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远海深蓝的中国海军

2024-05-06 01:15颜慧
百科知识 2024年8期
关键词:核潜艇海军部队

颜慧

194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海军的诞生日,迄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人民海军已经走过了75个春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在硝烟中启航,在战斗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从当年的小舢板到如今的艨艟巨舰,从沿岸近海到远海深蓝,逐步发展成为五大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战略性军种,人民海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书写了辉煌壮丽的诗篇。

从零开始建立强大的海军

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解放军基本没有海军力量,直到解放战争后期,创建海军的问题才得以提上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争取尽快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4月23日,在江蘇泰州白马庙,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成立,组建了人民军队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这也是人民海军的前身。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萧劲光被任命为人民海军的首任司令员。在4个月后召开的海军建设会议上,确立了海军未来建设的大政方针: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1953年2月,毛泽东在视察长江舰和洛阳舰时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些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大兵种初具规模 这一时期的海军主要组建了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五大兵种部队。水面舰艇的第一支护卫舰部队于1949年11月组建,当时被称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第二舰大队;1955年改为护卫舰六支队,下辖3个大队,这是人民海军舰艇部队的“种子”,此后陆续组建的驱逐舰部队、猎潜艇部队、潜艇部队和鱼雷艇部队骨干都是从这支部队抽调的。1956年先后组建、扩建了鱼雷快艇、扫雷舰、护航舰、驱潜舰、巡逻艇等战斗舰艇大队。第一支潜艇部队于1954年组建,当时该部队被称为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1956年又组建了新的潜艇大队和潜艇基地。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自行设计生产潜艇装备海军,各舰队都组建了潜艇支队。海军航空兵起步于建立海军航空学校,1950年10月海军第一航空学校成立;1952年6月在上海组建海军航空兵第一师;1956年建立水上飞行部队。自此,海军航空兵编有水鱼雷轰炸机、歼击机、混合机和水上飞机等部队,在大陆沿海地区形成以岸基航空兵为主的作战指挥体系。海军岸防兵主要由海岸炮兵和岸舰导弹部队构成。1950年组建了第一个海岸炮兵营,1963年组建第一支岸舰导弹部队。海军陆战队于1954年组建,三年后因任务变化被撤销。

积极改善武器装备 这一时期,在武器装备方面,人民海军确立了“空(海军航空兵部队)、潜(潜艇部队)、快(鱼雷快艇部队),以空、快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初创时期的人民海军接收了国民党海军的舰艇,共计183艘、4.3万吨;征用商船、渔船并改装为军舰或巡逻艇,共计169艘、6.4万吨;在香港购买旧船,共计48艘、2.5万吨,这些舰船型号繁杂且落后,但在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改善海军的武器装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加快苏式武器装备的进口并成建制换装。1962年,我国已经生产出5种型号的舰艇,共计116艘、4.3万吨。这批舰艇的列装使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在质量上有所提高。1966年,中国制造的33型、31型潜艇,21型、24型导弹快艇,25型鱼雷快艇,65型护卫舰等陆续装备部队。尤其是65型护卫舰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能自行生产中型水面舰艇。20世纪60年代末,人民海军形成了适合近海作战、有一定攻防能力、以第一代轻型战斗舰为主的舰艇系列,整体战术技术性能基本接近20世纪60年代初的世界水平。

十年造出核潜艇 核潜艇是大国地位的象征,1959年,党中央领导集体决定“核潜艇,1万年也要造出来”。当时,苏联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科研人员手中没有任何关于核潜艇的技术资料,他们只好将从国外带回的核潜艇模型玩具拆开分解,摸索构思核潜艇设计图纸。由于没有高性能计算机,科研人员便启用了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结果竟然准确计算出了核潜艇的核心数据。为了保证核潜艇的稳定性,所有的设备、数以万计的管线都要过秤,采用“斤斤计较”的土办法,最终使数千吨的核潜艇的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一致。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为继“两弹一星”之后的又一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外国人花费几十年才研制出来的核潜艇,中国人仅用了10年就取得突破,成为当时全世界仅有的5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之一。第一代核潜艇设计师黄旭华曾自豪地说:“我们的核潜艇上没有一件设备、仪表来自国外,核潜艇的每一部分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生产的!”

建设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1979年7月,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人民海军应从“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建设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成为海军建设的指导思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此时的人民海军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的军种,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兵种部队均衡发展 这一时期,海军建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我们党充分认识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全面更新,只能有重点地改善,即“有重点、按比例地均衡发展”。人民海军遵循这一方针,正确处理海上机动兵力和近岸防御兵力、作战兵力和保障兵力、先进技术装备兵力和一般技术装备兵力等关系,合理确定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部队、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各兵种,使得海军兵力结构和编制日趋完善,整体作战能力不断提升。

常规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 在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后,我们党认识到必须维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长远目标。1979年4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海军应当是近海作战,是防御性的,不是远洋活动……海军建设要服从这个方针。这一时期,人民海军提出“精干、顶用、配套”的建设指导思想,海军武器装备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将一些高新技术成果用于部队急需的海战装备,一批新型武器装备列装,提高了海军的现代化水平。1981年后,海军重点发展猎潜艇、护卫舰、驱逐舰等战斗舰艇和辅助船部队,使得水面舰艇部队的装备和编制进一步配套完善。1986年,我国第一艘新型导弹护卫舰正式服役。

