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4-05-07 13:31许曌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高校图书馆乡村振兴

许曌

摘要:文化建设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性文化机构也应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文章运用SWOT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各要素进行了匹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若干优化路径,包括抓住创新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提高文化扶贫的精准度、完善激励机制增强馆员参与意识以及多渠道开拓筹资渠道等,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关键词:SWOT;高校图书馆;乡村振兴;文化扶贫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65-04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文化传承与育人的重要职责,更是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阵地,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扶贫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制度、资金等限制,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在供需对接、扶贫动力、社会多元协调、督导评价及扶贫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1]。高校图书馆如何锐意改革,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公益职能,成为推动我国文化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1研究现状

当前,学界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王秀红从矩阵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系统论理论等维度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并提出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优化机制[2];李鹏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探索合作组织模型,构建了协同治理的扶贫工作机制,保障扶贫工作有序开展[3]。在实践探索方面,潘香岑等以高校图书馆助力“驻村第一书记”文化扶贫实践为例,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助力“驻村第一书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服务策略[4];周秋菊等对武陵山民族聚居区5所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助力文化扶贫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基于阅读推广助力文化扶贫的“一方式”保障机制和“五维度”运行机制[5]。

綜上,在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参与机制及服务方式的创新研究,对于高校图书馆助力文化扶贫的内外因素变化关注不足。

2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分析对象从组织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以及组织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各因素进行匹配,以挖掘分析对象的发展路径[6]。

2.1优势

2.1.1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2021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0月7日,共有1,290家高校图书馆提交了馆藏纸质图书累积量的有效数据,纸质图书累积总量约为16.97亿册[7]。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涵盖工、农、经、管等多学科门类,依托学科资源优势开展深层次、专业化的学科服务,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专业、权威、迅速的信息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在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源,能够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资源及服务支持。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一批具备信息资源管理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为乡村提供精准化的智力帮扶,如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建立乡村管理制度、针对乡村居民开展信息素养培育,以及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专题研究等[8]。

2.1.2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组织条件。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变革带来了契机,高校图书馆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乡村居民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提高服务精准度。全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文化帮扶服务的重要平台,如: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自2013年起就对陕西省镇坪县提供文化帮扶,并为镇坪县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进行中药材信息推送[9]。此外,国家级、省级共建共享文献保障体系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享、联合参考咨询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服务提供了良好保障。

2.2劣势

2.2.1精准帮扶意识不强。2015年,国家七部委下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对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出建设意见,但未涉及高校图书馆,这也导致高校图书馆扶贫动力不足。此外,高校图书馆一直认为服务学校师生才是自己的首要职责和任务,对乡村文化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即便有的高校图书馆在乡村建立了图书室、加强了数字资源共享,但在文化扶贫专题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仍有欠缺。

2.2.2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在管理方面,高校图书馆的定点扶贫工作缺乏明确的可行性计划和有效的监督制度,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馆员参与的积极性,致使扶贫项目很难长效深入开展。

2.3机会

2.3.1政策红利。2016年,国务院出台《“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高校在产业扶贫中的重要职责;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将文化扶贫纳入政策的中心议题[10];2022年是我国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11]。这些政策文件为高校图书馆继续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2.3.2贫困地区已具备充足条件。相关调查显示,2020—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分别为49.9%、50%、50.2%[12],图书阅读率逐年增长。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贫困地区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不仅传统阅读得到夯实,数字阅读也在不断推广,中国移动公司积极推进七大乡村数智化工程,截至2022年年底在全国共打造了580个5G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数字乡村覆盖超过35万个偏远农村,同时还推进新乡村阅读季“我爱阅读100天”公益活动,吸引了690余万农村用户参与阅读[13],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文化扶贫打下了深厚基础。

2.4威胁

2.4.1文化扶贫对象识别困难。文化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在政府主导下,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是基于现有贫困政策进行遴选和筛选的,然而图书馆开展精准文化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具备一定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的贫困人员[14],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探索宽严适中的文化扶贫界定标准,最大化实现文化扶贫价值。

2.4.2竞争意识与经验不足。随着我国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指导性文件陆续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得到完善[15]。高校图书馆以往参与的多是非竞争性的文化扶贫项目,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和信息服務机构相比缺乏政府购买竞争意识和经验,势必导致部分资源流失。

3赋能乡村振兴的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路径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教育育人和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责,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是其必然选择。本研究通过SWOT分析法对内外因素进行交叉分析,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优化路径,详见表1。

表1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SWOT分析矩阵

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优势因素(S)①丰富的馆藏特色资源和专业的人才队伍②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组织条件劣势因素(W)①精准帮扶意识不强②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

机会因素(O)①政策红利②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③贫困人口文化权利意识的增强SO策略(拓展型策略)①抓住国家政策红利,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大力推进文化精准扶贫计划②集中资源、人才及技术优势,深耕内容,接轨贫困人口现实文化需求WO策略(转变型策略)①完善激励机制,增强馆员参与意识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争取多元化资金支持

