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绍英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云南 曲靖 655000
ICU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患者普遍身体代谢功能紊乱,对于胃肠道功能完整或部分完整患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病情进展为患者实施肠管内营养支持,通过肠内注射营养液方式对患者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对患者生理功能进行调节,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会发生腹泻等并发症,对于营养支持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因此为患者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对于减轻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组织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选择2018年4月-2020年3月本院ICU收治的122例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旨在探讨在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总结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8年4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22例ICU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且并发腹泻症状;患者了解本研究全过程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资料不全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61例和试验组61例。本次实验中,常规组男33例,女28例;年龄21~79岁,平均(55.36±8.21)岁。试验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22~80岁,平均(54.79±8.36)岁。入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实施ICU科室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根据患者治疗需求实施相应护理干预,适当根据患者腹泻情况对营养液用量、配方、频率等进行调整。
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小组长,加强对小组成员的综合性培训,提升小组成员的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保证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综合性评估。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评估,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基础资料信息和病例信息,包括患者的经济条件、对疾病的认知度、一般资料和疾病史等,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对患者发病因素进行探讨,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充分遵循对应的护理标准,制定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循证护理内容,为患者提供各项护理服务。
(3)循证问题的提出。整合分析院内ICU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治疗措施与预后将相关性腹泻可能诱发因素罗列,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明确各项影响因素,如营养液成分配比、输注时间、胃肠功能损伤等均为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诱发因素。同时根据护理经验与患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循证护理计划,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
(4)循证支持。将“循证护理”“并发症”“肠内营养”“重症患者”等关键词输入到中国知网、中国学术刊网络出版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寻找循证证据支持。由循证护理小组将缺乏对照组和文献质量较低的文献筛除,再邀请三名护理专家对各项证据的实用性、可靠性、真实性进行有效筛选,充分形成重症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方案。
(5)循证护理的实施。①根据诱发因素实施护理,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前评估患者急性肠胃损伤分级(AGI分级)情况,根据患者分级结果进行营养液的调配。②肠内营养支持时间:采取循证支持,由于ICU重症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或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吞咽功能障碍或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开展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改善代谢状态。因此需要对患者早期开展营养支持,待患者治疗后或术后24h内予以患者肠内营养液,并配合应用促胃动力药物。营养方法:加强循证支持,针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了解患者机体能量代谢情况,并将其作为依据,有效控制患者营养液的滴注速度。对患者每日基础能量消耗和每天的能量消耗进行有效计算,对于第1天支持患者每小时予以20mL,供给能量为500kcal/d。第2~3天逐渐调整为30~50mL/h,控制供给热量在25~30kcal/d。第5天后调整为80~100mL/h,供给能量在25~30kcal/d。并根据患者肠胃应激反应调整肠管内营养支持时间,腹泻前注射频率为20~30mL/h,逐渐缓解后调整20mL/h,逐渐提高至50mL/h,以减轻肠胃应激反应,缓解患者腹泻症状。③营养途径:根据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间选取合理的支持方式,对于小于4周患者实施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对于大于4周患者开展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对于胃肠功能损伤或高误吸风险的患者采取空肠造口营养支持。由于肠内营养支持极易出现吸入性肺炎、误吸、反流等多种并发症,肺炎、误吸、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鼻肠管组。此时需加强采取鼻肠管置入方法,协助患者取半卧体位对患者鼻肠管插入长度进行测量,并于鼻腔管内插入引导钢丝,从鼻腔内缓慢插入鼻肠管到目标位置,女性患者控制在105~110cm左右,男性患者控制在110~120cm左右。并将鼻肠管充分固定在鼻尖部,拍摄X线片明确肠管具体部位。
(6)加强针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由于ICU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极易出现误吸、呕吐、恶心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喂养不耐受的主要原因,在实际针对患者进行进食指导前,需加强对患者意识状态的评估,了解患者呛咳反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鼻饲前明确肠管和胃管的具体部位,在喂养过程中,若无禁忌,则将床头抬高30°及以上,保证鼻饲滴注稳定,速度适当,对患者进行喂养后的腹部按摩,并应用促动力药物,在对患者转运的过程中或开展气管插管、拔除等操作前需暂停鼻饲。在翻身、吸痰等动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动作轻柔。患者如出现消化功能不良情况,则给予胃动力药物,对于呕吐患者将其头偏向一侧,暂停鼻饲。密切观察患者大便情况,并适当给予针对性干预。尽早开展针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和吞咽功能锻炼。
