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数据馆员培养策略研究

2024-05-07 13:31衣元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公共图书馆培养策略

衣元宏

摘要:在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数据量激增,亟须一批有综合能力的数据馆员进行管理,实现数据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匹配。为强化馆员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应在国家政策和用户需求指引下,参考国内外先进图书馆数据馆员职责,结合自身发展现状,优化现有馆员职能,提升数据服务能力。文章以大数据环境为背景,探讨了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对馆员能力需求的变化,阐述了数据馆员的服务内容和能力要求,并据此提出了数据馆员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公共图书馆;数据馆员;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52-03

在互联网普及和新技术迭代发展的双重加持下,数据服务快速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数据量激增,亟须专业人员进行数据治理。近年来,出于服务效率和安全考虑,国家高度重视数据管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或文件相继出台,带动科研机构、公共文化机构对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1]。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数据服务已经替代传统纸质借阅成为主要服务形式。数据服务在为用户提供便捷化、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使图书馆的数据量迅速增多,为应对这一变化,数据馆员正在成为必备岗位之一,图书馆数据管理服务也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管理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数据治理的重要方式,数据馆员是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建设和服务的必要媒介。

1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对馆员能力需求的变化

1.1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资源管理需求

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出现海量数据,社会各领域都意识到了数据的价值和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帮助对象进行信息交流、组织和利用为目标,以促进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3]。大数据环境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载体向智能终端和移动智能终端转变,传统的图文、声像等信息被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中,具备占用空间小、积存密度大、传输速度快、呈现形式多样、便于分享交流等优点。总分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各成员馆的数字馆藏极大丰富,能够囊括各类学科知识和文化作品,數据库和电子出版物成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馆藏,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文献载体形式的变化导致资源管理方式需求发生改变,当前公共图书馆资源高度数字化,数字文献数量多、结构复杂,资源引入过程中配置不合理和重复引入现象普遍存在[4]。用户需求也是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强化数据管理的动因之一,一方面,随着智能化数据平台的建设,图书馆会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如用户基础信息、行为信息等,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导致系统运行缓慢;另一方面,用户的便捷化、个性化需求促使公共图书馆强化读者数据的整理、收集和分析,并通过多样化途径提供资源服务。

1.2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馆员角色转变

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阅读服务等也应进行相应的数字化改造,向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馆员是公共图书馆数据管理的载体,在大数据环境下馆员应通过能力拓展与强化完成角色的转变[5]。首先,馆员应从纸质服务者向数据应用者转变。传统模式下的馆员为用户提供借阅流通、参考咨询等服务,工作被动重复,停留在机械保管或借阅等“流水线”服务水平,而在大数据环境下,海量激增的数据迫使馆员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分析、管理与利用,使资源具备更高的利用价值。其次,馆员应从数字资源指导者向数据管理者转变。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过程中,已有部分馆员开始接触最初的数据管理工作,指导开展数字资源建设、科技查新、文献计量等工作,但随着数字化建设程度的深化,数据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馆员的数据管理素养也应相应提升,成长为具备专业素养的数据管理者[6]。再次,馆员应从资源管理者向服务研究者转变,通过大量的数据管理积累,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这层转变需要馆员通过分析用户数据预测其需求,并应用数字技术追踪事物发展轨迹,研究服务规律。

2数据馆员服务内容与能力要求

2.1数据馆员服务内容

数据馆员的服务内容包含数据管理与分析、价值挖掘与知识发现、数据可视化与访问等,贯穿用户服务的整个周期[7]。首先,数据馆员负责公共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工作,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和清洗等,确保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同时利用相应的分析工具与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资源分布与用户喜好之间的关系,提供数据资源精准推送服务;其次,数据馆员通过分析馆藏资源数据、用户借阅数据等,挖掘资源数据中的隐藏信息,发现特定主题研究热点,同时了解用户对图书馆数据服务的反馈意见;再次,数据馆员利用可视化工具将馆藏资源进行多样化展示,帮助用户以更加全面、直观的形式理解和使用相关数据。

2.2数据馆员能力要求

在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馆员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数据思维能力,包含数据意识、数据安全和数据伦理。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馆员要能通过互联网络打破以往的“数据孤岛”现象,同时在收集数据资源的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精准识别数据造假、数据重复等问题,同时强化数据版权的保护和隐私问题[8]。二是知识能力。数据馆员应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知识背景,包含相应的行业政策法规、管理流程与计划、数据服务与出版等[9]。三是技术能力。数据馆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和特殊技能,专业技能指数据管理服务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数据收集、清洗、挖掘与分析等能力,综合素养指完成知识服务所需的沟通协调、组织计划、合作创新等能力,特殊技能指与数据管理相关的科研能力、评估能力、创新能力等。四是工具能力。数据馆员应掌握一系列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及数据的编程、存储、统计与可视化处理等。

