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助力共同富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2023-02-19 15:58余景波曲巧鹏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技能型共同富裕助力

余景波 曲巧鹏 李 园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108)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2],高职院校是增加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建设技能型社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3],因而,高职院校可以作为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人才供给侧。近年来,学者们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研究[4],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成果。高职院校助力共同富裕,必须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和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性号角,同时也标志着高职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5],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1.1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增加。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近2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中,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占比不足25%;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在全国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偏低,仅为26%,然而,中低技术技能型人才约占技术技能型人才的70%以上。国家通过实施300 万高职扩招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供给量,暂时缓解了企业用工和适龄青年就业压力。高职扩招计划提高了高职教育的普及化水平,给更多适龄人群创造了接受高职教育和提高自我素质的机会。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将会更加注重技术技能型劳动者培养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全民技能水平和全面建成技能型社会。因而,高职院校应该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培养更多高质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高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1.2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

随着小康社会全面加成,绝对贫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历史,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但是低收入群体规模的存量依然比较高。目前,残疾人、孤寡老人、农民群体和下岗失业者等弱势群体是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不同建议,这些建议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实践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就是把物质财富做大做好,按照公平原则再把物质财富切好分好。通过高职教育,增强低收入群体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具备提高生产效率和高质量生存的能力,从而有效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提供必要性支撑,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整体收入。

1.3 增加国家人力资本

我国经济增长需要人力资本。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其中大约54.4%的新增劳动力享受过高等教育;“十四五”期间,大约60%的新增劳动力将具有大学文凭。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中,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量将达到3000万人以上。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增加人力资源投资,可以有效增加个体收入。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通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增加国家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其中高职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了潜力巨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资源。

1.4 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协调和不平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差距还比较明显。因此,服务区域协调平衡发展就成为了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在实现区域协调平衡发展上将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通过供给专业人才,促进不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以此增加就业岗位数量;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上积极作为,有利于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实现区域充分平衡和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平衡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高职教育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势必要为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低收入群体受教育权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6],影响其助力共同富裕的质量和水平。

2.1 就业需求理解的狭隘性

对于就业比较流行的解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业是以供给为导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和能力,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就业以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需要依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以促进就业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以供给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没有顾及到影响就业的其他因素,将高职教育简单看成就业教育,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不利于高职院校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就业的这种理解是非常狭隘的。高职教育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设置专业,并开展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融合,职业教育才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发挥积极作用。

2.2 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外不平衡

高职教育的平衡发展是高职院校助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条件。虽然国家改革了高职教育招生考试模式,让众多的社会低收入群体获得了接受高职教育的平等机会,但是这种看似平等的机会与人们所期望的理想化平等,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首先,高职教育的代际传递现象比较明显,阶层的流动性不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社会认可度不是很高,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选择高职教育。其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够丰富。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和增长率都远高于高职高专学校,这表明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仍然存在一定的非平等性。最后,高职教育内部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均衡。同一省区市的高职院校也存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重点高职院校获得教育教学经费高于非重点高职院校;经济发达省区市的高职院校获得生均教育经费也往往高于经济欠发达省区市的高职院校生均教育经费。

2.3 高职教育发展外部条件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技能技术型人才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并且人才层次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高技能型人才仍然比较匮乏。这已经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提升竞争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缺乏,与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社会思想认识、社会分配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关联性。当前,鄙视高职教育的社会现象,仍然没有被彻底根除,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部分青少年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内心存在“不劳而获和一夜暴富”消极思想,致使他们不能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和安心从事普通技术人员工作,这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某些产业资本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劳动所产的效益,无论多么有效和公平的高职教育,都无法确保社会财富分配的绝对公平性,使得人们怀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和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能力。企业管理制度存在差异性,很多中小企业没有长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不能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无法助力企业现代化发展,不利于增加和扩大社会财富数量和广度。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

3.1 以关键职业技能培养为导向,扩大高职人才就业比较优势

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是能力得到延伸与拓展。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设公平、自由、优质的社会环境空间,更要注重挖掘个人的关键职业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准,重视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使学生具备未来就业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3.1.1 重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研究和掌握高职学生关键职业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职业能力特点,以公共基础课、讲座、培训、项目和竞赛为载体,设置专项课程,满足学生关键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此外,高职院校要以学生关键职业技能形成和发展为主线,尝试专项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育人模式。一方面,关键职业能力培养和开发要融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教学理念,针对不同阶段的关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加大专项课程整合力度,形成适应不同领域、学科和学段的专项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采取一体化模式,将关键职业能力要求与专业课程育人要求相融合,形成专业知识增长和关键职业技能发展相协调的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模式,让高职学生在学校获得专业技术技能和关键职业技能,增强他们未来就业竞争优势,使他们能够为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做出积极贡献。

3.1.2 创新课程教学范式

高职院校要将关键职业技能融入日常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创新以关键职业技能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综合效益。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确立“启发+开放+生成”的课堂教学育人理念,将关键职业能力以明确、具体和可测的形式融入高职学生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双养成,凸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和高职教育实用性教育类型特点;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尝试有利于关键职业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课堂教学形式。高职院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加速推进信息化、数字化、项目化和模块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关键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有效对接,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将社会、生产和职业的情景高质量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学习,形成参与式、体验式和团队合作式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构建多重资源相融合的学习命运共同体,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3.1.3 构建高职学生公平就业保障体系

