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探讨

2024-04-29 19:07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达到最佳护患医患

胡 芳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内科, 北京, 1000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健康的需求逐渐增加,这对医院人力资源的统筹调度、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的医患沟通策略对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病情、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患者,且不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如未能及时有效满足其需求,则可导致其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下降,并可诱发医患冲突。为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预防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需提高对医患沟通的重视程度,掌握正确的医患沟通技巧。本研究介绍医患沟通的基本概念,分析医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临床护理中医患沟通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临床开展医疗服务提供参考。

1 医患沟通的基本概念

医患沟通主要指临床开展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围绕病情、诊疗、健康等因素开展的沟通交流。医患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是主导因素,需综合运用多种沟通方式,耐心细致解答患者提问,准确诊疗疾病,并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进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笔者认为,医患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护理人员需明确医疗服务基本宗旨,将患者作为完整的个体开展沟通完成生理性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第二,护理人员需认识到医患关系具有双向作用的特点,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需尊重其权利与义务,并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干预,进而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第三,护理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社会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与患者沟通,配合医师完成疾病防治的相关措施,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2 医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现阶段,医疗机构接诊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医患关系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医患冲突发生率显著升高,冲突类型多样化,非医疗过失所致医患纠纷占比明显升高,医患纠纷解决难度增大,赔偿金额显著增加,医疗机构运营风险增大。高质量的医患沟通是预防及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通过高质量的医患沟通能够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操作,进而改善疾病治疗干预的整体效果[3]。第二,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医护人员能够全方位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病史等基本信息,进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确定适宜的治疗干预方案,显著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率。比如部分患者为特殊体征或存在药物过敏,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及时发现此类问题,进而避免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第三,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处于主导地位,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安排下被动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难免产生疑问,如未能及时解答,则可影响医患关系[4]。通过高质量的医患沟通,护理人员能够规范完成疾病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病理知识及治疗方案,并可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而确保疾病诊疗顺利完成。第四,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存在陌生感及恐惧感,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并可建立护患之间的互信关系,进而避免误会及纠纷的发生,全面改善医患关系。第五,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解答患者疑问,使患者了解医疗信息,明确疾病治疗的预期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有效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3 临床护理工作中医患沟通的有效策略

3.1 切实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保证医患沟通达到预期效果,需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并能够熟练规范完成各项护理操作。首先,医疗机构需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及培训,要求患者人员工作期间衣着整洁,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适当调整沟通距离及沟通语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保证动作柔和,进而提升患者的信任度及安全感。其次,医患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面带微笑,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并给予患者亲情关怀,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也需依据病房环境及患者病情特点采取适宜的沟通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关注患者的症状及面部表情,与患者形成共情,进而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5]。最后,护理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疾病相关病理知识,娴熟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耐心细致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满足患者需求,以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3.2 积极改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能够辅助提升医患沟通效果,为此护理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改善沟通环境,以达到最佳沟通效果。第一,护理人员需每日为病房开窗通风,妥善清洁病房内地面及空气,调整病房内部布置,保证病房灯光光线柔和,减少病房内部噪音,保证病床柔软舒适及洁净,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6]。第二,护理人员在病房中与患者沟通期间需保证周边环境中无任何压力,真诚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在沟通过程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明确患者生理及心理问题,通过针对性的语言引导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以达到最佳沟通效果。第三,患者就诊期间对医院环境存在陌生感,导致其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持续加重,对自身病情存在严重的担忧。为此,护理人员在医患沟通过程中需及时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为其介绍医疗团队,也可组织病友间交流活动,告知患者有任何需求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其病情康复。

3.3 优化调整疾病相关事项告知策略

护理人员需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调整完善各类知情同意书,在进行检查、诊断、给药、预后等操作过程中需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并允许患者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护理人员在告知疾病相关事项的过程中需采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讲解相关内容,以尊重科学及实事求是的态度解答患者提问,避免含糊其辞或轻描淡写等问题,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疾病诊疗方案并做出正确选择。同时,护理人员需严格落实院内执行的知情同意书、谈话签字、术前谈话、病危通知书等制度,如患者主动要求放弃治疗出院或拒绝抢救,需通过文字的形式写明相关后果,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以避免后续医疗纠纷的产生[7]。

3.4 合理选择沟通方式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沟通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第一,积极创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深入病房内,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患者主动诉说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的表述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策略,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使患者能够安心配合完成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患者的面部表情,如患者产生痛苦的表情则需要及时停止沟通。护患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树立亲情化理念,避免讯问式沟通方式,保证患者在沟通过程中的舒适度,进而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第二,合理选择沟通语言方式。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需采用和蔼亲切的语言方式,也可辅助采用肢体语言,以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紧张感及陌生感。护患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语调、语速、语音也可影响沟通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年龄及性格特点调整语速,保证语音清晰,语调合理,并保证沟通中使用的语言简洁易懂,以保证护患沟通达到最佳效果[8]。同时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需学会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适当采用微笑、点头等动作,关注患者眼睛,使其感受到被理解与被尊重。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期间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避免谈论敏感话题,引导患者敞开心扉进行交流,进而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以达到最佳沟通效果。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患者家属情绪激动,过于担心患者病情,从而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医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告知技巧,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清楚地了解患者病情,信任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2]。

3.5 其他沟通策略

第一印象在医患沟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主动热情地接待,保证面部表情和蔼可亲,避免冷漠、蔑视、全身打量等动作,真诚地关心及问候患者,使患者产生好感及信任感。同时,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及尊重患者,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另外,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研究适宜的沟通技巧,以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

4 小结

医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深入学习研究沟通技巧,制定合理的沟通策略,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在沟通中融入健康指导及心理安抚,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猜你喜欢
达到最佳护患医患
微信在线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加快学习的速度
迷离夕阳眼妆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