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优化研究

2024-05-07 13:31邹红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用户需求公共图书馆

邹红

摘要:有声读物以其解放双眼、伴随性强和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等特点成为大众青睐的信息获取新方式。恰逢移动互联网络高速发展和智能设备大规模普及的难得机遇,公共图书馆应强化用户需求研究,创新服务内容,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有声阅读服务水平,加快数字转型进程。文章立足当前用户的有声阅读需求,阐述了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的核心要素与优化方向,并据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用户需求;服务优化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60-03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有声阅读产业逐渐成型,有声读物已成为数字出版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有声阅读作为数字化阅读的一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传统形式,用户可解放双眼,全身心投入沉浸式的阅读环境。近年来,语音技术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声产业的发展,出版业及各大网络音频平台也在积极打造新业态,满足用户的便捷化、个性化有声阅读需求[2]。2023年4月,第九届数字阅读年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达5.3亿,同比增长4.75%,充分表明线上有声阅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总规模已达10.9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互联网应用App活跃数量近266万款,互联网络进一步覆盖了用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公共图书馆应通过丰富资源内容、调整服务形式优化用户阅读体验,推动有声阅读服务水平稳步提升[3]。

1用户信息需求及特征

1.1用户信息需求

用户需求可被简单表述为用户想要获取的目标。“需求”最基本的含义是维持个体成长对客观事物的各种需求[4]。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会愈加复杂化、个性化,掌握用户需求要从用户本身和动态需求两个方面切入,明确用户类型和需求内容。对于有声阅读而言,用户信息需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涵,即信息的含义。二是外延,即信息的载体。在当前时代和技术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多样化手段分析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不断优化信息题材结构和表达形式,满足用户动态需求。

1.2用户信息需求特征

用户信息需求包括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显性需求能够通过观察、分析等手段直观获取,主要用于满足用户的基本信息需求;隐性需求很难被意识或准确表达,需要通过相对复杂的数据挖掘等手段获取,用于满足用户的深层次信息需求。当前,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复杂性。网络信息拥有复杂的内容结构与表现形式,用户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会选择不同内容与载体。二是動态性。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价值受时效性的影响较大,用户希望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最新的信息。三是隐蔽性。用户需求会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或交流分享中进行零散表达,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信息挖掘掌握用户信息需求规律。四是模糊性。基于自身认知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差距,不同用户对需求的意识和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五是情感性。用户容易受到信息内容或其他用户分享评论的影响而产生主观感受,同时需要通过一定渠道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情感。

1.3用户有声阅读需求

有声阅读是传统阅读方式的有效补充,从外部条件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有声阅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培育出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市场,也使有声服务呈现产业化发展趋势[5]。近年来,有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体现出知识消费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等有声App成为用户安装频率最高的App。随着新媒体服务环境的逐步优化,声音的表达和传递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用户对有声阅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他们希望将结构化阅读时间转变为碎片化阅读时间,并且能够利用手机、iPad等智能移动设备优化有声阅读体验[6]。同时,用户对有声阅读的服务深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希望有声阅读的内容更加广泛,同时借助配乐等元素打破传统单一的枯燥形式,打造沉浸式有声阅读场景,降低内容理解难度。

2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核心要素及优化方向

2.1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核心要素

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主要由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有声资源四个部分组成。目前,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的主体较单一,即图书馆自身,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部分图书馆尝试使用社会化合作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丰富服务形式与内涵。相对于传统阅读,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的服务对象范围更为宽泛,包含少儿、老年及视障群体,有声阅读为视障群体提供了良好的获取知识途径,体现了公共图书馆针对特殊群体服务的均等性和人文关怀[7]。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主要包含多媒体资源放映、主题朗读、有声阅读交流活动等,内容形式均较单一,服务内容的丰富度、特色化和精准性有待提升。公共图书馆有声服务是以有声视听资源为基础开展的,这些有声视听资源以购买为主,同质化现象较严重,部分省级图书馆建有自身的地方有声资源库,但也存在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更新速度较慢等问题,使用效果不佳,需要强化有声资源的整合加工,使其更加契合用户需求。