就业公平是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各类用人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要求,向高职学生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科学设置合理的就业条件,不得随意增设学历门槛,切实维护高职学生就业权利。招聘单位要在招录工作人员过程,要科学设计招聘试题,要充分顾及到高职学生所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客观情况。此外,要取消或消除各种含有歧视高职学生的招聘“霸王”条款,营造公平就业氛围,丰富就业基本内涵。各级政府要从提高高职学生经济社会地位入手,创设劳动和收入相匹配的就业环境,让高职学生有用武之地,并能获得客观和公平收入,从而增加社会成员的整体收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地位一致性,是确保高职学生公平就业的重要基础,政府要采取积极举措落实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理念,引导人们摒弃“歧视”高职学生心态,彻底消除人力资源市场人为设置的高职学生就业障碍,形成最为广泛性的高职学生公平就业保障体系。

3.2 多方协同发力,促进高职教育均衡化发展

3.2.1 促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新版的《职业教育》明确了高职教育的类型教育地位,推动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协调发展[7]。一方面,提升高职教育办学层次。目前,高职教育的主体仍然是高职高专,而职教本科学校、专业和学生数量比较少,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有就读本科的梦想,专升本是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实现本科梦想的主要方式。但是高职高专学生专升本学习年限相对比较长,并且高职高专学生在“专升本”考试的准备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往往会使高职高专学生失去优质就业机会;而普通本科与高职高专课程、教学和学习要求不尽相同,这就意味即使高职高专升本科考试成功的同学,也需要一段过渡期才能适应本科学习环境。因而,提升高职教育育人层次,增加职教本科试点数量显得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组建多样化的高职教育机构。从职业需求层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化专业人才,以学术为主导的普通高等教育显然不能向社会提供多元化专业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可以发挥教育优势,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形式与普通本科学校、学术研究型大学组建多样化的高职教育机构。

3.2.2 实现高职院校均衡化发展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均衡化发展,一是加大和创新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和方式。政府可以选择一些办学质量高的高职院校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以此带动其他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日益增加,此时应该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保障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均衡发展机会,将原来扶持重点高职院校发展政策转变为普遍扶持高职院校发展政策。共同富裕的重要策略是“扩中扶低”,该策略也可以用于推动高职教育均衡化发展。二是高职教育发展要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助力共同富裕,要灵活运用目标、要求和结果统一性的原则,应该顾及到不同高职院校发展所具备资源供给条件和基础的差异性。国家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区域人才供给的均衡化[8]。因而,高职院校应该在坚持国家职业教育办学原则和统一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区别化和高质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2.3 助力高职学生均衡化发展

学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他们的均衡化发展事关高职教育均衡化发展。首先,要统一规划学生短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目标。高职学生发展,不仅涉及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满足劳动力市场发展需求,而且还要关注产业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因此,有必要增加学生通用技术和能力的培养权重,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变化,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其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相协调。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公民意识,实现“德技并修”。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有所不同,技能和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只有与职业和传统文化相融合,才能确保高职教育育人的重点和特色。最后,促进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相统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以全体学生发展为基础,不能狭隘的将教育教学资源局限到某几个同学或教学团队身上,让每个学生获得均衡发展的机会,增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人力资源的供给效能。

3.3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完善育高职育人外部政策

在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构建高职教育政策制度体系[9],确保发挥高职教育育人外部政策的积极作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创设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3.1 构建高职教育助力共同富裕良好的政策氛围

各级政府要以新职教法为依据,科学系统化制订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协同创新发展的政策,规范和引导职教高考、1+X证书制度、国家资历框架、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衔接紧密、协调高效、覆盖全面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政策制度体系。此外,地方政府要顾及到城乡、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差异和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特点,制定符合地方经济社发展的高职教育扶持政策,关注贫困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建立高质量的特殊群体的教育政策保障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的高职教育权利,充分体现机会平等原则。国家要鼓励地方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政策支持。

3.3.2 布局宏观产业良好结构形态

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生态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经济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经济发展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可以优化产业人才结构,激发高职学生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并累积规模结构扩大化的物质财富,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扎实物质基础。良好的产业结构形态有助于人才需求类型区分的清晰化,而新技术、新经济和产业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使得产业人才需求标准瞬息万变,职业类型规划和人才培养过程的精准量化成为必然趋势,这就需要政府能够科学合理地进构建良好的产业结构形态。

3.3.3 健全良好的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政府要加大对效率低下的社会管理、寻租和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构建社会资源有效分配制度,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平分配频次,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运行机制。强化按劳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可以增加高职教育的社会贡献率,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实现全社会性的职业平等,需要社会尊重多样化职业,消除职业“贵贱高低”思想,要合理地缩小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差别,并体现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职业平等性,要充分尊重不同层级人员的人格平等。另一方面,高质量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企业要将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科学维护、开发和培养各类型人才,严格避免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内卷”现象;健全公平合理企业薪酬分配体系,工资体系要向高职人才适当倾斜,使高职学生多劳多得成为现实,增强他们的职业获得感和荣誉感;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助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并合理增加企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经济效益,以此扩大高职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是高职教育类型教育属性所决定的。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优势,使高职学生具备创造社会财富能力,从而增加高职学生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贡献度,彰显高职院校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担当和积极作为。高职院校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大批量优质高职人才,为实现区域和城乡均衡化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政府和社会要不断优化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同时保障和增加弱势群体的权益和收入,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共同富裕创设良好的外部场域。

猜你喜欢
技能型共同富裕助力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助力成功七件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