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镇痛模式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4-01-08 10:27张国波
巴楚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癌性量表炎症

张国波 袁 萍

(启东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江苏 启东 226200)

慢性非癌性疼痛是指持续或复发时间超过3个月的非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常见的有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腰背痛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慢性非癌性疼痛属于疾病的一种,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作为人体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与否已成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3-4]。数据显示,约有20%的欧洲成年人及11%~14%的美国成年人患有慢性非癌性疼痛,而我国的患病率高达31.45%[5-6]。慢性非癌性疼痛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加重社会医疗负担、占用公共卫生资源,甚至可能诱发个体自杀行为,因而对慢性非癌性疼痛的治疗需引起广泛重视[7-9]。本研究就不同镇痛模式改善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8月—2022年9月于启东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区分为研究组(n=60,接受综合镇痛)与对照组(n=60,单纯接受药物镇痛)。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No.ER-XXMLWTG-2021-038)。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10],评分为4~6分;③意识清晰、沟通无障碍且能配合研究;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无自主行为能力;②并发精神疾患者;③依从性较差者;④纳入其他临床实验且未结束者;⑤纳入研究前3个月出现中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症者;⑥患有糖尿病且已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痛觉评估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镇痛药物治疗:给予布洛芬片(上海寿如松药业泌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544,规格:0.1 g×100片)2片/次,4次/天。

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镇痛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增加神经电刺激提高患者痛阈。穴位选择双侧合谷(主穴)、三阴交(主穴)与足三里(配穴),采用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进行镇痛,频率设置2 Hz,波宽(方波)设置0.1 mA,初始电流强度为15 mA 并逐渐增加,以不痛为宜,每2 h治疗1次,每次治疗30 min。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1.3.1 电痛阈及温度痛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电痛阈及温度痛阈并记录阈值水平。电痛阈:采用电刺激测痛,将2个电极固定在患者皮肤表面,由电子刺激器输出恒流串脉冲,强度自0 mA 开始缓慢且匀速增加,直至患者有痛感为止,记录此时的电流强度。温度痛阈:采用Medoc TSA 型感觉阈测量仪测定,刺激温度范围设置为32~50 ℃,以1.5 ℃的速率恒定升高,当受试者出现热感觉后自行按键停止,并记录温度数据。

1.3.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水平。HAMA 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包括14个条目,总分超过7分代表可能有焦虑,得分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明显[11]。观察并记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水平。HAMD 量表包括17个条目,总分<7分为正常,得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12]。

1.3.3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包括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以及皮质醇(cortisol,COR),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公司。

1.3.4 不良反应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过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基础疾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BMI:体质量指数;NRS:数字评分量表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痛阈及温度痛阈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电痛阈及温度痛阈组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电痛阈及温度痛阈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电痛域(7.91±0.41 mA vs 7.21±0.39 mA)及温度痛域(48.23±1.65 ℃ vs 47.01±1.55 ℃)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电痛阈及温度痛阈变化分析()

表2 治疗前后电痛阈及温度痛阈变化分析()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 和HAMD 评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 和H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研究组患者HAMA 和HAMD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12±1.56 分 vs 9.89±2.08 分,8.12±2.14分 vs 10.23±2.98分,均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表3 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β-EP、ACTH 及COR 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β-EP、ACTH 及COR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患者β-EP、ACTH 及COR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4 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注:β-EP:β-内啡肽;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皮质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过敏反应等,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5/60)(P<0.05),见表5。

表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疼痛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复杂体验,是身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做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国际普遍认可疼痛具有极为重要的警告功能[13-16]。非癌性疼痛在发病前期若不及时治疗,将很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的不愉悦感,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17-19]。另外,伴随焦虑抑郁的发生,非癌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均会明显降低[20]。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不同镇痛模式改善慢性非癌性疼痛的疗效,结果显示采取综合镇痛措施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电痛阈和温度痛阈,同时还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中的综合镇痛措施在单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神经电刺激,进而提高了治疗效果。Miao等[21]研究发现,神经电刺激疗法可有效减轻慢性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及患者睡眠质量。神经电刺激疗法对机体各穴位产生电刺激,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刺激人体神经末梢,使神经末梢产生一定的电流信号,以减少中枢神经元的敏化起到止痛作用,同时可降低疼痛通路中神经元的兴奋性,并激活疼痛抑制机制,减少痛觉过敏,进而有利于机体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22-23]。

另外,疼痛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的主要表现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红、肿主要是由于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导致,热、痛主要是由于炎性介质引发,而前列腺素是重要的炎性介质[24-27]。布洛芬可直接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和聚集,并抑制环氧酶的生成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由此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神经痛觉的敏感性,并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及渗出,进而减轻疼痛[28-29]。布洛芬和神经电刺激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少,未深入分析神经电刺激的具体作用机制等,未来希望有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研究结论,并通过基础实验深入探究综合镇痛模式的具体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布洛芬和神经电刺激联合应用于非癌性疼痛患者,有助于提高电痛阈和温度痛阈,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癌性量表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