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经济新动能之有效路径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介

2023-12-08 08:39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著作生产性服务业

● 邱 斌

伴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服务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和信息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引进、吸收和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提高了服务业比重,缓解了传统服务业的“鲍莫尔成本病”,还推动了相关部门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无论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还是农业和服务业现代化,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都在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杨芳博士经过长期思考和不懈探索,完成著作《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这对于丰富和深化已有研究,以及在转型背景下挖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增长依赖于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首先通过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再对周围地区形成辐射,进而引致较大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杨芳博士的著作系统考察并揭示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首先分析了新世纪以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时空特征,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在省际“东高西低”和省内“省会城市偏高”的“中心—外围”格局。随后,该著作基于经典理论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具体而言,在分析集聚的本地效应时主要使用了集聚效应、拥挤效应和增长极理论;在分析集聚的空间效应时重点运用了“扩散—回波”、“极化—涓滴”等理论框架。该著作还充分考虑了城市分工地位和发展基础对集聚效应的影响。最后,在是否考虑空间效应两种条件下,利用经验数据和计量模型估计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而言,该著作的理论分析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实证分析数据可靠,研究方法科学,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逻辑一致、相互支撑,研究思路和方法值得相关研究者借鉴参考。

该著作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各级政府提出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方面颇有借鉴意义,这有助于精准施策和靶向发力,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著作的主要创新在于立足城市异质性探讨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增长效应的有效路径。第一,基于“层级分工”视角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高端和低端两大类别,分别探讨其对省会和非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有助于各地建立起与分工地位相符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第二,基于“空间交互”视角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的直接影响和对周围的间接影响,这有助于充分释放知识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其三,聚焦城市制造业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等维度,剖析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增长效应的调节作用,这有助于各地“锻长板”以形成比较优势和“补短板”以夯实发展基础。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发展要顶住压力进而实现创新驱动和科技自立自强,就必然要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集聚及其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于不同区域和城市而言,通过集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融合是形成比较优势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该著作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各地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科学方式和构建集聚的适度水平提供决策支持,并为推进长三角等发达城市群打造国际一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业界人士互学互鉴并应用于实践。

猜你喜欢
著作生产性服务业
柴文华著作系列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