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4-04-14 05:30康乃琴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课堂

康乃琴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散发着无限光彩。对于中职生而言,了解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家国情怀,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如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教师研究的热门话题。教师应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内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沐浴文化的阳光,领悟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教育 信息技术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7

教师身上担负着为国育人的重任,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重视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将其融入课堂上,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打破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障碍,让学生畅游在文化的海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传统文化作为国之根本,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文学经典。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时,首先,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华,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思想、价值观念,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以意识规范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可以完成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在新时期下,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价值内涵,增强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文化的发展。第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人际关系,减小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最后,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自觉加入文化传播的队伍当中。

二、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不仅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课程相融合,首先,可以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强传统文化的覆盖面,将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了解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教学的深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教师将现代科技与文化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不仅知道麦当劳、日本动漫,更懂得忠孝仁义、四书五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传统文化,挖掘文化的价值,由浅层欣赏过渡到深层学习,吸取文化营养,关注古人智慧,尊重多种文化,实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1.将传统文化素材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主题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设置不同的主题,在教学时围绕主题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带领学生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將传统文化素材引入到教学主题当中,通过二者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展开对知识的探究、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而且可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实现文化育人,提高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

首先,教师可以发挥主题的引领作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Photoshop书籍装帧”时,可以围绕主题在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籍的装帧效果图,并配以与之相匹配的音乐,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其次,教师在结合传统文化设计主题时,应以教材为基础,保证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保证教学大方向不发生偏离。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可以设计“诗词大会”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一些诗词、诗歌进行编辑。在编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感受诗文的韵律美,将文化美与科技美相结合,实现以美育人。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ppt制作”时,可以给学生设计“百善孝为先”的主题,学生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现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做人的道理,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从灵魂深处对学生造成积极影响。

最后,教师要发挥主题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主题的推动下开展合作探究,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课堂大主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对各个小项目展开探究,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感受文化。比如,教师在进行“自制多媒体作品”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设计“梦回大唐”这一课堂大主题,并将其细化为不同的小主题,如唐朝背景介绍、唐朝诗人、唐朝典故、唐朝作品、人生感悟等,让学生在合作练习的过程中,逐步攻克不同的小项目,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理解、把握,将成品以PPT的形式进行展出,这既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又完成了对知识的运用。

2.创设有关主题情景,进行信息技术新课导入

教师在将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时,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情景创设当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传统文化主题情境,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代入其中。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flash动画”时,为学生创设主题“我喜爱的春节”。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短片“热热闹闹过春节”,以视频带动学生巧妙入景。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对此也十分熟悉,教师利用春节可以快速搭建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让知识更为贴近学生,教师可以结合视频询问学生:“在同学们的家中,春节期间会有哪些习俗或者哪些活动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有的学生分享了他们一家人会一起包饺子,有的学生分享会穿新衣服。教师便可以趁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看来同学们的春节真是多姿多彩,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利用flash制作动画,让更多的人看到春节的色彩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动画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进行“动作补间动画”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小女孩在家里端着饺子上桌的场景。在学习“逐帧动画”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礼花绽放的过程。在学习“引导线动画”时,教师可以展现一个小男孩在家中拖地的场景。通过不同的动画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促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3.构建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体验传统文化

在明确教学主题后,教师要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学习相关知識,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性,在设计任务时要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图文编辑”时,可以融入传统文化,设计“‘百年风华宣传手册”。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三项任务。任务一:理论提炼,教师可以通过微课、ppt课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图文编辑的操作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夯实理论基础。任务二:动手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上机操作,熟练基本操作。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及时答疑解惑。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指定一名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结合该学生的操作对需要注意的事项、细节进行点评,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熟练度,巧妙化解重难点。任务三:能力拓展,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利用图文编辑每人设计一个宣传手册,向大家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经历的关键历史事件,充分描绘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题重点,深化主题内容,灵活排版编辑。在这个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拓展。在学生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4.进行课后作业布置,帮助学生进行任务延伸

作业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运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延伸,结合课堂教学,避免内容的重复,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拓展。教师在作业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同步提升,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塑造健全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Photoshop图层蒙版”后,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布置以下三个作业。作业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集多张具有中国风的海报设计图,让学生分析海报中有哪些元素,有什么特点,哪部分运用了蒙版功能,好在哪里。任务二:教师可以开展“为自己代言”作业活动,让学生深度剖析自我,分析自己的外貌、性格等,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张名片。任务三: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幅有关学校国庆活动的宣传单,结合自己对国庆节日的理解,以学校事实为依据,设计主题分明、构图合理的海报内容,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海报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挖掘潜能,达到教学目标,更可以渗透德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学校、爱祖国的情感,实现情感教育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任意选择两项作业进行完成,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5.组织有关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文化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活动的价值。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的困局,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感悟文化,做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感受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MR、VR技术向学生展示虚拟、立体的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个性的享受空间,加强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学生可以采用触摸屏的方式对文物进行查阅,增强了文物的可观性,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让学生感受先进科技与古老文化的碰撞,让文化在新时期散发生机与活力。

其次,教师可以联合学校开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发挥本土资源优势,让学生进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脑艺术设计,如家乡名胜古迹、家乡文化、家乡岁月等,让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家乡文化内涵,提升信息素养。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评选,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出,进一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最后,教师可以将新技术与古诗词联姻,在班级里开展“二维码里的诗词”活动。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各个角落设计一些二维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寻找“二维码宝藏”进行扫描,将扫描出的字拼成一句诗词,并将诗的题目、作者、诗句全部补充完整,交给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答出诗句数量最多的选手获得胜利。通过这种时尚新颖的活动方式,教师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的跨学科融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沉浸在诗意世界里,增强对诗词的理解,还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打造出友爱、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为将来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就如一座宝库,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探索、挖掘。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以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活动中累积、感悟、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传统文化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上,同时也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明确前进方向,助力传统文化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建《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27期。

[2] 韦兰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第12期。

[3] 刘庆喜《计算机信息技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发展》,《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7期。

[4] 孔令领《传统文化注入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效性探究》,《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年第4期。

[5] 李珉《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传播与嬗变》,《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传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