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中学校园传承中华传统武术的策略

2024-04-14 03:01叶文强
关键词:决定论中学校园传统武术

摘 要:中华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习武之人通过重复练习,逐渐体会到练武的乐趣。习武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武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习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武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这个过程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力和耐力,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习武还可以培养人的坚韧品质,提高人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武术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教师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发现中华传统武术的教学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而且對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都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分析中华传统武术在中学校园中的传承意义、现状和对策,为教师在中学教育中融入传统武术提供思路,也为新时期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指导。

关键词:三元交互决定论 中华传统武术 中学校园 传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1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武术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但是从目前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情况来看,传统武术传承后继无人、传承断层、传承创新不足等问题突出,传统武术的传承存在断层现象,可能导致一些技艺和技法无法得到传承。传统武术的创新性不足,缺乏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元素,缺乏与时俱进的活力。这可能会导致传统武术在传承和发展中逐渐落后于时代,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一些传统武术已经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机制,难以实现传承。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技艺和技法无法得到传承。从目前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来看,很多学生身体素质差,肥胖、近视等问题突出,教师如果能够将传统武术和中学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承都有积极作用。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是班杜拉基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以及认知心理学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这种理论实际上阐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决定论是事物影响的产物。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然而,他并不十分赞同行为主义者的环境决定论,也不否认人本主义者的个人决定论。就本能、特质以及驱动等内在事件而言,他认为环境最终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起作用。

教师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传统武术和教育的融合中,主要表现为传统武术和学生、教育以及和文化传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传统武术和中学教育结合,能够丰富中学体育课程。同时,传统武术和文化传承之间也存在共通之处,影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影响。

二、中华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

1.有利于锻炼中学生身体素质

为了挖掘中华传统武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授课教师通过8所实验校进行传统武术授课,开展罗汉拳、鹤拳、咏春拳、六合拳、八段锦、短棍等项目的练习。教师在教学训练中,从接受程度、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及时反馈授课情况,教学团队积极研究探讨教学方法。武术队大部分同学反映,在参与武术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武术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他们已成为武术校园传承推广和实施的依据和体育教师创新教学的成功实践。

通过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术推广实验学校参与学生进行摸底,88.7%的受访中学生普遍反映,参加武术课程后,喜欢上武术项目,部分学生体重下降,灵活性提高,身材变得更协调。86.8%的高中生表示,原来在手机、电脑上浪费太多时间,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加深。76.5%的高中生在选修学校开设的武术模块课程后,身体强壮了,感冒的次数减少了,上课时精神饱满,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减轻了,当他们感到不开心或情绪低落时,也会选择武术训练。

2.有利于体育课程丰富发展

中学的体育课程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球类运动、田径项目为主,很多项目受场地、器材限制,活动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可选择的内容不多。教师将中华传统武术融入教学,将一些武术项目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相关课程,能够进一步丰富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民族性的武术运动项目,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入一些民族性的武术运动项目,能够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传统武术比赛、练习传统武术、参加传统武术活动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入一些民族性的武术运动项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

传统武术教学内容可以提高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效果,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3.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知

以武术进校园为有效手段,融入三元交互决定论,推动中华武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教师谋划工作发展、寻求工作突破的良好契机。各级部门要协调配合,统一思想,勇于担当,切实承担起学校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使命。如学生要学习太极拳“立身中正、身心双修”的理念。学生在学习中传承技术技能,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通过开设武术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武术活动、举办武术文化节等方式,教师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浓郁传统武术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武术活动,如比赛、讲座、展览、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传统武术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让他们在学习传统武术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武术文化,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继承和创新传统武术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师要构建传统武术校园传承框架,积极推进传统武术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同时,形成具有浓郁传统武术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传统武术在中学校园的传承路径

1.营造良好武术学习环境

环境对人和行为的影响是绝对的,相关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影响机制,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中学校园中开展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活动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武术文化学习氛围。在传承传统武术的实践中,各地文体局要结合地方特色拳种传承人、武术名师不断加大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传统武术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营造出武术进校园的浓厚学习氛围,全面提升武术育人水平。