积极研发高技术海战武器装备 这一时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动态,及时做出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战略决策。1986年3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联名给党中央写信,提出要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这个建议被党中央采纳,最终形成了我们熟知的“863计划”。1988年9月27日,我国第一代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技术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被誉为“中华神盾”的112舰完成设计制造,这是中国科研人员摆脱苏式设计思想后,自行设计的第一艘大型导弹驱逐舰。舰艏采用当时世界上流行的飞剪型,舰体采用新型的五叶螺旋桨和最新的降噪技术,具有一定的隐身功能,满载排水量达4800吨。112舰首次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将各武器系统整合为全舰作战系统,有效解决了舰艇总体设计和作战系统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提高了舰艇的综合作战能力。

首次远洋护航成焦点2008年12月26日,由中国人民海军南海舰队组成的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出发,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海军第一次远洋护航,由此引起全世界媒体的高度关注。这次护航行动,创造了我军首次组织舰艇、舰载机和特种部队多兵种跨洋执行任务,首次与多国海军在同一海域执行任务并开展登舰交流和信息合作,首次持续高强度在远离岸基的陌生海域组织后勤、装备保障等海军发展史上多个“第一”。

现代化海军开启新时代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海军建设关怀备至、寄予厚望,先后多次视察海军部队,围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在习总书记的指导和关怀下,人民海军建设加速转型,航迹不断延伸,在也门撤侨、亚丁湾护航、环球出访、中外联演等行动中表现优异。“深蓝”象征着更广阔的海洋领域,中国海军现在已经具备一步步向远海深蓝挺进的智慧和勇气。

改革重塑海军 2015年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提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结合的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习总书记向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五大战区中,除西部战区外都明确有海军编制,这对濒海方向联合作战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4月,习总书记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其中也包括海军陆战队等新型作战力量的主官。调整组建海军陆战队,对于丰富海军作战力量、提高远程投送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航母迈入“三剑客”时代 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交接入列;2022年6月17日,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下水。十年间,我国航母实现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式到弹射式的升级跨跃。作为新质作战力量,航母部队通过常态化出岛链远洋训练,体系化编队大洋练兵,战斗力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辽宁舰创造了首次远海演兵、首次实弹射击、首次昼夜间着舰等我国航母建设发展历程上多个“首战首捷”;舰载战斗机驻泊数量、单日出动数量、单波次放飞数量等纪录一再刷新,航母编队体系融合深度不断拓展。山东舰积极开展作战问题研究,破解了数十个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重点难点问题,极大缩短了战斗力生成周期。

打造海上钢铁舰阵 十年间,新型战略核潜艇、大型驱护舰、综合补给舰等相继入列,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预警机、舰载直升机再添新成员,新型反潜巡逻机补齐人民海军反潜作战短板。2020年1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055型导弹驱逐舰(以下简称055舰)首舰南昌舰归建入列,这是人民海军驱逐舰从第三代向第四代跨越的里程碑。随后,拉萨舰入列、大连舰公开亮相、鞍山舰和无锡舰进入公众视野。055舰装备了先进的武器和雷达系统,具备高度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无论是以其为核心组建的水面舰艇战斗群,还是加入航母战斗群作为护航舰艇,都大幅提升了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055舰开启了中国海军的“大驱”时代。舰体长180米,舰宽22米,体量甚至超过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俄罗斯海军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与美国海军“阿利·伯克利级”驱逐舰的96个发射单元相比,055舰的发射单元超过110个,综合作战能力非常强大。防空反导离不开明亮的“眼睛”—对空探测雷达,055舰安装了双波段相控阵雷达,为组织指挥防空反导作战提供了一双老鹰般的“锐眼”。此外,055舰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使得它拥有了一个强劲的“心脏”,让中国海军驶向深海远洋成为可能。

2021年4月23日,人民海軍连收三份礼物: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集中交接入列。十年间,海军舰艇的更新换代频率越来越快,人民海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信息化全面转型。

和平使者走向世界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16年来,这条用汉语和英语播发的通告从来没有间断过。据统计,中国海军自2008年首次护航以来,有力保障了国际重要贸易航道安全,助力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从“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变为“黄金航道”。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大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和平方舟”,自入列以来先后访问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几十万人次。如今,“和平方舟”和长城、大熊猫一起,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

对于一支海军的建设发展而言,75年不算长,中国人民海军走过的历程相当于一些老牌海军用两三百年走过的历程。人民海军在一穷二白中起步,起步即加速;在条件艰难中追赶,追赶就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海军更是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迈出了走向远海深蓝的坚实一步。此时此刻,中国人民海军正以豪迈姿态奋进在新时代的逐梦航道上,强国海军梦必将伴随强国复兴梦实现。

【责任编辑】张小萌

猜你喜欢
核潜艇海军部队
094型战略核潜艇
晓褐蜻
俄部队军演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儿在部队又立功
我的海军之梦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封面人物·杨海军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