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黛君,曾雅静
(1.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1]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还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注重启发式教育……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2]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切实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故事化教学是一个重点方向和重要途径。人物故事指的是以人物为核心,通过阐述其个性特征、成长经历、杰出成就、卓越精神等内容,进而提炼价值内涵和精神意义的文学载体。人物故事范围广、内容多,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生动性、启发性,其中包含的领袖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模范人物故事等内容,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意义和精神特质,能振奋人心、发人深省、令人折服。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育,可以化抽象逻辑为生动情节,实现有效沟通,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3]。因此,将人物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有重要价值,应大力推进、积极倡导。
人物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思政课教学的鲜活题材。领袖人物故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正义凛然、责任担当、坚定信仰的崇高品格,英雄人物故事中蕴含的衷心正直、舍生忘死、执著勇敢、坚强隐忍的不凡品质,榜样人物中蕴含的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的优秀品德,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政课教学真实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教育目标和精神导向。因此,将人物故事及其意蕴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用最真实的感人故事丰盈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传统的思政课中,理论性和说教性较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课堂缺少生命力。随着思政课改革发展,讲故事这一教学方式逐步被引入高校思政课中。人物故事本身具有较强的情节生动性、情感感染力和较高的价值意蕴,人物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教学语言从刻板陈述向生动描述转变,从书面化向口语化转变,从“讲道理”向“讲故事”转变,帮助思政课教师对原有的思政课程内容进行艺术性加工,将抽象理论和概念具象到某一人物的经历中,用具体事例进行规律性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思政课的生命力。
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时间和空间方面存在限制,使得思政课相较于其他理工科类课程,实践性和互动性较弱。通过引入人物故事,能够在课程中增加实践和互动环节。比如课前根据课程目标划定主旨范围,让学生参与人物故事资源收集和整理,有利于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同时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故事拓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课中适当增加学生对人物故事的讲演和问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创新;课后利用课余时间或第二课堂,对人物故事进行二次引入,既能够将人物故事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出来,又能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好联动。因此,融入人物故事对提升思政课程实践性,提高理论学习现实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校思政课来说,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结构的建立、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轻情感、意志、态度等非理性因素。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是关键。有效性即更多地体现在思想态度、情感表达、价值认同等非理性因素方面。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讲人物故事,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活灵活现的人物、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内涵激发情感共鸣,提升对学生的价值培育的有效性。
大学是广大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得到正确有效的引导和教育,而思政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融入人物故事,要把握政治性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对人物故事进行选取和讲授。在选取人物故事时,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中突出的人物为重点选取对象,以体现中华民族卓越的精神品格为追求,确立故事的核心立意。在讲授人物故事时,要尊重历史,把握方向,特别谨防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曲解和误读,突出政治引领的导向性要求。
若把思政课看做“师+生”的双主体场域,则理论、语言、互动等课堂内容属于供给方,学习、思考、兴趣等课程效果属于需求方,两者相互作用,又相互平衡。将人物故事融入思政课,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一方面,选取人物故事要注重思政课程供给侧。人物故事素材范围广、内容多,只有选用符合课程目标的故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取人物故事时,要从课程目标出发,紧紧围绕主题,筛选出情节生动、意蕴深厚、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故事,同时运用恰当的语言将其融入理论讲解中,这既能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又是对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具体把握。另一方面,讲授人物故事要注重听课主体需求侧。学生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客体,思政课程对学生切实需求和感受的匹配和满足程度,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通过更新话语体系,引入人物形象,设立故事情境,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对话,并根据课堂反应进一步改进,以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人物故事的生命力是故事化教学能在思政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故事选取和讲述的过程中,均要注重真实性原则。一是要注重故事来源的真实性。在收集整理授课资料时,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重点关注人物故事的来源;以史册典籍、时事政治、热点新闻、身边人和事为对象,以书籍、官方媒体、本人陈述等渠道为来源,确保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权威。二是要注重故事表达的真实性。在讲授故事的过程中,不夸大人物特征,不杜撰人物事迹,还原人物故事本质,做到以细节出真知,以情节动感情。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让故事更生动、更具有画面感,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曲折推进的脉络、循循善诱的主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命运和时代背景,产生思想共鸣。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思政课要有面向新时代、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创新[4]。如果思政课教学脱离现实生活,教师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关心的内容不相匹配,这会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也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考,削弱了课堂的生命力。因此,在思政课引入人物故事,把握时代性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讲好符合时代特点的人物故事。注重当下,捕捉能反映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人物故事,如选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等人物故事。另一方面,要注重提炼人物故事中的时代内涵,如从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中凝练伟大建党精神;从疫情防控中逆行者的故事中体现抗疫精神;从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人物故事中提炼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各类运动员的血泪事迹中感受奥运精神等。同时,注重用新思路讲老故事,讲出人物故事中蕴含的思想性、知识性和生动性,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观念,解决大学生群体感到困惑、矛盾的问题,做到由表及里,见微知著。
