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研究

2024-05-07 13:31徐慧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

徐慧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与方式,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图书馆行业服务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创新与发展是公共图书馆用户服务的主旋律,人工智能为服务智慧化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巨大变化和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要素,并提出了人工智能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工智能;资源建设;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49-03

人工智能是综合神经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着重研究智能系统和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学科,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并称为人类21世纪三大顶尖技术,《国际图联趋势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1]。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迭代,极大促进了产业变革,提升了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孤岛”逐步被打破,行业之间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了对信息高效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应抓住难得机遇,转变传统思维,树立新理念,应用新技术,不断推动用户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发展。

1人工智能推动信息服务行业创新发展

1.1推动信息交流由单向到多向变化

人工智能的推动和加持形成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使信息发布者能够快速发布最新信息,同时根据用户阅读浏览痕迹全面掌握其阅读需求,为用户精准推送所需内容,同时,信息发布者通过预留的评论和留言渠道收集用户评价,建立信息发布者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信息之间的多向连接[2]。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用户只作为信息接收方的角色,并將其加入信息服务的改进环节中。同时,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设备为用户获取信息、参与活动等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使用户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同步参与到信息服务中,增加信息互动频率,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1.2推动信息服务由静态向动态变化

人工智能环境下,新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推动信息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数据与知识不断更新,用户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使信息从平面向立体、从静态向动态方向转变,同时将搭建信息情境所需的声、光等多种展示形式融入其中,使用户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2]。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使信息服务有别于传统的静态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用户热情,适应他们的动态阅读需求。当前较热门的VR/AR体验活动能够使读者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交流,获得高度逼真的沉浸式体验,极大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兴趣,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1.3推动服务媒介由单一向多元变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使社会信息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之间的壁垒逐步被打破,基于信息共享的“大服务”常态化形成,传统单一的信息传输方式已被融合多元的新媒体形式所替代[3]。信息服务媒体使信息环境更加开放、包容和共享,先进的技术提升了信息服务主体的系统性,使其不再单一地作为信息的存储或发布机构,而是作为资源的集成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人工智能推动了信息服务模式多样化和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个性化选择,满足了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4]。当前,用户能够利用手机等智能移动互联设备与App获取多种形式的资源,增强了信息服务的便捷性和用户使用的愉悦感。

2人工智能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核心要素

2.1智慧服务理念

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获取资源和用户信息更加便利,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渐消失,用户的需求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的目标就是依托新理念、新技术,为用户打造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进而带来优质的阅读体验[5]。新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突破传统文献载体的束缚,全面调查用户需求,以开放、包容和协作的服务理念,强化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以合理的激励和引导手段提升用户的兴趣、理解和参与度,同时使他们认识到阅读的价值所在。馆员也要随着服务要求的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掌握多种技术方法,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分析用户需求,建立多向联系,合理设计智慧阅读方案,保障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性。

2.2技术融合应用

随着数据资源的增多,为了提升资源的处理和整合效率,公共图书馆必须应用高效的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同时,公共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海量异构数据,如行为数据、文献类型、下载数量、出版机构等[6]。公共图书馆需要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语义分析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快速整合分析,挖掘信息价值,提炼和预测用户需求重点,为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应用云计算技术,公共图书馆能够构建云存储平台,实现海量数据资源的一站式处理和馆藏资源云端共享,大幅降低阅读资源成本和维护费用,促进资源的多向交流互动,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射频识别、移动终端等智能设备能够在服务用户的同时快速收集和分类整合用户数据,从而精准绘制用户画像,促进馆员、资源和用户之间的协调匹配。借助机器学习等技术,公共图书馆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分析,同时依托预测模型实现一对一个性化信息推送。

2.3优质馆藏资源

优质馆藏资源是实现服务优化的基础,也是体现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关键所在。公共图书馆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采集优质资源,进而通过一定的整合转化为馆藏阅读资源,同时辅助制订个性化阅读推广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智慧化的服务。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阅读成为新的阅读常态,为了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利用智能技术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将资源进行碎片化处理,提炼知识要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主动推送契合用户需求的阅读资源。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应用协同过滤、神经网络、知识挖掘等技术,快速收集与用户需求匹配度较高的阅读资源,根据其习惯和偏好对资源进行分类,并主动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在具体的阅读服务过程中,馆员可组织适当的活动激发用户的阅读热情,唤醒其主观能动性,促使用户主动阅读,提升其阅读水平。

