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优势及机遇

2024-05-07 06:13朱国萍杨学锋李粤红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机遇优势图书馆

朱国萍 杨学锋 李粤红

摘要:2022年5月,《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发布,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应积极投身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早日实现。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在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实施中的优势,阐述了文化数字化战略对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关联形成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夯实图书馆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加快图书馆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数字化;优势;机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94-03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立体覆盖、线上线下互动、高效搜索、全民共享的文化数字化服务供给体系[1],指出了我国文化数字化的目标和任务,为全民共享文化科技发展成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绘制了宏伟的蓝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图书馆,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实施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和新的发展机遇。

1图书馆在推动实施文化數字化战略中的优势

1.1基础设施优势

图书馆是我国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文化机构之一,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数字化也开始进入图情领域,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上,数字图书馆建设这一议题首次被提出[2]。1997年,文化部提出在图书情报领域实施“金图工程”,“金图工程”是针对公共图书馆的一项网络系统工程,计划于2000年实现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全部入网、县级公共图书馆30%入网的目标[3]。“金图工程”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接入了信息社会,延伸了覆盖范围。此外,2002年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组织实施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及2012年组织实施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等,都为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提供了基础的设施保障。

1.2文献资源优势

数字文献资源建设是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基本保障。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加大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各级图书馆和情报部门全力合作,经过多年努力,打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D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三大资源保障体。其中,NDL是由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承办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拥有多个数据库,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社科院科研成果数据库等多个特色文献资源库,自2016年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得到国内学者们的普遍认可,同时也被国际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界广泛关注[4];CALIS是由教育部牵头在整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文献联合保障体系,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建设了一个管理中心和四个服务中心[5];NSTL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等多家信息中心和图书馆组成,目的是采集、收藏国内外理、工、医、农等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向全国科技工作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6]。三大文献保障体系从哲学社会科学、高等教育、自然科学三个层面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1.3服务平台优势

在信息数字环境下,NDL、CALIS、NSTL等文献保障体系的构建推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仅有电子文献在线阅读、下载、传递、查询服务,还有信息库检索、参考咨询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服务对象社会化、普惠化。二是服务内容多样化、数字化。三是服务手段网络化,数字资源的获取和传递、读者的咨询服务以及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四是服务方式主动化。五是服务资源共享化,数字图书馆不受资料数量限制,支持多个读者同时使用同一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上述服务特点为其关联中华文化数据库成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一员提供了便利。

1.4馆际合作优势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组织架构决定了其开展馆际合作的必然性,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更是促进了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国家、省、市、县不同层级图书馆设多级管理中心,各管理中心建设模式规范、技术过硬,资源共享、组织管理有序,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激活了图书馆的设施资源、读者服务、组织管理等,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服务效能。高校图书馆的合作共享更是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就联合建设图书情报信息处理工程,即APTLIN,目的是实现联合编目、公共检索、馆际互借。CALIS在全国设立了三级层级结构,即4个全国中心,7个地区中心,地区中心覆盖101所高校图书馆,所覆盖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均可共享。

2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图书馆资源整合与发展

2.1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推动图书馆资源的整合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实施的过程就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过程和公共文化机构及民间艺术院团资源整合共享的过程。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包括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各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主体,通过多途径传输数字资源,已基本实现了县有分中心和村村通的目标。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整合共享可以从制度体系、文献资源体系、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切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中的一员,其跨系统资源整合应结合本系统的专业优势,拓宽思路,博采众长,立足数字化设施平台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以及数字化管理服务,构建层级分布共享的数字文化资源库群,为立体覆盖城乡的先进设施网络提供方便、丰富、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2.2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促进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能力的提升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实施过程中肩负重要责任。《意见》明确了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图书馆的角色定位,要求图书馆以智慧图书馆建设为契机,提升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和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基于此,图书馆界要借助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东风,加大智慧图书馆建设力度,发挥图书馆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国家公共文化数字化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积累[7]。图书馆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过程也是自身发展的过程。

