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双课时多维教学

2024-03-02 16:12苏娟谢称发
江西教育B 2024年1期
关键词:朱自清日子课件

苏娟 谢称发

《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惋惜与无奈。散文紧紧围绕“匆匆”二字,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通过作者对日子一去不复返的感慨,给读者“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启示。文章结构精巧、层次分明、转承自然,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但缺乏深度。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深入感受作者在声声叩问中的言外之意——对生命的慎重思考,对过往的悉心整理,对未来的憧憬规划。这是作者在追寻生命价值时做出的严肃思考,是作者对生活执着追求时叩响的最强音。

学习本课,我们可以运用“1+X”主题式教学,将课外多篇感时惜时的文章语段“X”与课文“1”组成一组结构化的文章,以大大提升“1”这篇课文的阅读质量及教学效果,让学生“阅”得更深,“阅”得更厚,“阅”得更广,“阅”得更“悦”。

教学目标:

1.学习挪移、蒸融、徘徊等词语,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时光,感受时光匆匆,构建“匆匆”意象。

3.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4.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的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镜头切换,建“匆匆”初模

师:同学们,正式上课前,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组特殊的时光镜头。

【镜头一】

一位老人,伫立岸边,落日西斜,残阳如血,镜头拉近,河水奔腾不息。良久,老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时间如流水,白天黑夜不停息)

师:这位老人,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

【镜头二】

一位五十岁的农夫忙完田间农事,望着南山下的落日余晖,看着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不禁感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师:这位农夫,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诗人陶渊明。

【镜头三】

夜已深,天上的月亮被云儿遮住,屋里的油灯一闪一闪,似乎也要昏昏欲睡。

灯前并不聪慧的少年手捧着书,把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躲在屋檐下的盗贼已经等待多时,终于忍无可忍,扬长而去。多年后,这位总是在夜深时分把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的少年已至中年,他在家书中这样教诲亲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可以补天,可以填海,可以移山,但过去的时间是再也追不回来的)

师:这位并不聪慧的读书人,是晚清名臣曾国藩。

师:三个时代,三位名家,写下了这些话。谁看出来了这些话有什么特点?

生:与时间有关。

生:都在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你们对时间有着怎样的感受?注视秒针转动一圈,说说你对这一分钟时间的感受。(课件出示钟表)

生:这一分钟,在不经意间就流逝了,再也回不来了。

生:这一分钟,就这样过去了,太可惜了。

师:镜头再次跟随时间向后推移,现代学者朱自清(出示朱自清简介),在他24岁时就对时间流逝满腹感慨,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匆匆》

(师板书课题并提醒:注意写“匆”字的时候别因匆匆忙忙而忘写中间这个长点)

(生齐读课题)

【设计点评】感叹时光匆匆的文字自古有之。此环节以历史长河为轴线,呈现同一主题——时间一去不复返,让学生与时代、名家对话,潜心涵泳名句中的意境与哲思,进而建构“匆匆”初印象。

二、词串整合,立“匆匆”支架

师:匆匆是什么意思?

生:时间过得很快。

师:结合你刚刚对时间的感受,猜猜朱自清写《匆匆》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自由猜想):无奈、惋惜、不甘……

师:你们猜得对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文中寻找答案。能体现朱自清情感的句子或词语,可以做上记号,写写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情感)

师:现在,你们知道朱自清写《匆匆》的情感了吗?

生:对时光匆匆的惋惜。

生:对时光匆匆的无奈。

生:对时光匆匆的遗憾与痛苦。

生:写时间流逝飞快、一去不复返,进而勉励自己珍惜时间。

师(顺势提问):你们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引导学生聚焦句子,聚焦词语)

师:你们能从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走进朱自清的心里,真了不起!