在思政课中讲好人物故事,丰富的故事资料储备是前提,准确地与课程目标相对应是关键。发挥思政教材和人物故事的叠加作用,对增强高校思政课内容多样性,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启发性具有推动作用。一是注重材料积累,丰富故事源。人物故事来源广泛,需要以课程为导向进行搜集积累。阅读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渠道,充足的阅读量不仅有利于扩充素材面、挖掘好故事,还能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文学素养,锻炼思维创新、语言表达、文稿写作等能力。因此,要增加对思政书籍、文学作品、人物传记、新闻稿件等的阅读,从中积累人物故事素材。此外,实地走访、社会实践也是收集人物故事的渠道。师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的方式,从身边发生的点滴中发现值得刻画的人物,既能够丰富阅历、打开眼界,又能从中获得更直接、更深刻的体验和感触,这对后续将人物事迹与课程内涵相融合有促进作用。二是形成故事体系,建立数据库。通过多渠道收集的人物故事,需要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可以根据多标准分别形成系统,如按照人物类别、叙事类型、时间跨度、课程目标等要求,分别建立数据库。教师在备课时,可在该库中取用所需要的人物故事。需注意的是,故事系统要阶段性进行更新,扩充内容,完善论点,确保符合导向性和时代性要求。三是用好思政教材,增加融合剂。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5]。高校思政课光有人物故事还不行,追根溯源,离不开教材本身。教师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更不能脱离主旨把课堂变成故事会。把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拆解,对于重要的、隐晦难懂的、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从积累的人物故事素材库中筛选内涵相符合的进行引入,前者是后者的根基来源,后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四是持续反馈创新,注重长效性。如何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故事,如何用巧妙的方式把平淡的故事讲出精彩,如何把老生常谈的经典故事讲出新意,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故事中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和内容。要做好持续的优化和创新,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反馈。建立有效的课程反馈机制,既要考量人物故事与课程融合的实效,也要考察教师的讲授人物故事的能力,将反馈结果作用于新的课程改良中,逐步探索出较为完善的融合方式,使人物故事的内涵意蕴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融合的最终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思政课教师是讲好人物故事最重要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魅力直接关乎思政课的效果。要将人物故事较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提升专业理论、知识积累、表达技巧、情感交流、设计创新等能力素养,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要扩大知识面,夯实理论基础。首先,教师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文献,关注时事新闻,把握热点潮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积累故事素材;其次,教师需要准确挖掘人物故事所蕴含的观点和意义,并与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融合,对讲课内容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二是要提升亲和力,丰富话语体系。要讲好人物故事,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力,更需要从语气、语速、动作、表情等方面提升教师对故事的表达力。同时,幽默感也很重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描述故事细节,有助于刻画更加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发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三是要关注需求点,创新课程设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在人物故事体现的知识点和学生聆听的兴趣点之间做好平衡,传输内容既要通俗易懂,又能蕴含深意,表达方式既要幽默动人,又要避免过度娱乐化而弱化价值传递,课堂结构既要确保定量的理论学习,又要将人物故事恰如其分地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均需要思政教师提高对课堂的整理把握能力和推陈出新的能力。思政课的核心要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人物故事融入思政课程的目标追求。四是要强化责任感,厚植育人情怀。在原本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课程设计基础上,添加人物故事这一新元素,并不是容易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思政课教师从情感上认可这一教学改良方式,认可思政课创新的价值意义,同时,愿意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探索和打磨,才能充分发挥故事化教学的作用。
将人物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影响力,采用多样的教育教学技术也很重要。发挥教学技术的传动作用,有助于帮助思政课教师拓展课程多样性,增添教学媒介,打破传统、固化、低效率的授课模式。同时,给学生更好的观感体验,通过不同的教学载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故事的内核意蕴,让思政课更加实效化、生动化、有趣化。一是运用多媒体方式呈现,塑造立体感。人物故事具有剧情性的特征,在单一的文字叙述基础上,若能借助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步呈现,有助于给学生塑造更加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感官上可以更加直接清晰地掌握故事的脉络和细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启发,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对价值意义加深理解记忆。二是尝试沉浸式场景带入,增强体验感。对于具有特定情境的人物故事,为更好地提升课堂效果,一方面,可以对教室环境进行简单调整,如调整座椅位置或进行简单的场景布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课前进行分组讨论,自主理解故事内容,并根据人物或剧情特点简单换装,或收集与该人物故事相关的小道具和小物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借助新媒体软件参与,形成融入感。在自媒体盛行的网络时代,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均和网络有关。利用新媒体进行剪辑,既是对人物故事及思政课内容的二次创新,又能提升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有助于提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关注和转发。学生的自主创新也很重要,鼓励学生将所闻所感用图文或短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上传到正规的自媒体平台进行投稿,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又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
要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性和实效性,光靠思政课教师是不够的,需要从课堂主体、课程形式、课外氛围等多角度对思政课进行实质分析,从多维主体联动的角度探索人物故事融入思政课的有效路径。一是推动师生共讲,发挥双主体作用。人物故事应贯穿思政课的始终,即“课前—课中—课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能够进一步提升人物故事的融入实效。在选故事方面,可以提前听取学生意见,动员学生站在自学理解的角度收集故事。同时,教师站在课程目标的角度收集故事,两者在课堂上进行对比交流,形成思想上的碰撞和升华。在讲故事方面,给学生创造自主宣讲的机会,也可以对其创作的与人物故事相关的短视频等作品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及时总结和点评,形成学生之间互学互鉴、师生之间有来有往的良好氛围。二是形成内外联动,理论与实际结合。人物故事来源于现实,思政课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和教室,将课内的理论教学与课外的体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人物精神内涵的理解。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视角挖掘人物素材,用通俗生动的话语讲好人物故事,在课外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如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劳动教育资源等。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地参观,或利用社会实践等机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或开设专题人物讲座、将人物请进课堂等,让学生与人物直接对话,丰富情感体验,强化价值认同。三是促进协同育人,构建“大思政”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在教学实际中,对人物故事的运用不要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公共课程、专业课程都要对相关的人物故事进行挖掘,切实发挥其他任课教师的协同作用,既能扩大人物故事在教学中的使用广度,也为课程思政的实现提供可行性路径。在第二课堂,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或重要的时间节点,针对某一类人物故事进行有效宣传,开展与其相关的校园活动,如演讲、写作、表演等。将人物故事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树先锋、立典型,培养学生见贤思齐的意识和能力,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