威胁因素(T)①文化扶贫对象识别困难②竞争意识与经验不足ST策略(多元发展策略)①借助大数据技术及乡村实地调研,提高文化扶贫对象的精准度②立足地方特色和贫困人口需求,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数字帮扶、综合帮扶、精神帮扶、特殊帮扶等多层次服务WT策略(防御型策略)①增强馆际合作,系统推进文化扶贫,促进扶贫工作协同发展②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帮扶,促进扶贫工作的多元合作

3.1抓住国家政策红利,创新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SO)

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的低层次生理及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时,会继续寻找更高层次的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最终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16]。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有助于消除文化贫困,助力乡村文化发展。高校图书馆应集中资源、人才及技术优势,深耕内容,接轨贫困人口现实文化需求:一是助力地方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支持村史、村志修编,支持传统建筑与村落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助力乡村特色文化设施建设。二是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理念,结合地方特色民俗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活化传统民俗记忆,助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三是提升乡村特色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高校图书馆专业优势,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助力乡村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

3.2借助大数据技术及乡村实地调研,提高文化扶贫精准度(ST)

文化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图书馆要开展多方协作,对贫困地区居民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调研,构建扶贫对象需求数据库,生成用户画像,实现文化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高校图书馆结合地方特色及用户画像开展多层次文化扶贫服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基于农民信息素养的数字帮扶,如开展农业信息获取与利用、电子商务运营等培训,助力农业发展。二是基于消除贫困文化的精神帮扶,如围绕“七个倡导”,即倡导男女平等、勤劳致富、文明饮酒、远离私彩、厉行节俭、孝老爱幼、卫生整洁等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助力乡村文明建设。三是基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综合帮扶,如围绕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四是基于弱势群体的特殊帮扶,重点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的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

3.3完善激励机制,增强馆员参与意识(WO)

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保证文化扶贫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顶层设计,确立多维度激励考核制度。高校图书馆要建立文化扶贫领导小组,明确文化扶贫服务定位,制定文化扶贫服务策略,将扶贫工作纳入图书馆的绩效考核当中,结合定性与定量、整体与关键节点、动态与静态等多种评价方法,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集权重,形成多视角的评价激励机制。其次,高校图书馆要完善扶贫项目管理,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评估。定期对扶贫项目进行评估,一方面能够对完成效果良好的项目和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其成就感和荣誉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扶贫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原因,便于及时调整扶贫策略。再次,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扶贫成效推广。除了对优秀扶贫馆员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荣誉激励,高校图书馆还要对扶贫成效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进一步增强馆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馆员参与的积极性。

3.4寻求社会力量帮扶,形成扶贫多元合作(WT)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推动供给资源与扶贫需求的无缝衔接。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寻求社会力量参与,确保文化扶贫工作高质量完成:一是引进社会力量帮扶。高校图书馆除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需要资助的文化扶贫项目外,还可直接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以及合作的数据库商、馆配商等寻求合作,多渠道筹集扶贫资源,与社会力量形成优势资源的互补整合,提高文化扶贫效能。二是立足区域联盟帮扶。高校图书馆要立足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与推广,由实力较雄厚的高校图书馆牵头,其他高校图书馆分工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贫困地区形成资源共享、馆际互借、联合人才培养等联动响应,大幅提升扶贫资源供给力度。三是联系乡村组织帮扶。乡村党组织、乡贤组织等熟悉当地情况,且在当地居民中享有一定威望,在乡村治理和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与这些组织加强联系,深入了解乡村详情,提高文化扶贫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韩帅.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机制优化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4):19-24.

[2]王秀红.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机制优化:基于多理论视角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6):94-100.

[3]李鹏.协同治理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农村扶贫工作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3):112-117.

[4]潘香岑,康猛,刘凤侠.高校图书馆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服务探索与思考:基于助力“驻村第一书记”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83-89.

[5]周秋菊,王月娥.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模式探析:以武陵山民族聚居区5所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21(7):58-63.

[6]罗亚泓.广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SWOT分析和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7):112-116.

[7]吴汉华,王波.2021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6):42-49.

[8]唐美荣,冯永财.高校图书馆对口帮扶贫困县图书馆SWOT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0):81-85.

[9]徐春.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模式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6):45-47.

[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2023-11-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5-12/07/content_5020963.htm.

[11]燕连福,毛丽霞.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目标旨归、面临问题和实践路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12.

[12]陈罗,徐晟.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儿童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2(11):56-60.

[13]中国以数字化助力全民阅读[EB/OL].[2023-11-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157215 012369548&wfr=spider&for=pc.

[14]黄辉.精准脱贫战略下的图书馆文化扶贫精准识别、帮扶与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1):49-55.

[15]段小虎,张惠君,万行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安排与项目制“文化扶贫”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4):5-12.

[16]錢力,倪修凤.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J].人文地理,2020(6):106-114.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高校图书馆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