师:那些能让你读出情感的词语,老师也做了整理,请看。

(生齐读)

(出示词串一:逃走 溜去 挪移 吹散 蒸融 一去不復返

出示词串二:空虚 徘徊 头涔涔 泪潸潸 茫茫然 掩面叹息)

师:你们读得很清楚、很准确,但老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这样读。

(师示范读第一组词)

师:有没有发现老师是怎么读的?

生:语速慢,有感情。

师: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生:读出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惋惜、痛苦。

师:同学们,词语是有温度的,你们能像我一样,读出词语背后的情感吗?

(生尝试读)

师(评价):我感觉你们已经走进了朱自清的内心,你们已经沉浸在《匆匆》之中了。

(师生共读词串整合语段,再次感受朱自清的情感)

师生:逃走的时光,令人空虚;溜走的岁月,让人徘徊;当时间被挪移,被吹散,被蒸融,留给朱自清的,只有头涔涔、泪潸潸、茫茫然,当朱自清认识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时,他也只能掩面叹息!

师:这就是朱自清所写,这就是朱自清所感!

【设计点评】课堂开始,学生便在涵泳与体验中初步理解“匆匆”。此处,学生在倾听古人、倾听自己、倾听作者中,听到了他人、自己、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限感慨,在体验、猜想、验证中领悟文章情感。词串的出示与整合,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提炼,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是对读出词语“温度”的引导,更是将情感无声渗入,一举多得!

三、细读慢品,构“匆匆”意象

【品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叹息中,饱含了朱自清对时光匆匆的惋惜与无奈。毕竟,在无声无息中,他已经溜走了多少日子?请大家一起看。

(师出示课件: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八千多日子”看起来是个庞大的数字,但如果把它放进时光的大海里,它仅仅就是——

生: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这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

生:渺小、微不足道、沧海一粟……

师: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换个词,怎么说?

生: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悄无声息。

师:朱自清想着,这八千多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他紧张吗?他悔恨吗?所以他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请带着这份紧张和这份悔恨,再读读这段话。

【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那这八千多日子到底是怎样悄无声息地流逝的?你们能从文中哪个语段感受到时间的悄然流逝?

(师顺势出示: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作者提到了哪几个时候,来告诉我们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溜走。

(生汇报)

师:它时而飞去,时而溜走,时而闪过,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师:朱自清先生曾想遮挽住它,能行吗?

生:不行。

师:你什么时候想过挽留住时间?

(生结合生活,畅所欲言)

师:但是留住了吗?

生:没有。

师:当你想挽留时间却怎么也留不住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生:无奈、留恋、伤心、失望……

师:这种无奈、留恋、伤心、失望的心情,该怎么读?来听听著名艺术家孙道临先生的朗诵,听听他是怎么读的。

生:孙道临先生读得很有感情。

生:孙道临先生读得时轻时重,时急时缓。

师:谁能试着这样读?

(师指名读)

师: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中溜走。你聪明的,也有四千多日子从手中溜走,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请拿起笔,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几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出示:

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

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

_______时,便从________过去)

师(展示学生的小练笔,顺势提问):当你们写下这些文字时,你们在思考些什么?

(生交流,带着此时的思考声情并茂地读句子)

【设计点评】课文即范文,在语句优美、文理严谨的典型文字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仿写契机。教师不急于机械训练,而是基于文本内容,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在“聊天”中“搜寻”生活素材,让写作来源生活、映照生活。

四、学法小结,置“匆匆”疑问

师:短短一节课,我们追随着朱自清的文字,猜想“匆匆”背后的情感,品读朱自清对时光飞逝发出的无尽感慨,学着朱自清的文笔,记录时光匆匆。我想,你们一定从朱自清的心声中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其实,每一篇经典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品味。

(板书:猜、品、学)

师:我想,八千多日子之后,朱自清不愿再放纵!往后余生,朱自清会怎么做?他做了什么?做到了吗?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匆匆》。

(师板书:做?)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对话追问,品“匆匆”意蕴

師:同学们,课间我们休息了十分钟,没有继续上课,但时间是否因此停住了脚步呢?