3公共图书馆数据馆员培养策略

3.1明确服务定位,强化过程培养

在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需要应用高新技术推进自身的研究与实践升级,技术和设备应用的逐步深化也是馆员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首先,公共图书馆应鼓励馆员参与数据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过程,通过系统的科学论证、功能设计、调试应用等环节,提升馆员对整个数据系统运作模式、系统架构和数据交换机制的了解程度,同时提升馆员的数据思维能力[10]。其次,公共图书馆应鼓励馆员参与数据服务空间建设过程,通过对供需两端使用者的空间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利用空间资源调节和虚拟空间设计等提升数据资源的服务效率与效果。再次,公共图书馆应鼓励馆员参与数据平台的运作与维护,指导馆员在总结数据服务平台开发、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其对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对整个数据平台及服务体系形成整体认知,提升他们的基础服务能力和拓展服务能力,实现数据服务自主可控。

3.2拓宽成长渠道,鼓励馆员主动学习

馆员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自我突破的过程。在数据资源服务方面,当前多数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多样化培养途径和鼓励馆员主动学习缩小差距,进而实现向数据馆员的转化。科学合理的学习机制是馆员长期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使馆员逐步转型为学习型馆员,因此,公共图书馆可效仿国内外先进图书馆推行“转身—终身”学习机制,为每位馆员制订专属学习成长方案,形成数据馆员科学培养体系。岗前培训是馆员提升自身能力和对接服务要求的必要手段,公共图书馆通过岗前培训方式能够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馆员进行培训,使其深入了解不同环节的管理、使用和运作模式,全面深化馆员对服务的了解,促进和引导馆员自我发展。服务反馈和用户评价是提升馆员数据服务能力的外在动力,馆员角色的转变是一个自身能力提升与外界需求对接的过程,公共图书馆制定相应的监督与考核管理机制有助于提升馆员的专业服务能力,使馆员在使用新系统、新设备、新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服务方法,强化服务协同。

3.3强化团队意识,构建服务制度

图书馆行业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数据服务管理制度,多数图书馆是在沿用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增加若干条款,这种方法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时间、方式等都与传统服务有很大区别,制定相应的数据馆员管理制度有助于全馆上下统一服务理念,建立主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图书馆服务的革新发展。数据馆员管理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首先,规范数据馆员的选人用人标准,在传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要求馆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同时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确保数据馆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其次,强化数据馆员的协作能力。数据服务是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不同数据服务模块之间通过网络、虚拟场景和自助设备完成对接,依靠某个馆员的力量无法实现,需要不同的馆员分工协作,因此,制度应逐步淡化个体意識,强化团队服务效能,激发每个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服务合力。再次,明确服务奖惩措施。数据服务成效是每位馆员个体努力成果的集中体现,优质的用户体验需要每个环节都要服务到位,保证每位馆员的工作成效是实现数据平台顺畅运行和高效服务的基础,因此,制度应明确要求不同岗位馆员的技术及服务流程,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保证积极上进的馆员得到奖励或晋升,督促工作不力的馆员进行自我调整,逐步构建数据服务核心团队。

4结语

数据馆员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建设和数据服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馆员角色转换是宏观环境变化和公共图书馆自身服务需求双重动力推动的结果。在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服务定位,通过多样化渠道、多元化形式将数据馆员培养渗透到数字化转型建设与数据服务全过程,为不同岗位、不同层次馆员制订专属成长方案,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形成综合能力强的核心服务团队,更好地服务于公共文化事业。

参考文献:

[1]吴迎春,袁勇.公共图书馆数据馆员的定位及其服务探析[J].图书馆界,2023(2):16-20,30.

[2]柯平,张颖,张瑜祯.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十个新主题[J].图书与情报,2021(1):1-10.

[3]杨晓丰,吕浩航.国内图书馆数据馆员招聘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河北科技图苑,2022(5):3-8.

[4]陆梦成,王海亮.用户画像在公共图书馆应用的数据风险与法律规制[J].图书馆研究,2022(1):9-18.

[5]顾品浩.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中馆员角色转变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3(1):1-6.

[6]严珊.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述评与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5):8-11,47.

[7]万子琛,鄢小燕,朱冬亮.国外高校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及馆员角色转变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7):144-152.

[8]蔚海燕,范心怡.研究型图书馆数据馆员能力需求及服务内容研究[J].图书馆,2019(4):85-91.

[9]周晨.欧洲大学图书馆数据馆员实践进展研究:以牛津大学图书馆为例[J].晋图学刊,2021(5):29-34,61.

[10]许鑫,张月.数据时代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数据馆员的兴起[J].图书情报工作,2021(7):60-66.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大数据环境公共图书馆培养策略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新闻编辑理念变革创新机制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及若干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的新闻编辑理念创新探讨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