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笑春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策略,以期构建完善的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动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缩小城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差距,统筹城乡公共图书馆协调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28-03
1背景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为满足公民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的需求开展的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体系建设的基石,对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推动城市与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须统筹城乡公共图书馆的软硬件,构建覆盖城乡、方便高效、保障基本、促进公平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持续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学者们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服务质量、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等方面,如:王毓晖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在线评论数据,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2];刘彧菲等从智库视角探究了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式[3];刘莹莹等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探索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4];贾晓凤针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存在的布局不合理、数字鸿沟等问题,探索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城乡图书馆一体化服务开展策略[5]。文献研究结果显示,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数量较少,且鲜有学者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
2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先后就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事业发展规划及馆藏文献信息处置管理等出台相关政策,并通过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导和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总藏量12.6亿册,比2012年增加了4.7亿册;人均图书藏量0.89册,比2012年增加了0.38册;阅览室座席数量134万个,实际持证读者1.03亿人,总流通人数7.4亿人,说明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目前城乡公共图书馆在阅读率、基础建设及培训活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的阅读率仅为50.0%,低于城镇居民的68.5%;县级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总流通人数、实际持证人数、阅览室座席数量仅占全国公共图书馆的24%、23%、11%、28%;县级公共图书馆全年组织开展的讲座、展览、培训班仅占全国公共图书馆的26%、36%、22%。因此,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不均衡的问题仍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短板。
3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乡村公共图书馆相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近年来,各地虽然纷纷出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相关政策,但在资金投入、运行保障、人员培训及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仍不够健全。在资金投入方面,乡村公共图书馆的资金基本完全依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缺乏针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在运行保障方面,由于公共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关注图书馆自身建设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故有关部门必须建立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以协调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在人员培训方面,乡村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存在不专业、不专干、在编不在岗等问题,因缺乏统一、专门的培训考评机制,乡村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难度较高,不利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持续开展。在服务管理方面,乡村地区普遍存在农家书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闲置、被挤占等问题,服务管理水平不高。
3.2乡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供给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随着乡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居民对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逐渐个性化、多样化。从供给侧层面分析,目前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单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供的文化产品形式单一、数量较少。乡村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化产品多为书籍,对相关电子产品的投入较少。二是服务设施利用率较低。我国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不高,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资源更新速度较慢,电子阅览室长期闲置。三是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供给主体单一。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供给主体多为政府,随着乡村居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单一的服务供给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3.3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数字鸿沟”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城乡地区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时有发生,乡村公共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的数字文化产品较少,且乡村居民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导致乡村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较低,乡村居民难以享受应有的数字文化权益。由于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城市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数字鸿沟”不断扩大。
4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策略
4.1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完善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提升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关键是统筹城乡公共图书馆建设方案,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推动文化资源供给向乡村倾斜,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加强对城乡文化人才配置的宏观调控,健全乡村公共图书馆人才考评机制。各地政府应重视培养乡村本土文化人才,鼓励新乡贤参与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与服务,并吸引城市人才主动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二是加大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共建力度,提高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水平。各地政府应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管理并重的原则,通过城乡共建的方式建立健全农家书屋、乡村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机制,保障老年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妇女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三是加大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健全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多元投入机制。各地政府应积极提倡城乡信息资源共享,健全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
4.2以供需精准对接为导向,推动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
各地政府应着力解决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丰富乡村公共图书馆文化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二是采用“政府+市场”的供给模式,减少政府干预,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多元供给,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效率。三是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务实性和有效性,满足城乡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4.3提升乡村居民信息素养,缩小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数字鸿沟”
随着鄉村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互联网模式的不断创新、线上服务的快速普及,数字化已成为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必然趋势。各地政府应着力缩小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数字鸿沟”,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加大乡村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增加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数字化平台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技能培训。二是针对乡村居民开展数字化设备、数字化技术应用相关的培训活动,提升乡村居民的信息素养。三是提升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建立工作人员数字化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月.安徽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策略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23.
[2]王毓晖.基于在线评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22.
[3]刘彧菲,邹淑红,赵喜红.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体系建设构想[J].图书馆学刊,2023(1):37-42.
[4]刘莹莹,李桂华.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8):84-91.
[5]贾晓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城乡图书馆一体化服务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9):71-73.
(编校:冯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