2.开展多样化武术进校园活动

三元交互决定论下,要发挥中华传统武术在中学校园的传承作用,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武术进校园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掌握传统武术文化和技击套路,不断锤炼意志,培养品格,培养良好武德,最终养成终身习武的良好习惯,这是武术进校园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加强宣传引导,开辟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新窗口,让学生热爱武术,从而向学生灌输武术文化。教师可以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武术精神”这一主题开展校园武术节活动,将传统武术文化、武术技能、武德育人进行融合,在提高学生武术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素养,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为扎实持续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各地可采取“一校一品”的方式,把传统文化课程和武术相融合,形成了校园特色课程体系,如:根据地方传统武术历史创编“短棍、南拳、太极拳”等套路,制定“学、练、评、赛”等考核评价细则。组织武术传承人进入校园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形成社校合力,让武术教学在校园中多方位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教师要进一步规划武术发展的新思路。

3.注重传统武术思想渗透教育

在三元交互决定论影响下,教师要发挥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三元交互决定论下的中华传统武术在中学校园的传承将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

在具体的传统武术进中学校园的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传统武术的形式和内容,更要将传统武术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神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实现传统武术思想的渗透教育,发挥其对于中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教育作用,从而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中学生在武术学习中领悟武术精神,实现自身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通过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的组织开展,有利于培养体育教师精、气、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指导他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传统武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学资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对思政元素进行改造和注入,使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课程。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形成价值观、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的“三”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德育和知识育人的双重作用,实现学生的互补。需要明确的是,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具体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承是在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中实现的。它具有立德树人与文化传承的教育功能,还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传统武术不仅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完整的文化思想。如:三元交互决定论与太极拳融合,通过太极历史、太极套路、推手等,不断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自控能力。太极拳动作与音乐结合连贯自然、如行云流水,练习中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耐心及意志力。

4.注重师资培养

教师要促进传统武术在中学校园的有效价值发挥,实现传统武术和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必须要对于现有的中学体育课程进行优化设置,促进传统武术内容和课程有效融合,发挥1+1>2的积极作用。而要实现这些,必须要有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业课程教师。他们要掌握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够挖掘武术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元素和健康价值,能够将传统武术内容形式、传统武术文化和中学相关课程对接起来,实现对于现有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精神与体魄的平衡发展,彰显了传统生命健康知识与校园心理健康知识的融合,对塑造身体、心理双健康的新人,发挥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提升中学校园对传统武术的应用价值,发挥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以此来不断提升中学教学育人质量,加速课程改革创新,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一举多得。为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学校体育工作,积极营造校园武术文化氛围,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传统武术进校园师资培训,可以邀请武术教练、传承人等来培养教学骨干,切实实现传承文化的目的,提升武术师资培训的效果。长乐区教育局对武术进校园很重视,组织武术专家对“太极拳桩上定步推手”“八段锦”等项目的指导,开展传统武术进校園培训活动很成功。主管部门通过集中培训、校园推广、展示竞赛等活动,结合三元交互决定论理论,把握传统武术、学生、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关系,并基于课程总目标基础上,对于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促进传统武术在中学校园的有效传承,实现协同共育,促进多元教育目标实现。

总之,三元交互决定论下,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人的行为是按照某种特定方式行事,环境最终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产生作用。武术传承培养目标,立足“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使命”,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把武术精神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始终把武术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层面,把尚武精神和强国意识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设计“文化遗存+德育+健康”通识课程的培养模式,培养道德高尚、精通武术、了解文化特色的传承人。对此,教师要发挥传统武术文化的积极影响,将其和教育对接起来,深入中学校园,通过积极促进传统武术和中学教育融合创新,确保这种相互影响机制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好。这需要中学学校方面做好教学调整和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提升师资水平,为高质量的课程和文化融合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仁苗、苗雨、李贵庆《文化自信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融合中学教育的发展研究》,《2021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论文集》2021年。

[2] 张辉强《武术进盘破门初级中学校园的现实困境问题研究》,《保护·研究·传承——2021年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会议论文集》2021年。

[3] 马凯婷、司红玉《交互决定论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发展路径研究》,《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论文集》2021年。

[4] 杨光《武术教学对学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介入和影响研究》,《体育科技》2018年第1期。

[5] 单忠平《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甘肃教育》2018年第7期。

[6] 刘义、刘少英《传统武术在校园的传承与思考——以娄底新化县梅山武术为例》,《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长寿养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年。

(叶文强,1974年生,男,汉族,福建南平人,副校长,一级教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决定论中学校园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四以”模式探索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对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再审视
气象影响文艺:从结构决定论到文化生产论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当前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思考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