生:没有。

师:是的,岁月匆匆,时不我待。八千多日子匆匆流逝,这引发了朱自清先生对时间的思考。所以他不断地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全文有十一处问句,不断追问,只问不答,但似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答案。一起来看:

(师出示: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第一问,请你读;第二问,接下去。让我们一起追问,一起读!

师:同学们,请看看课文,像这样的追问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齐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生畅谈思考)

师:燕子去了,还能再来;杨柳枯了,还能再青;桃花谢了,还能再开。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它们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所以作者反反复复这样追问。

(课件出示: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看来,没有谁知道真正的答案!这样的追问,看似有些幼稚,却包含着独特的情感,在这反反复复的追问之中,当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茫然、痛苦、无奈……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几句话?

(师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种茫然、痛苦、无奈融进去,再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

师:这段文字非常美,我把它变一下形式,就是一首纯真的现代诗。

(出示课件: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师:咱们一起读,感受这诗一般的语言。

(生深情诵读)

师: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带给我们诗一般的感觉!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语言特点。这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明白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跟老师一起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记下来。

(师请生板书诗句)

师:时间一去不复返,过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回来。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文章《和时间赛跑》中写下了这样一番父子间的对话。

(师出示课件,生读孩子的提问,师读爸爸的回答)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师:从爸爸说的这番话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时间一去不复返。

师:就拿我們自己来说吧,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

师:你的什么变了?你能回到去年的年龄吗?能回到去年的身高吗?

师:是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间一去不复返,这又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追问。

二、且问且思,悟“匆匆”情志

【精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在这一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

生:六次。

师:在这些看似自问的追问中,蕴含着明确的答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这段话,好吗?你们发问,每次追问后留时间让我来回答。

(师生合作读)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师:不能,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生: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师:没有剩下什么。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师:没有。

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师:不曾留着。

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师:不能啊!不能赤裸裸地回去!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不能!绝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师:交换一下,老师追问,请同学们将蕴含的答案读出来。

师:这段话有两个“赤裸裸”,怎么理解?

师:聪明的,请你告诉我,“白白走这一遭”是什么意思?

師:怎么做就不白白走这一遭呢?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的例子来说明,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身边平凡的人。

师:是啊,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对自己、对别人、对家庭、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事!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的人生也没有虚度,他们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师:那么,朱自清先生短暂的一生是否如他所说,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呢?

(师出示朱自清的照片)

师:同学们,看看这张黑白的老照片,看看这张充满睿智的脸,浑身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这就是朱自清先生。

(师出示朱自清简介,学生读资料)

[朱自清(1898—1948),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曾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大等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他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他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病在北平逝世。他的作品语言精练、文笔清丽、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的著作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朱自清全集》,共约190万字。他的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匆匆》等]

师:你们觉得朱自清的人生有没有留下痕迹?留下了什么痕迹?可以找相关句子来回答。

(生汇报交流)

师:在大学任教,支持学生运动,出版著作,他给这个社会,给整个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但——他赤裸裸地离开了吗?他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吗?

生:没有。

师:说完整,他没有——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

师(出示课件):从朱自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一生勤勉,惜时如金,尤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可是在文中他为何说自己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生:不满足。

师: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所以我们要感谢朱自清先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点评】一连串问句看似散落全文,实则起伏递进。每个问句中均包含对前一个追问的回答。此处,教师还原作者的“答”,与学生深情互动,引领学生迈入文本更深处,体悟作者对生命的诠释,对“匆匆”的体悟。

【回顾名人,叩问时光】

师:面对时光匆匆,一遍遍扪心自问的又何止朱自清一人。几千年来,无数人叩问过时光,叩问过自我。你们听: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问过,所以他这样感叹——

生(接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师:一千五百年前的陶渊明也曾问过,所以他奋笔写下——

