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4-05-07 06:13王佳思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王佳思

摘要: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重要性不可替代。农家书屋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乡村文化振兴。文章分析了新时代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武汉经开区43家农家书屋为例,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丰富图书数量和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加强保障机制、创新运行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家书屋;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104-03

农家书屋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旨在改善农村地区基础文化设施、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的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农家书屋的高质量发展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必要性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乡村振兴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地区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培育文明乡风、推动文化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的作用,推动农家书屋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2可行性分析

在服务对象方面,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民的识字率、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文盲率下降,群众能阅读,为农家书屋的发展打下群众基础。在服务能力方面,2018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要求要构建总分馆制,在村图书馆与县(区)图书馆间实现通借通还。农家书屋依托省、市、县(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有力地夯实了服务保障体系根基。在技术条件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群体熟悉智能手机应用,为农家书屋数字化阅读提供了技术条件。

2农家书屋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源数量、种类不足

农家书屋的藏书量是否丰富、齐全,直接影响其对群众的吸引力。笔者通过对武汉经开区43家农家书屋的调查发现,图书种类集中在农业养殖方面,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但文化、科学、教育类图书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众的可选择性。在图书数量方面,2/3的农家书屋藏书量达到1,500册以上,但1/3的农家书屋难以达到基本的数量要求。在报刊种类方面,平均每家农家书屋的报刊种类仅为10种,有的农家书屋报刊时限性滞后,更新速度慢。在书籍来源方面,多数农家書屋存在来源不一、登记不完备、没有统一编目等情况。除图书馆每年为农家书屋购置的书籍外,妇联等部门也订购了一些杂志,有效补充了农家书屋的资源,但出版物没有统一编目,给后续查找使用带来一些问题,造成资源管理上的困难。

2.2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

为推动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2021年“书香武汉”App上线,相关部门为每家书屋配备“书香武汉·数字农家书屋”专用设备、网络,并以区为单位,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实地指导。用户通过网络扫码注册账号,不仅能随时随地使用“书香武汉”App上的阅读资源,还能通过首页专题专栏,参加“晒年味”“主题手机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笔者调查发现,该数字设备的使用率并不高,虽然与一些农家书屋拆迁更换位置、设备网络暂未转移等客观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在于群众不知道、不会用、不想用。有的群众不知道农家书屋配备了“书香武汉·数字农家书屋”这款设备,说明对数字化设备的推广宣传不到位。此外,笔者通过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访谈得知,大多数老年人习惯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阅读缺少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

2.3缺乏科学统一管理,对管理员的激励不够

首先,各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不统一。相关公示牌显示,有的农家书屋是周一至周五开放,有的是每天开放,且开放时间段也不相同。笔者通过对群众的访谈发现,部分农家书屋的实际开放时间与公示牌并不一致。开放时间不统一、不固定,普遍是“忙时关、闲时开”,导致群众无法正常使用农家书屋,影响了体验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家书屋的使用率。其次,管理员一般由村干部兼职,或由村干部指派村民担任,是一种没有工资、志愿性质的工作,没有专职管理农家书屋。管理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武汉经开区43家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管理员精力有限,主业是其他工作,管理书屋是兼职,文化水平有限,加之管理不规范,难以胜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再次,由于农家书屋管理员大多数是兼职,管理员工资缺少专项经费,无法调动其积极性。《武汉市新闻出版局2013年农家书屋工作意见》(武新出〔2013〕12号文)规定:各区每家书屋管理员的补贴标准不能少于3,000元。武汉市部分区目前的补贴标准仍是每年3,000元/人,市郊各县(区)和其他县(市)的补贴标准更低,难以对管理员形成有效激励。

