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小儿鼾症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作用研究

2024-03-02 04:05王云
淮海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鼾症压豆耳穴

王云

鼾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迁延不愈、危害性强等特点[1-2]。现阶段,临床对小儿鼾症尚无有效的根治性药物,以保守疗法为主,根据患儿病因不同治疗方式有所差异。西医一线常用药物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等,虽能够一定程度抑制患儿局部炎症与变态免疫反应,减轻鼾症症状,但由于鼾症病程长且顽固性极强,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作用靶点较单一且具有副反应,部分患儿治疗后症状控制效果欠理想,易影响患儿免疫功能与内环境平衡,具有一定局限性[3-4]。而中医治疗鼾症经验丰富,将其归为“鼾证”范畴,认为脾、肺、肾等脏腑虚损导致的表气不固、气机升降周流失调是其主要病机[5]。本研究拟探讨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小儿鼾症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W7382),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鼾症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鼾症诊断标准[6];(2)符合中医鼾证辨证标准[7];(3)患儿年龄3~10 岁;(4)就诊前2周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或抗敏药物治疗;(5)经鼻内镜检查或皮肤点刺试验证实;(6)皮肤点刺试验检查前1周内未接受过抗组胺药物治疗;(7)患儿及家属对治疗内容知情。排除标准:(1)合并白血病、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2)合并先天性免疫缺陷病;(3)合并其他部位急慢性感染;(4)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损伤或衰竭;(5)严重鼻腔或腺体解剖学结构改变,须经手术治疗;(6)合并精神或心理疾病,配合度差。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n=64)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穴位贴敷治疗。(1)选穴:取迎香、上星、太阳、印堂、中府、风池、风门、肺俞等穴位。(2)贴敷膏组方:甘草70 g、雷丸165 g、防风70 g、白术55 g、桔梗55 g。(3)贴敷膏制法:将1 000 g猪脂熬制成膏,后将方中诸药碾磨成粉加入其中,以小火文煎,煎熬过程中不断搅拌,待诸药形成可凝固的膏状时滤渣备用。(4)贴敷方法:患儿仰卧,操作者将穴位贴敷膏覆于掌心处,双掌合拢摩擦贴敷膏至手心发热,然后以揉、擦法对穴位进行操作至患儿皮肤发热,以略感手心灼热为度,后迅速以洁净医用纱布覆盖相应穴位,贴敷24 h后换药,换药操作同上。同时,接受治疗期间,指导患儿保持正确体位并减少剧烈活动,避免体位管理不当或活动幅度过大导致敷贴药物移位、脱落影响疗效,治疗时间1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治疗。(1)选穴:取神门、内鼻、耳尖、外鼻、咽、肺等穴位;选取洁净且质硬的决明子进行耳穴压豆治疗,治疗前对患儿耳廓及周围皮肤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耳廓及周围皮肤完好无破溃,然后操作者使用洁净医用棉签进行探穴,当棉签按压相应穴位患儿感觉强烈疼痛、皱眉等反应时进行问询确认,确认相应治疗穴位,以2~4个穴位为宜。(2)操作方法:穴位确认完毕后,操作者清洗并消毒双手,使用蘸取酒精的棉签对患儿相应穴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使用中心粘贴好药豆的圆形胶布贴于穴位上,药豆应对准穴位中心处,待药豆胶布粘贴完毕后进行1~2 min穴位按压操作,以患儿感觉热、麻、胀、痛为度。耳穴压豆频率每2天1次,治疗时间1个月,穴位贴敷治疗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鼻塞、睡眠呼吸暂停、鼾声大小、睡眠质量4个证候,评价标准见表2。(2)免疫功能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后WBC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其中IgE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WBC采用光镜计数法检测,试剂购自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8]评估患儿睡眠质量,根据PSQI分值分为睡眠质量差(≥15分)、一般(6~10分)、很好(≤5分),睡眠质量合格率=(很好+一般)例数/总例数×100%。(4)临床疗效。计算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S),以疗效指数(EI)评价临床疗效,EI=(S治疗前-S治疗后)/S治疗前×100%。显效:EI≥90%且患儿状态与睡眠质量良好;有效:65%≤EI<90%且鼾症症状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有改善;无效:EI<65%,鼾症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表2 鼾证中医证候积分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鼻塞、睡眠呼吸暂停、鼾声大小、睡眠质量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n=64)

2.2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WBC、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BC计数均高于治疗前,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睡眠质量比较 研究组的睡眠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睡眠质量比较 (n=64)

2.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64)

3 讨论

鼾症发病机制复杂,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肥胖、气道扩张肌功能异常、鼻黏膜变态免疫反应性炎症等均可能导致小儿鼾症的发生,临床表现为入睡张口呼吸、憋气、打鼾、肢体翻动、睡眠呼吸暂停、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不仅影响患儿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可能增加患儿呼吸道感染、生长停滞、肺心病及心脏扩大等并发症发生风险[9-10]。鼾症患儿经治疗后易反复发作,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儿病情迁延或进展,发展为长期性疾病,增加患儿治疗负担,同时对患儿的生活、学习及身体智力发育产生不利影响[11-13]。

鼾症临床表现与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鼾证”一致,中医将其归为“鼾证”范畴,在本病治疗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14-16]。鼾证在我国诸多医学典籍上均有记载,如《黄帝内经·灵枢》《万病回春》《素问·宣明五气论》《诸病源候论》等,中医理论认为鼾证通常由于患儿饮食无节制,导致脾胃虚弱、脏腑虚损,久而久之则运化失调、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此时若受风邪、冰冷等外源性刺激,就会导致阳气无所泄越而寒邪束于体,身体内外平衡被彻底打破,从而发为“鼾证”[17]。WBC是临床常规检查指标,作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水平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以及炎症反应状态均相关;而IgE是一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抗体,对于鼾症患儿呼吸道黏膜变态反应发生情况具有良好评估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IgE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鼾证患儿变态免疫反应,增强患儿免疫力。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够减轻鼾证症状,改善患儿呼吸道气体通过性,减轻患儿鼾症症状,提高疗效。不仅如此,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鼾症患儿睡眠质量,降低鼾症对患儿睡眠的不利影响。基于中医理论分析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鼾证的作用机制,认为人体内长期内气虚弱、气机升降周流不畅,导致痰浊积累,长此以往造成患儿脉络痹阻、腠理疏松,当多种不利因素共存时,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患儿身体进一步受累,此时一点外源性刺激就会成为发病契机,导致邪上犯鼻窍而肺气不宣,致呼吸道肌肉功能异常、呼吸道阻塞而发为“鼾证”[18-19]。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具有理气、散寒、通窍的功效,穴位贴敷可驱脏腑寒气、暖脾温肾以促脾气升;与中医耳穴压豆联合治疗可共奏敛肺滋肾、祛风解表的效用,固护中土而促胃气降,一升一降使阴阳升降有序,促一气周流顺畅。此外,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还具有活血、散寒救逆、温阳祛湿、通阳化气之功效,能够畅达气机,复周身气机之轮转,从而有效改善患儿鼻塞、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0]。

综上所述,中医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鼾症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促进患儿呼吸道通畅,改善患儿鼾症症状与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鼾症压豆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鼻内镜下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的疗效观察
张涤教授治疗儿童鼾症经验撷萃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97例内镜下动力系统旋切吸引治疗儿童鼾症的手术配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