2.2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优化方向

面对用户的有声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应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推进全民无障碍阅读进程,重点强化用户碎片化阅读,提升用户阅读的个性化水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代表的法律法规表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文化服务的基本权利,意味着包含视障群体在内的弱势群体也应享受均等化阅读服务[8]。2023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再次表明要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倡导残疾人应获得更加完善优质的服务,文化作为特殊群体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更好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有声阅读的优势,使更多存在认知障碍的群体能够参与阅读。年轻群体普遍存在生活节奏偏快的特点,尽管该群体有强烈的知识信息需求,但很难挤出较多时间开展结构化阅读,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成为其阅读的最佳选择。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应利用有声阅读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对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优化处理,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实现对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此外,当前形式较单一的有声阅读已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通过变化音色音调、增加背景音乐、提供交流平台等方式调动情绪、烘托氛围、强化沟通,提升用户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力,增强用户体验,提升其满意度。

3用户需求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优化策略

3.1细分用户需求,满足分众化需求

人本理念是开展有声阅读服务的基础,公共图书馆应以用户有声阅读需求为核心指导,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群体按照需求类别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分众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用户畫像技术收集有声用户的基础数据、使用数据等形成较高“像素”的用户画像,并基于此提炼用户需求的关键性指标,充分显示不同类别用户的当前与潜在需求,进而为用户有声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资源、用户、服务之间的精准匹配。公共图书馆高品质有声阅读服务应重视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对现有受众群体提供分众化服务,依据用户爱好和习惯提供定制化服务。2022年我国有声书用户画像显示,有声书阅读群体中25—35岁用户占用户总数的40%以上,其中90后、00后用户群体偏好哲学思想类的有声书、80后用户群体偏好都市生活类有声书、70后用户群体偏好生活类有声书。公共图书馆可按照上述年龄段用户偏好特征,充分考虑性别、职业、兴趣、环境等多重影响因素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密切关注用户动态需求,定期分析用户反馈动态,提高服务效率,满足用户群体不同时期的高品质阅读需求。

3.2强化资源整合,提供个性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或移动App建设有声阅读专区,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音频资源和朗读平台。公共图书馆可整合馆内和网络优质音频资源,形成专题有声读物数据资料库,供有声阅读平台服务专用。在平台现有服务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可与当地专业机构合作,制作特色阅读栏目,形成有声精品资源,定期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制作文化访谈类节目,将本地的风土、民俗、风景等纳入其中,形成文化传播类有声节目。此外,公共图书馆可结合馆内有声阅读活动开展线上故事会、在线导读等栏目。社交功能是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平台优化的重点内容,应在有声服务开展过程中开通弹幕或评论留言渠道,强化图书馆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之间的关联程度和互动程度,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其使用黏性。考虑到均等化服务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在平台功能优化过程中为视障群体提供便利化服务,如提供盲文点读器、语音导航服务等,提升使用的便捷化水平。

3.3主动对接需求,提高覆盖率

公共图书馆应在现有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宣传服务半径,将有声资源和服务辐射到更加广阔的领域。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与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合作,在少儿早期阅读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课余时间提供适合低龄儿童的童话故事、古诗词、寓言故事等,通过场景化的声音引导少儿关注阅读,进而形成阅读能力,同时将中学阶段晦涩难懂的知识以更贴近其思维和心理特点的形式形象化地表达出来,起到“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9];其次,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活动应主动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国学、健康、戏曲、历史等有声资源,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引入有益的新闻类节目,为老年人打开一扇信息之窗;再次,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可利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的巨大平台,将美景美食、地方文化、民俗礼仪等内容以声音的形式对外传播,使用户在游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听历史、知文化”,增加立体文旅收获,构建中华文化传播新阵地。

4结语

在新技术背景下,有声阅读作为传统阅读形式的有效补充,极大满足了现代用户碎片化、便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是阅读服务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公共图书馆应以用户有声阅读需求为指导,把握有声阅读服务的核心要素和发展方向,细分需求类别,完善平台功能,主动对接用户,使有声阅读成为优秀文化传播推广的新阵地,推动全民阅读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兰岚.公共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建设现状及服务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6):71-74.

[2]王继华.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3):94-97.

[3]严贝妮,颜笑宣.我国图书馆有声读物研究进展解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2(1):1-6.

[4]武玥.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服务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2(3):61-67.

[5]徐军华,孙权.美国公共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推广的调研与分析[J].图书馆,2021(12):81-88.

[6]吕略.公共图书馆“听书”阅读推广路径探究:基于公共图书馆喜马拉雅官方号的实证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12):10-12.

[7]李蔚蔚.公共图书馆有声读物馆藏建设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2(5):57-63.

[8]董娜.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阅读服务探究:以天津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S1):38-42.

[9]李晓宁,李广通.近十年我国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研究述评[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3):29-34,76.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用户需求公共图书馆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天津企业涉外事务在线服务平台开发研究
基于用户需求的政务微信发展策略探析
探析网络视频的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