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有效路径

2024-04-14 03:01赵爵焱
关键词:德育工作中华德育

赵爵焱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肉和灵魂。作为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和行事准则,以文化的形式流传到了现在,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社会生活指引了方向。德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指向学生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思想品行的发展,在新《课标》背景下尤其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路径展开,先是从概念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介绍,再是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价值,最后就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有效提升初中德育的效果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德育 有效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3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培养人才的主要路径,一个人的成才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育,其中,知识教育虽然占据主要地位,但品行教育往往才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中,只要作用于学生个人品德、思维和价值体系的教育就可以被归纳到德育的范畴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转变,德育的受重视程度愈发高涨,尤其是在初中这个对学生身心发展来说十分关键的时期,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对德育的方法和路径进行探究,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国德育工作中能提升德育有效性的教育资源。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后,就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初中德育工作的负责人来说,教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读

传统文化是能够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一种优秀文化产物的集合,包括各民族历史上抽象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具象的文学作品、民族服饰、音乐戏剧等多种内容,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物质文化实体和精神文化意识的集合,既是社会现象又是历史现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指的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各种先进思想、体制、物质、品质的集合,具体可以表现为历史事实、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艺术、价值观念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数千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主流思想的变迁不断地剔除着传统文化中糟粕,能够流传千年的精华内容就可以被称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现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主要依托文、诗、词、曲、赋、戏剧、国画、书法等物质载体,其中记载的文字或书画内容就是教师的德育教学资源。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价值

现代社会和教育背景下的德育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其中广义的德育泛指对所有社会成员进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层面的引导与熏陶,教育主体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内容和形式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而狭义的德育泛指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层面的教育与培养,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修养。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导向下,德育在五育中占据首位,是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受重视程度逐年递增,尤其是在初中这一阶段。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让一些可能对学生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得到了快速传播,而初中生又最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出现道德滑坡、行为失控等负面行为,因此,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核心价值就体现在降低不良事物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与良性熏陶上。

1.丰富德育内容,完善德育体系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而德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德育,也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体系的塑造,教师需要丰富现阶段德育的内容,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德育体系。在丰富德育内容与完善德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资源的引入和开发就显得十分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知、情、意、行的内容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教师需要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去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优良道德品质,并将其纳入德育体系中。

2.深化德育效果,养成良好品质

“以德服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处世智慧和待人方式,儒家、道家、佛家都从自己的角度对“以德服人”的内涵进行过解读,总结出仁德与礼仪、道法自然、慈悲与智慧、尊重与道德等多重内涵,使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指向“德育”的核心智慧,在此之上再拓展和延伸出的勤俭、仁爱、诚信等品质就成了德育中需要重点培养的优良品质。在现代的德育体系下,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就有助于为教师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指明方向,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为善、主动承担自己的职责等,进而达到深化德育效果的目的。

3.落实文化教育,培养文化自信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时代的变迁,近年来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愈发密切的交流再一次展露出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下,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可以说是同为一体,教师在借传统文化来强化对学生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时,也可以借德育来深化对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正确认知和正面情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因此,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价值也体现在文化教育的层面上,更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4.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运行与发展。站在文化的视角上看,这些核心价值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解释和依据,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間存在着更为紧密的联系。那么,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够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得到落实,进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发展提供推动力。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有效路径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根本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能够支撑学生形成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提供推动力。但就如何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效果而言,教师还需要站在不同的视角下展开更加全面的探索与思考,在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实守信、以人为本、自尊自爱等特性的基础上,更多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涉及的道德修养、品行人格、意志精神等内容的内涵,充分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建立起更加紧密与深入的联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以理念、宣传、实践、制度和评价作为结合点或突破口,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一个更加完善且质量更高的德育体系。

1.从理念入手,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科学德育理念

结合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实践来看,常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未得到重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够全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落实未体现到行动上这三个问题,仍然是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中融入效果差的主要问题,需要教师优先解决。初中德育教师要从德育理念的革新或重构入手,以理念为切入点,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建立更科学的德育理念。

具体来讲,教师首先就要从德育的视角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更全面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主动参与到学校或者社会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活动中,有意识地摒弃掉应试教育的落后理念,建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德育底层框架。教师还需要从发展的视角出发,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便教师能够在德育工作中更加主动和自然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理念。

2.从宣传入手,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性德育环境

环境建设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能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又至关重要的影响,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融合而言,学校和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强化外部文化环境的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是载体和武器,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德育相关的元素和内容来打造一个文化氛围更为浓厚的外部德育环境,包括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具体来讲,初中学校和教师先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展开深入探究与挖掘,提取出其中的一些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行发展产生正面影响的内容,包括文化人物和文化故事,然后在校园或班级中建设专门用于宣传德育相关内容的宣传栏,用以宣传这些优秀的文化人物和有价值的文化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之余随时都可以有机会看到相关的内容。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来传递这些宣传内容中蕴含的道德思想。

3.从实践入手,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多样德育活动

无论是在什么形式和目的下的教育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是提升教育有效性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安排常常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对此,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从实践入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背景或素材,组织和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德育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际的探索、体验和感受来强化德育效果,收获知行合一的德育成效。

具体来讲,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打造德育的第二课堂,从“仁、义、礼、智、信”五个角度出发,在传统节日或重要纪念日开展实践式的主题德育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德育主题,尽自己所能为家長或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优良品质的价值与可贵。另一方面,教师又可以借助互联网来与家长形成良性沟通,引导家长在生活中主动带着学生参与各种有价值且具有文化特性的公益活动。

4.从制度入手,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完善德育体系

初中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在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也能够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理解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环境熏陶与实践体验之余,还需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以打造现代化德育特色课堂为目标,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结合班上学生实际的成长情况和成长需要,为学生打造出一套能够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以便能更科学地开展课程层面的德育工作。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孟子》《论语》《史记》等国学经典著作列入学生的课外阅读书单中,以承载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思想核心与内容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思考、提炼与总结诸子百家的先进思想,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德育境界的提升,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注重相关文学著作的选择与教材是否能够有效贴合,避免出现偏离德育主题或主旨的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民间的一些节日习俗也纳入德育的课程体系,借传统节日习俗来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

5.从评价入手,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定多元评价机制

评价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主要起到总结和反思的作用,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和更为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为教育效果的提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而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从评价入手,将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行为准则写进评价内容和标准中,用以规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行和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中的行为,也为提升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多方评价体系和多元评价机制的建设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各自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在提升德育实际成效的同时,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深度融合。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在教育体制下十分重要的一项教育资源,而德育是现代教育体制下十分重要的一个教育模块。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十分重要。初中向来都是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初中德育工作的负责人们需要更加主动且积极地推进德育工作,承担起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完成型人才的职责,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全面性地开发,尽可能多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涛《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德育的价值研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7期。

[2] 孙玫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策略研究》,《学周刊》2023年第33期。

[3] 王兴乐《传统文化在初中学校德育中的渗透》,《学苑教育》2023年第29期。

[4] 窦彬《初中班主任德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路径》,《天津教育》2023年第26期。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中华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