生(接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师:晚清的曾国藩也一定问过,所以他告诫众人——

生(接读):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三、拓展延伸,探“匆匆”真义

1.师:孩子们,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对时光的感悟,每一代人都有想法。今天,有人这样写——(课件出示片段一)

(我想要做时间的主人,时间却轻轻地对我耳语道,你太可笑了。我咬咬牙,在它一直向前奔去的时候,站稳脚跟,承受着身边其他人快速奔去的气压。我站在原地的时候,以为我赢了。但我还没露出胜利者的微笑,我就明白了我是一个落后者。耳边好像响起了时间的冷笑声)

师:孩子们,耳边响起的,为什么是时间的冷笑声?

师:是的,要想做时间的主人,站着——等,行吗?要想做时间的主人就得学会跟时间赛跑!今天你不走,明天就是跑也来不及呀!

师:孩子们,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飞逝,总不免让人扼腕叹息。对于时光的感悟,也有人这样写——

(课件出示片段二)

(你说,时间去哪儿了?很复杂的,又浅显的答案,破壳而出。

托着下巴,就无神地望着天,一个早上,便挥手而散。再想想吧,一天,也算是白没了。不甘这么白费这些日子,便也想着做些大事,震惊震惊谁。

好笑的是,从未去做过,虚空的事便挤压了我一切的时间。我觉得,我是为谁而活?是为自己吗?那为何不曾为自己真正活过?

哎,时间。若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便可以触摸死死握在手心,任汗水泪水浸湿它。可时间,偏偏像空气,存在,不存在,但都是致命不可失的东西)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你们知道吗?

师:时间像什么?

师:不甘这么白费这些日子,便也想着做些大事,震惊震惊谁。可是,他做了吗?

师:所以,孩子们,学会抓住时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人生几何,来去匆匆。对于时光的感悟,谢老师这样写——

(师课件出示片段三)

(人生几何,来去亦匆匆。人生仿如钟表,将时间定格在一个有形而又无形的圈子里。那一刻,你恍若蜗行,过得如此之慢,煎熬着你的每一寸肌肤;那一刻,你又疾如流星,飞速划过,揉揉眼,祈祷着你能就此驻足。快一刻,慢一刻,掐算间,一万八千多个日子已匆匆流逝。好想好想抓住时间的尾巴,使劲使劲地拽住,如果真的能停留下来的话,定不负时光不负己。——谢称发)

师:有时觉得时间过得怎样?(慢)有时却觉得时间过得怎样?(快)

师:你们觉得时间过得快还是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师:其实,每个人都明白,时间是不会停留的。因此,趁青春年少,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師: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师生一起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师:时光匆匆,生命短暂。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板书),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师:时光匆匆,匆匆翻过千年岁月;时光匆匆,匆匆走过四季春秋。听——(课件再次出示时钟)时间的脚步,仍在不停歇地前进!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此时,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你们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悟,最好能说成格言、警句的形式!请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来。

师:谁来展示你的感言?

师:听了你们这些富有诗意、哲理的话,老师也想送给你们一句话,请大声读出来。

(课件出示:

聪明者——利用时间;求知者——抓紧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

师:希望同学们都成为聪明者、求知者、勤奋者,好好地利用时间、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走出课堂,走进《朱自清散文集》继续拓展学习,去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交流阅读体会。

师:同学们,上课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大家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更加珍惜时间,加倍珍爱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等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人生的价值,活出生命的光彩!

【设计点评】优秀的语文课,师生能在文本内外“出入自如”。此处设计让立足于课文的“1”与注重课外思维发展的“X”,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成就更为有效的多维阅读。课堂最后,再次回归到经典所传递的思想上,回归到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慨叹中,回归到“不能在这世界上白白走一遭”的主题上,这一课的设计彰显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处处闪耀着人性与生命的光辉。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稀金第二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潭口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朱自清日子课件
匆匆
不停奔跑的日子
清芬正气朱自清
云上的日子
逝去的日子不说谎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