对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与腹泻缓解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临床护理效果等进行对比观察。记录患者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指标情况与患者腹泻缓解时间。临床护理效果评定标准:显效为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完全了解,腹泻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部分了解,腹泻症状有所缓解;无效为患者对疾病专业知识的了解较少,腹泻发生率依旧较高。护理满意度评分使用本院自制量表,主要包括鼻饲给药、输注方式、营养配方选择、腹泻知识四项,各项评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越满意。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情绪评分、社会评分、心理评分、躯体评分,各项评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组间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
本次护理价值调查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表示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与腹泻缓解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使用t检验数据,临床护理效果行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临床护理有效率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组间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n(%)]
试验组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腹泻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与腹泻缓解时间对比分析(±s)
表2 组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与腹泻缓解时间对比分析(±s)
实验组于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数据比较有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s)
表3 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s)
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数据高于常规组,有意义(P<0.05),见表4。
表4 组间患者生活质量分析(±s)
表4 组间患者生活质量分析(±s)
试验组护理后的不良情绪数据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组间患者不良情绪分析(±s)
表5 组间患者不良情绪分析(±s)
ICU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因自身疾病影响,在患者治疗或意识昏迷等过程中,难以自主进食,导致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不断降低,对患者病情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为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营养供应,应通过肠管内营养支持方式满足患者代谢分解所需的营养物质,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因此临床大多针对ICU患者采取常规营养支持的方式,以充分满足患者机体所需各项营养,进一步提升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但在实际治疗期间受到营养液配置成分、胃肠功能损伤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等症状,对患者的营养成分吸收造成不利影响,使患者患病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加强针对重症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症状的有效护理措施[2]。
重症ICU患者大多病情症状严重,需要加强针对患者的监护和抢救工作,充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生存率。同时由于ICU重症患者机体状态大多处于高代谢水平,往往难以经口进食,需要及时予以患者肠内营养干预措施,充分保证患者机体营养指标状态稳定,避免由于营养不良而导致患者出现代谢紊乱等情况,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随着现阶段人们日常生活不断改变,生存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观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传统开展的临床护理措施往往难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循证护理是新型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种,能在计划护理流程干预过程中充分明确护理方向,结合既往科研结果与以往临床经验,对患者的临床需求进行充分观察,从多方面制定科学的护理流程,不仅充分体现了护理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还能保证各项护理流程有据可依,并且在实际护理期间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体意愿。在以往开展的护理过程中往往过于关注疾病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恢复,导致总体护理效果不甚理想。循证护理模式是新兴护理形式,能够对院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寻找诱发因素,明确循证范围,在国内外知名网站检索资料,进一步归类、分析、概括诱发因素,为患者实施精准、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能够从预防性、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出发,有效预防、缓解患者肠管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症状,以保证患者治疗效果[3-5]。
本次研究表明,常规组临床护理有效率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试验组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腹泻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相较于试验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状态可见,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社会评分、心理评分、情绪评分及躯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而试验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这说明循证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更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等特点,能充分以患者意愿为中心,在实际提出循证问题后,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判断,进一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充分保证护理计划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根据营养液高渗、压疮、输出速度、营养液温度等因素,充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轻对胃黏膜造成的刺激,同时定期对患者翻身、按摩,避免患者长期卧床,有效降低压疮等情况的发生。针对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措施,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在保证营养状态达标的情况下,迅速改善患者的腹泻现象,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腹泻缓解时间,提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