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4-04-29 19:07朱素然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调护稳定期个体化

朱素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肺病科, 北京, 102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点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肺部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及个体因素导致,临床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1],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阻肺通过药物治疗,能达到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在治疗期间受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或行为缺乏规范性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病情加重及反复。因此,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专业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规范患者日常生活行为,提升治疗效果,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促进预后[2]。

中医学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来掌握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情况,并通过中医理论分析患者的证型,使用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如穴位敷贴、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改善慢阻肺的症状有[3]。因此,本研究就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痰湿体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1 慢阻肺的现况研究

慢阻肺致死病患中90%发生于低等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4],是国内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并且在单病种死因中位居第三位[1]。中国在2017 年因为慢阻肺导致伤残而调整寿命年占全球总量的25.02%,其中95.29%集中于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5]。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中,≥20岁的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3.7%[1]。

2 慢阻肺稳定期健康教育的研究

2.1 慢阻肺稳定期常规健康教育

慢阻肺稳定期常规健康教育主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护理需求及对疾病的掌握水平等实施注意事项的交代、用药指导及疾病介绍等基础性的健康教育[6-7]。

2.1.1 生活起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30 min,温湿度适宜。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夏季避免直吹空调。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潮湿、严寒、大风气候时避免在室外活动。戒烟,减少有害气体或粉尘、通风不良的烹饪环境。

2.1.2 饮食指导:按时进餐,避免餐前或餐时饮水过多。腹胀的患者,饮食宜清淡软食,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如豆类、土豆等;避免进食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热量食物,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

2.1.3 情志调护:向患者讲解慢阻肺的基础知识,内容通俗易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积极心态。指导患者通过听轻柔音乐、看科普报纸等,提升生活兴趣,鼓励多与他人交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

2.1.4 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呼吸操、缩唇呼吸等,掌握呼吸功能训练的要点及作用,认真训练,重复8~10 次,3~4 次/d,以提升呼吸肌耐力和肌力,从而改善呼吸功能。每日散步20~30 min,以不感到劳累为宜。

2.1.5 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支气管舒张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2.1.6 家庭氧疗:指导患者了解氧疗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给予低流量吸氧,注意观察吸氧浓度,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家庭氧疗期间注意安全防控,周围严禁使用烟火,避免燃烧爆炸;同时氧气装置需要定期清洁、消毒、更换。

2.2 慢阻肺稳定期的中医健康教育

慢阻肺稳定期属于中医学肺胀、喘证、咳嗽、痰饮等病的范畴。体质是人体客观的生命现象,是指人体由于后天诸多因素和先天禀赋因素影响,个体在功能和形态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特殊性。体质受生活习惯、年龄等影响可能发生改变[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包含中医体质辨识[9],由此可见,中医体质辨识对于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治未病”理论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应在老年人慢性病防控中融入传统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指出[10]要探索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慢阻肺稳定期健康教育符合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但目前中医参与慢阻肺稳定期健康教育的治疗报道较少,尤其缺乏规范、系统的中医综合健康指导方案。中医护理学结合体质养生学在中医辨证施护和体质辨识的理论基础上,为患者实行中医膳食指导、起居调护、情志护理和康复指导等,帮助患者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2.3 慢阻肺稳定期体质辨识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阻断慢性病发生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干预手段。目前,我国老年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自我的管理意识不强。国家应加强普及老年人群的健康知识,注重提升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11]。王琦[12]认为体质具有可调性,根据COPD 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多项研究[13-14]证实偏颇体质是稳定期COPD 患者主要体质类型。王维亮等[13]研究发现偏颇体人群以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多见。叶玲等[14]研究发现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是偏颇体人群主要体质。

李雪丽等[15]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价值发现,针对COPD 稳定期患者,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利于增强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朱玉兰等[16]通过对COPD患者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加以护理干预5 个月后,对比发现,经过体质护理干预后,在病原菌检出率、症状、肺功能及CAT 等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表明中医体质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感染率。

护士结合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及不同需求,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不断进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的行为及健康理念,对于患者康复及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4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痰湿体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是近年来推行的一种医护合作模式[17],其主要内涵是将医护形成一个固定的团队来管理患者。痰湿体质的老年人形体多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胸闷痰多,舌苔滑腻,舌体胖大,脉滑等。外邪致病多依附于有形质者,痰湿为有形之邪,痰湿体质者素有痰湿内停,易引起内外合邪而发病。基于中医体质理论指导,针对慢阻肺稳定期痰湿体质患者,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以体质辨识为基础,对患者进行个性化中医健康教育,能有效的增强体质。目前,根据痰湿体质患者的体质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包括精神调摄、饮食调护、运动锻炼、起居调护、经穴保健等,在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18]。健康教育方案实施后,为保证临床效果,责任护士可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或微信随访,监督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疾病认知度[1]。

2.4.1 精神调摄:痰湿体质者处事稳重,多善于忍耐。因此心态要积极,音乐宜振奋。由于痰湿内蕴,阻遏阳气,患者易产生疲倦感。宜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2.4.2 饮食调护:食物宜选用祛湿化痰、健脾助运之品,少食油、黏、肥、甘的食物,禁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

2.4.3 形体锻炼:痰湿体质者,形体多肥胖,运动应持久,应根据具体情况坚持长期运动锻炼,锻炼方式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需逐步上升,注意节奏。

2.4.4 起居调护:痰湿体质者以湿浊偏盛为特征,居住环境应避潮湿宜温暖干燥,不宜在潮湿环境中久留,在湿冷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侵袭。衣服应透气散湿,面料以丝、棉、麻等为主,穿着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4.5 经穴保健:临床常采用指揉、艾灸、拔罐等方法,选穴多选取丰隆、足三里等。

3 讨论

积极预防以及延缓病情发展是慢阻肺防治的关键,健康教育是慢阻肺稳定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中医护理在慢阻肺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上具有许多优势,尤其在慢阻肺稳定期更能发挥其辨证施护的优势。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中医体质理论的体质辨识制定的痰湿体质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案符合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针对偏颇体质的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联合体质辨识开展慢阻肺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偏颇体质多样,未来可根据体质可调理论,完善相应体质的个体化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方案,有效服务于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调护稳定期个体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银屑病的饮食调护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甲减”虽扰,调护有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