3新时代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策略

3.1丰富图书数量和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家书屋应依托总分馆制建设,与县(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分馆实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丰富图书资源,使读者具有可选择性。县(区)公共图书馆要采编好图书,为不同的农家书屋配备不同的图书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的购书资金,避免资源浪费。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2023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公布了重点推荐的图书1,851种、报纸期刊194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96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231种。在购置图书时,相关部门要规范图书采购程序,严格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2023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选配,并按规定程序招标采购,坚决杜绝低劣图书滥竽充数,严禁非法出版物和违禁出版物流入农家书屋。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做好图书流通工作,定期轮换县(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分馆、农家书屋的图书,发挥图书流动车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关部门应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助力农家书屋发展,主要措施如下:一是结合新时代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各种文化活动现场、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推广宣传“书香武汉”App,发挥相关专用数字化设备的作用。二是面向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活动,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真正让“云端”书香飘满农村。三是采取积分制,将借书量、网上书籍阅读量与积分挂钩,鼓励群众走进农家书屋阅读学习,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兑换生活日用品。四是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平台,将数字化资源引入农村,将农家书屋建设为集阅读、教育、文艺活动于一体的文化场所,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农民风采,推动农家书屋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革创新。

3.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激励制度

3.2.1完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县(区)图书馆应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农家书屋开办标准。在硬件方面,选址要方便群众,书屋面积、书架、阅览桌椅、电子设备、图书数量和种类等要具体量化、标准化。开放时间要统一公示,按要求开放,不可随意“忙时关、闲时开”。县(区)图书馆要对图书进行统一购置、著录、分类、编目,保障图书的规范管理。相关部门要制定管理员聘任标准,适当提高管理员入职门槛;统一规范服务制度和标准,并做到制度、投诉举报电话上墙,方便群众监督;加强对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定期面向管理员开展图书管理、阅读推广等业务培训;安排县(区)馆工作人员下沉到农家书屋服务,现场指导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工作。

3.2.2成立考核工作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相关部门要组建包括宣传部门、文旅部门(含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分馆)在内的考核工作组,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以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为主要考核方式。例如,武汉经开区农家书屋年度考核标准包含“五有”,即有场所、有资源、有管理人员及管理制度、有文化活动、有三方评价体系。每项指标赋分20分,合计100分。每家农家书屋考核结果达到90分及以上,即为考核合格。有场所指选址合理、覆盖面较广,可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基础设施齐全,有书架、阅览桌椅、照明、空调等,悬挂统一标牌、标识。有资源指图书数量达到一定要求(以少于1,000册、1,000~1,500册、1,500册以上为标准划分三个档位),报纸期刊不少于3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類陈列。有管理人员及管理制度指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管理人员年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培训不少于2次,配备图书借阅登记本、征求意见本,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有文化活动指全年文化活动不少于4场,并有活动台账(含活动方案、现场图片、活动小结等),每场活动计5分。有三方评价体系指有征求服务对象、所在村委(社区)、街道文体中心意见(含问卷调查、座谈、征求意见本等形式)的制度体系。相关部门应将考核结果与农家书屋专项经费、管理员补贴挂钩,形成激励机制。

3.3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创新运行模式

3.3.1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强农家书屋运行资金保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聚焦三农,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和”的理念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离不开文化的力量。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支持农村的各项政策,借三农政策的“东风”,争取乡(镇)、村级资金支持;广泛联系社会力量,鼓励公益捐助、企业赞助,与企事业单位联办,与各级图书馆进行合作交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方位保障资金支持。

3.3.2创新运行模式,建设新型农家书屋。相关部门应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动“农家书屋+儿童之家”“农家书屋+乡村小学”建设,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农村学生课外学习、阅读的平台;引入志愿者参与农家书屋管理,设置志愿者招募条件。相关部门可通过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招募专家型志愿者,邀请该类志愿者面向农家书屋管理员开展业务辅导与培训工作;通过高校招募在校大学生,鼓励他们从事农家书屋日常事务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等工作;通过中小学校招募中小学生,鼓励他们成为“小小讲书人”,从学生的视角分享阅读体会,在交流中丰富阅读体验,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中小学生学习、交流、成长的综合空间。

参考文献:

[1]向宏华.PDCA循环视角下农家书屋志愿者管理体系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5):60-65.

[2]肖志丹.数字化背景下农家书屋转型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3(3):2-4.

[3]何婷英.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融合发展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3):97-100.

[4]田亮凤.新时期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工作的思考[J].文化产业,2023(7):13-15.

[5]林海清.关于发展农家书屋推进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分析[J].文化产业,2023(6):10-12.

[6]谭兴国.公共图书馆建好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以湖北省农家书屋建设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21(2):8-13.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依托农家书屋提高全民阅读积极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