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韦
德阳市人民医院 产科,四川 德阳 618000
产后抑郁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生育之后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焦虑、紧张、冷漠等,严重时甚至产生绝望情绪,进而做出自杀、伤害孩子等行为。产后抑郁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幼儿的成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若初产妇缺乏生育知识,对如何照顾婴幼儿也不够熟悉,发生产后抑郁的可能性更大。对此,需要重视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通过科学的心理护理及时疏导初产妇的负面情绪,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
本次研究选择的118例初产妇,观察组59例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28.4±1.8)岁;孕周39~41周,平均(40.3±0.6)周;其中剖宫产有15例,自然分娩有44例。对照组59例患者年龄为24~39岁,平均(28.5±1.7)岁;孕周39~41周,平均(40.2±0.7)周;其中剖宫产有17例,自然分娩有42例。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与临床对比研究要求相符。排除标准:传染病史、产前精神障碍、死胎、凝血功能障碍等。纳入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确诊为产后抑郁症患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服务接待初产妇,询问疾病史、产前相关检查;向初产妇介绍分娩的相关知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1)成立产后抑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管护师与责任护理人员,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收集初产妇所有资料,记录初产妇入院、分娩以及出院整个过程中各项环节涉及的护理流程,制作系统且趣味性强的健康知识宣讲视频或者宣传片。护理人员要根据初产妇的具体情况对宣讲内容进行讲解,确保初产妇有效掌握产后抑郁护理相关知识。
(2)产前心理护理。初产妇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向其介绍医院的基本环境,消除对环境不熟悉产生的紧张感,针对与生育有关的知识进行宣教,通过仪器设备的检查来消除初产妇对胎儿健康的担忧[1]。定期清理初产妇的病房,保持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在病房内切忌大声喧哗,保证初产妇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其睡眠质量。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使家属能够以良好的状态与初产妇交流,给予其支持和尊重,帮助初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
(3)产时心理护理。在第一产程时,产妇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如果初产妇对宫缩知识了解较少,就会对宫缩引起的疼痛产生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宫缩乏力。这就需要及时讲解宫缩疼痛的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这是正常的分娩现象;同时,通过握手、按摩以及沟通等多种方式消除初产妇的恐惧和紧张感[2]。在第二产程时,需要注意与初产妇沟通,消除其负面情绪,给予鼓励和安慰。第三产程时,由于初产妇刚刚分娩胎儿,身体虚弱,需要叮嘱其注意休息,安抚情绪。此外,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则需要讲解剖宫产的好处、必要性等,提高初产妇对剖宫产的接受能力,消除初产妇对剖宫产的恐惧和担忧,使其配合剖宫产。
(4)产后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争取家属的支持,使其配合工作,尊重初产妇,尽量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3]。同时,指导初产妇新生儿的喂养方法,使其掌握自身和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提高产褥期的安全性。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初产妇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产后康复训练。
(1)对比两组初产妇产后抑郁评分。使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初产妇的产后抑郁情绪,其中共有20个小项,每一个小项的分值为0~4分,临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说明抑郁情况越是严重。
(2)比较两组初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对护理服务越是满意,且根据分数分为非常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59分),满意度则为非常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初产妇生育前的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初产妇SDS 评分(±s)
表1 比较两组初产妇SDS 评分(±s)
观察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6.61%,对照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86.44%,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n(%)]
分娩是女性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而初产妇由于对分娩的了解较少,在分娩的整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和害怕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分娩之后初产妇的生理上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初产妇在分娩之后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4]。产后抑郁主要有烦躁、激惹、失眠、哭泣、沮丧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幻觉和自杀等情况,不利于初产妇的身心健康,并且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商和情商的发展。初产妇的产后抑郁一般在半个月内发生,尤其是第一个月内抑郁症状非常明显。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的优势[5]。为降低产后抑郁的不良影响,在初产妇进入医院时开始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初产妇的情绪变化,当初产妇出现负面情绪时,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积极乐观的语言鼓励初产妇,尽量消除其负面情绪。
大部分初产妇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分娩后往往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这不仅会影响到初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同时还会降低初产妇的产后恢复,严重影响初产妇的预后效果。因此,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需实施心理护理,通过提升产后抑郁护理质量,提升初产妇护理依从性,为改善初产妇预后效果奠定基础。但是,常规护理主要以口头教育方式为主,而初产妇产后抑郁护理又过于抽象,因此,初产妇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常规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初产妇的遵医行为没有明显的改善,影响了初产妇的产后恢复效果与预后效果。而心理护理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以直观有趣的演示形式向初产妇讲解产后抑郁相关知识,通过向初产妇系统演示其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的护理举措,提升了初产妇与家属对于产后抑郁护理疾病以及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同时提升了初产妇的遵医行为,为提升初产妇的护理效果与预后效果做出了重要保障。心理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护理工作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缓解初产妇的不良情绪,提升初产妇对于自身产后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改善初产妇的预后效果奠定夯实基础。
心理护理是一种现代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主要针对患者的负面心理实施护理,并且在护理过程中适当讲解与疾病发病原理、治疗方法等有关的知识,以此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护理服务的配合度[6]。将心理护理应用在初产妇的护理服务中,主要是增加初产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针对初产妇的担忧和紧张等情绪实施针对性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争取家属的配合,并提高家属对初产妇的心理护理能力,使其认识到产后抑郁的危害,有效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和不良影响,帮助初产妇平安、顺利渡过产褥期[7]。
本文的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初产妇生育前的SDS评分(55.54±11.29)分,生育后产后抑郁评分为(36.28±9.21)分,变化明显,说明心理护理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状有显著作用;对照组初产妇生育前的SDS评分(54.61±12.17)分,产后抑郁评分为(48.03±11.59)分,说明常规护理应用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中也具有一定效果,但差异性没有观察组明显。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后的产后抑郁评分对比,观察组初产妇的SD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应用后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观察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6.61%,对照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86.44%,经过统计学对比,P<0.05,说明初产妇对心理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初产妇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初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尽量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有效提高初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综合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