2.4专业服务团队

人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的核心动力,也是资源和用户之间的重要沟通纽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公共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能够利用恰当的技术工具将阅读资源传递给读者,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户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同时,依托智能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需要智能技术、管理科学、心理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的支持,要求馆员具备多重技能,并将技能与用户服务需求有机结合,實现供需的精准高效匹配。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公共图书馆仅凭自身力量难以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需要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引入专业技术力量,构建科学系统的智慧服务体系,此举既能满足图书馆的当下所需,还能够培养自有专业技术团队[7]。

3人工智能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策略

3.1提升资源建设水平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需要大量优质资源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结构性优化调整。对此,公共图书馆可按照因地制宜和按需采购的原则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加工,并根据用户所需采购或自主加工网络资源。首先,公共图书馆可在现有数字化资源基础上,将资源按照用户所需进行分类,构建全新的数据存储结构,建设形成应用型数据库,提升用户的检索效率和资源利用率[8];其次,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大数据、语义分析等技术对全文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处理,提取其中价值较高的内容形成文献摘要,并对其进行整合,形成与用户快速阅读或碎片化阅读相契合的资源体系,提升供需匹配度和阅读服务效率;再次,公共图书馆可基于当前已有的数字化资源,利用合作或购买等方式获取特色资源,或通过自主整合方式对网络现有免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特色专题资源库,拓展资源范围和覆盖面,满足用户对资源丰富度的要求。

3.2创新阅读服务项目

公共图书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现有服务进行改造,使其更具泛在化、感知化和交互性特征,能够敏锐捕捉用户的使用信息,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辅助进行服务决策。在空间布局上,公共图书馆应在对现有空间进行合理优化的基础上,辅以射频识别、智能机器人等设备,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智能调节。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强化以用户数据为导向的智慧化服务,通过综合分析用户的基础数据和行为数据,挖掘用户的隐藏式空间服务需求,主动提供契合用户阅读习惯的服务,如座位预约、书籍借阅、资源传输等,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借助云计算等技术强化用户数据与资源数据之间的联系,形成“大数据池”,建立用户、资源与服务之间的关联,挖掘潜在价值,构建用户画像[9]。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利用智能平台强化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以用户数据和机器学习为基础精准掌握用户需求,主动提供检索和智慧推送服务。

3.3提高馆员专业素养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升级并不是简单的人机替代,而是对馆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应抓住全新的机遇,迎接挑战,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新型智慧馆员,实现设备智能化和人员专业化的完美结合。公共图书馆专业服务馆员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在人工智能的服务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帮助馆员了解、熟悉并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或设备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提升馆员队伍的人文素养和主动服务意识。人工智能设备虽然能够减轻馆员的工作负担,但并不意味着设备能够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引导馆员树立和强化人本理念,主动引导用户熟练使用智能服务设备并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三是公共图书馆应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的方式激励馆员自主学习新技能,形成主动服务意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使馆员服务能力与用户需求相匹配,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智能化阅读服务。

4结语

人工智能是公共图书馆强化人机交互、推动服务转型优化的重要技术工具。在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先进技术与服务要素的结合,推动传统阅读服务向便捷化、个性化、智慧化方向转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资源建设水平、创新阅读服务项目、提升馆员专业素养,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布局优化或重塑服务流程,打造全新的阅读服务环境,使用户切实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颖婷.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J].图书与情报,2023(2):42-48.

[2]刘军军.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智慧空间资源与服务的融合路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17):21-23.

[3]朱东亮.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图情服务的转型与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3(20):62-64,68.

[4]王洪利.人工智能赋能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6):36-38.

[5]石晶,刘佳.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优化与创新[J/OL].图书馆建设:1-11[2023-11-27].

[6]陆康,刘慧,任贝贝.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创新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视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6):108-114.

[7]王楠,赵丽梅.基于政社合作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共生治理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9):40-46.

[8]刘军军.人工智能赋能的图书馆新型智库知识服务模式重构[J].图书馆学刊,2022(8):28-31.

[9]金玉.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智慧阅读服务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图书馆学刊,2021(8):58-62.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