政绩的联系性,是放弃因果律,而注重相关性,把生态文明与政绩的因果律变现出来,通过数据存在凸显“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同时也认清事物发展的轨迹。孙刚(2004)就提出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既达到经济增长,又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16]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建立之初前,国人普遍的政绩观都在于经济发展,为了经济建设的目标性,从而在实践工作中牺牲部分生态环境,新时代由习近平提出的“潜绩”与“显绩”让人们重新认识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党员干部的政绩间建立相关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进一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传承和创新。同时也有利于建设美丽新中国。

(二)生态建设痕迹与数据足迹的动态变化轨迹

大数据时代万物被数据化,大数据技术在概念层次上量化一切,人和自然被重新定义,趋于数据化的客观存在,在各种变化发展运动中都会留下数据足迹,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其中被数据化的痕迹一直存在,只有做好痕迹采集,才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服务。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建设痕迹数据化成数据足迹,不但能指导工作,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习近平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理解,从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出发,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利害关系,是从人类文化视角看待人与自然的相关性,把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变化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改造,从而认识到生态痕迹中人类活动的轨迹。

传统世界中人类活动足迹很难被记录下来,所以在生态变化中几乎没有直接数据证明生态变化,大多数是通过间接数据证明自然界的变迁,如地质,考古等小数据时代下的不完全归纳,也是通过小数据的演绎得出当时生态文明情况。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记录一切,量化一切的科学技术,通过数据足迹,可以还原原始场景,也可以实现场景再放,把生态变化痕迹通过数据采集带数据处理,计算出变化轨迹,从而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不再是小逻辑下的演绎,样本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全数据的客观还原。

生态建设痕迹是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改造,而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而量化的实践活动是数据足迹的客观存在,最后通过处理数据的动态变化轨迹计算出生态轨迹有哪些科学数据,也将为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理论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

(三)例:与环境系相关的数据——雾霾相关关系的因果派生

目前,在我国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投入产出表的汇编数据主要通过研究性的工业“三废”排放量。而大数据提供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将一切与污染事实相关的环境、气象、经济、生活、健康等多元复杂的信息数据收集汇编起来,从非结构化、低密度数据中分析并挖掘有价值的数据源让对应数据呈现结构化,来确保信息全面不易遗漏,这样避免了因数据不全而带来的决策片面性和误判治理,可总体的把握并调整投入产出。同时大数据重新配置了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在经济发展中的环保投入成本问题,让资源得到极大利用。[17]

雾霾在传统因果关系中直接被认为是空气污染,需要增加绿化和控制排放,而对中间各相互作用结果、因素和之间的系相关数据考虑较少。而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的相关性,对因果进行了扩展,把中间结果与因素之间的派生关系通过“可视化”手段拎出来分析,进而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来制定出综合全面的投入产出编表。雾霾导致的视野看不清相互作用导致生活的幸福指数下降而造成的身心痛苦,进而需要治疗产生消费刺激了经济增长,但现实因素是因为污染导致的,所以对雾霾需要投入技术与管理,因为与成本关系相关性有发展经济增长,成本节约等,从而会带来工业生产污染产生雾霾,如果中间环节不看,可直接得出雾霾出现即需要控制排放和种植绿化来治理环境。而从大数据的全数据上看,可得到与雾霾系相关的数据事实,从而可以有效的对雾霾的投入产出做出综合判断。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唯物史观与数据伦理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渊源。习近平一系列生态文明著述包含:“历经波澜的中华文明历史演变事例,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态变化等。”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是符合人类发展的。认识文明兴衰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性,掌握西方现代化经验与生态建设的科学性,回顾建国来生态建设的各种制度变化的层次性,都将确保数据的客观性,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史观的人类活动才是改造自然的主体,而大数据技术是从技术层次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支持,确保生态建设得以实现,把数据堆放变成数据财富,完成数据价值转变。但同时也存在技术上数据伦理风险,如数据共享存在壁垒,有“数据孤岛”,数据采集存在隐私风险等,都将使大数据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受限。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存储、处理、分析等方面上对生态环境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技术应用带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8]。唐斌(2017) 认为信息共享是生态文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为政府创造技术支持手段[19]。因此,正确看待大数据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合理处理数据伦理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保障。

(一) 量化环境投入始端与产出成果末端

大数据技术的兴起,给环境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重构、映射与真实世界相对应的数据世界,来分析生态治理中的投入与产出间的综合平衡关系,是可行的,也是投入产出法急需的技术手段。环境保护的数据收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结构性任务,其中包含对自然环境保护数据和社会环境资源保护数据,只有对现实世界进行数据量化,才能有效的面对投入产出中的复杂问题分析,这都需要海量的数据来支撑。如在Hadoop生态系统中的HDFS技术,是通过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的大数据平台,来监测分析各工厂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寻找准确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来源,从而有效地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率。[20]这种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让那些原本那些很难收集,看似用不上的数据再次利用起来,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行业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增效和财富,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精确分析和深入挖掘特点,可以给相关环保组织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另外大数据可以减少在环境治理的市场运行中出现的的信息不对称和完全不透明情况、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治理运行成本、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等机遇。

对投入始端与产出成果末端的量化,能够快速采集数据并处理,可即时调控投入幅度和掌握产出效益,让投入与产出更佳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浪费,防止出现只投入而没有有效产出,或错误的产出数据掩盖问题,可以看出大数据可以让人们掌握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并做出更好的分析。其中的投入可分为制度与技术上直接投入,和在资源闲置上的间接投入等。现实中由于产出量无法直接用金钱来衡量,导致可视化下降,现在通过大数据的相关性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环境数据变化量来衡量,如居民幸福健康指数等。

(二)大数据思维提供的新认识与新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讲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性的特征,不但给环保投入产出提供全新认识,同时也为“共赢”提供一套全新方法途径,即在“巨大复杂的数据中,迅速找到高度精准和有价值的信息模式和知识”。[21]当今,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问题时,无法准确的通过传统的还原论和经验论来寻得事物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只能通过事物的弱相关来判断和认识新事物,从而来把握和分析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如超市老板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要把尿布与啤酒放一起就能够让二者大卖的原因,他们只要认识到这种相关性,能够获取利益就行了,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中也是这样,只有知道各类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就能够有效控制治理。

在大数据时代,“世界就是一系列的大数据问题,任何问题都可以用数据来解决[22]。”问题可以看成是数据问题,在对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可以用数据方法来研究,通过在海量的数据中归纳出一种可以预测未来变化动态数据模型标准,认识数据之间的存在规律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生态建设的可视化模型,可及时准确掌握大范围的生态动态变化结构和格局,建设过程演化和预测,为投入产出规划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来源依据,通过数据同步下结构演化来找出效应边际。大数据思维方法对环境对策制定和建设模型提供了新的变革和产出增效,李娜,田英杰(2015) 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法,建议对环境治理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合理细分,来确定环境目标设定与综合管理,并在大数据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上建议成立立体化的环境治理,让政府主导牵头,社会组织群众参与进来的结构性人员分布治理。[23]

结 语

习近平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下的生态治理有可能变成经济优势,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以及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强和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转型调整,智慧环保时代将成为可能。大数据科学作为新兴的多领域交叉学科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提供带有多样性的科学领域思想和模型,也将会产生更大的产出效益价值,为赢得人与自然和谐画面提供极大助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是面对新时期新问题的复杂性而完善的理论体系,在理论上不但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在实践应用中符合技术哲学的现实操作性。大数据思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技术手段支撑和保障,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趋于科学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也将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的实践性证明科学性和可实现性的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思想与“剑”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