2.3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促使以图书馆为实施主体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当前,以图书馆为实施主体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设施服务网络,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也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设施基本实现了乡镇、街道、社区的覆盖。在此背景下,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需要进一步扩大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及时性、到达率,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具体措施包括:①增强文化机构的服务意识。②进一步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工程的文献资源,及时高效地将相关资源送达民众手中。③加大基层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其服务水平。④开展数字素养培训,提升受众群体获取数字信息资源的能力。

3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机遇

3.1关联形成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各级各类图书馆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如地方文献数据库、红色文献数据库、高校教师论文和论著数据库等。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要因地制宜,多途径、多渠道征集地方特色文献,深入挖掘、整理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使其能够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要加强与其他图书馆、博物馆、科研院所情报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建设、贯通共享的网络建设体系,既能够避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又能丰富完善彼此的馆藏资源,提高各单位的服务能力[8],同时也为进一步与其他文化服务系统的关联、贯通和共享打下良好基础。

3.2夯实图书馆数字化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大动能。相较于其他行业,图书馆数字化相对落后,既有图书馆体制机制原因,也有经费不足原因。虽然图书馆采购了海量的数字文献资源,并且也使用自助借还机、智能机器人等自助智能设备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但整体信息服务与管理仍停留在以纸本文献为主的阶段。图书馆作为发展的有机体,其数字化发展的路还很长,距离实现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目标还很远,在持续发展的路上需要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筑牢根基。图书馆界应乘借国家推动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东风,在科技研发领域开拓进取、勠力前行,以需求为导向,研发文化数字化科技创新技术,承担文化数字化的科技重任,最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立体覆盖的图书馆文化服务供给体系[9]。

3.3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

随着网络信息泛在化的出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存储、传递科学情报、提供文化娱乐及交流中介的功能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服务商直接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在此背景下,图书馆亟须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一方面,图书馆要完善数字资源结构,除自建特色数据库外,还应购买中国知网、超星读书、书生之家等广受用户欢迎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掌上图书馆App等立体化服务模式,多途径推送数字资源,使数字资源触手可及。此外,图书馆还需配备3D打印机、AI光影阅读、虚拟演播室、智能书法台、触屏读报系统等智能设备,最大限度地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尤其是远距离读者的信息获取,同时对于促进文化数字化服务效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3.4加快图书馆数字化人才培养

人才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基础,更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意见》指出要加大文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人才[10]。目前,图书馆数字化人才普遍短缺,既制约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也对图书馆服务文化数字化战略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此,图书馆亟须培养高素质数字化人才,组建数字化建设团队,为助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图书馆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管理型人才。图书馆培养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管理型人才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二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既是数字图书馆运营的基础,也是推动其发展的不竭动力。三是培养数字图书馆员,数字图书馆员具备信息组织、管理能力,是连接数字资源和读者的纽带,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力量。图书馆只有培养爱岗敬业、善于管理、业务过硬的数字化服务人才,才能适应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10]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全文)[EB/OL].[2024-02-06].http://www.100ec.cn/home/detail—6612614.html.

[2]李东来.公共图书馆整合发展的新契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26-29.

[3]李東来.“金图工程”方案起草及设想[J].山东图书馆学刊,1997(4):23-26.

[4]杨沛超.新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因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20(1):5-13.

[5]高冰洁,姚晓霞.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的发展方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33-40.

[6]曾建勋.开放融合环境下NSTL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6):63-70.

[7][9]吴建中.从“空间再造”到“业态重塑”:以数字转型为动力创建图书馆新一代共享知识库[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15-19.

[8]张振东.浅析公共图书馆大数据数字资源建设[J].兰台内外,2022(13):4-6.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机遇优势图书馆
RCEP与房地产机遇
矮的优势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图书馆
画与话
飞跃图书馆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