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2024-05-07 06:13朱玲陈龙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朱玲 陈龙

摘要:文章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认知理论,从学术虚拟社区、知识贡献者和知识获取者三个维度构建了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以期了解能够正向影响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因素,推动学术虚拟社区的平台和服务建设,有效提高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

关键词: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114-04

学术虚拟社区是虚拟社区的一种,又被称为“虚拟学术社区”“学习虚拟社区”“虚拟学习社区”“网络学习社区”“网络知识社区”等,指搭建于网络环境下,以特定专业主题学术互动交流为目的,为科研人员和学者提供知识获取、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服务的平台[1]。学术虚拟社区除提供虚拟社区的一般功能和服务外,还针对用户的具体学术需求提供学术问答、推荐科研合作等特色功能服务,专业性较强,能够满足用户的学术需求。本研究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和社会认知理论,从学术虚拟社区、知识贡献者和知识获取者三个维度构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相关实证研究,以期推动学术虚拟社区的平台和服务建设,有效提高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

1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关于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知识共享、知识贡献和知识转移三个方面。在知识共享方面,徐修德和刘钒通过构建社会资本与技术支持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和技术支持对社区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作用机理[2]。在知识贡献方面,刘苡声基于扎根理论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探究了虚拟学术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3]。在知识转移层面,韩佳杉基于MOA理论研究发现,知识距离对虚拟学术社区的知识转移绩效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成员相似性较高时,知识距离对虚拟学术社区的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4]。文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缺乏针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获取行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研究,填补该项研究空白对于学术虚拟社区的平台和服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研究假设

2.1学术虚拟社区维度下的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影响因素

2.1.1系统质量。学术虚拟社区在知识获取者和知识贡献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良好的口碑和可靠的实力是用户选择使用的关键因素。由于系统质量是衡量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5],故本研究将其作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并提出假设H1:学术虚拟社区的系统质量对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2.1.2社区服务质量。由于用户在学术虚拟社区中的知识获取行为属于交互行为,故学术虚拟社区可通过对用户进行交互行为引导的方式,获取准确的用户反馈,以提升社区服务质量[6]。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学术虚拟社区的社区服务质量对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2.2知识贡献者维度下的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影响因素

2.2.1知识贡献者的知识质量。在学术虚拟社区中,知识贡献者的知识质量可能会影响用户的知识获取满意度。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显示,用户体验受到信息质量的显著影响。学术虚拟社区的信息质量表现为知识质量,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H3:知识贡献者的知识质量对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2.2.2知识贡献者的影响力。在学术虚拟社区中,知识贡献者的权威性、相关从业经验及贡献知识的实用性都可能会影响用户的知识获取满意度[7]。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4:知识贡献者的影响力对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2.3知识获取者维度下的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影响因素

2.3.1知识获取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8],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自我评估能力和信心。本研究将自我效能感作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以用户的自我效能感代表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信心。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5:知识获取者的自我效能感对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2.3.2知识获取者的感知有用性。技术接受模型显示了用户接受网络信息系统并进行使用的行为[9],其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核心要素。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6:知识获取者的感知有用性对知识获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3实证分析

3.1量表设计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调查问卷分为用户的基本情况和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影响因素两个部分,变量量表设计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为保障变量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参考了相关文献中的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中的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影响因素部分的变量设置如表1所示。

3.2用户基本情况调查数据

本研究涉及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调查平台向小木虫、CSDN、科学网、经管之家、丁香园等学术虚拟社区平台的用户发放,共收回问卷186份,在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161份有效问卷作为研究样本,用户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

3.3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是检验问卷结果可靠性的指标,本研究以克隆巴赫系数检验调查结果的信度。计算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信度系数值均大于0.8,说明所有变量都有较高的信度,问卷调查数据可靠,可进行深入分析。效度是检验问卷有效性的指标,本研究使用IBM SPSS Amos 26软件对量表的效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潜在变量的CR值均大于0.8、AVE值均大于0.5,说明测量量表的收敛效度较高,问卷调查结果有效。

3.4相关性分析

为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本研究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6,概率p值均小于0.01,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3.5回归分析

本研究将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将系统质量、服务质量、知识质量、影响力、自我效能和感知有用性作为自变量,以探究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式验证各变量对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对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进行了检验,证明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不会影响实际回归效果,因此可对其进行有效的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自变量中,系统质量的回归系数值为0.155,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假设H1成立;服务质量的回归系数值为0.168,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假设H2成立;知识质量的回归系数值为0.155,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假设H3成立;影响力的回归系数值为0.019,显著性水平不高,假设H4不成立;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值为0.064,显著性水平不高,假设H5不成立;感知有用性的回归系数值为0.415,数值较大,表明该变量对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假设H6成立。

4研究结论

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在学术虚拟社区维度下,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因素可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即学术虚拟社区的安全性、稳定性越强,服务质量越高,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越高;在知识贡献者维度下,知识贡献者的知识质量可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即学术虚拟社区中的知识的专业性、相关性越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越高;在知识获取者维度下,知识获取者的感知有用性会显著影响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即学术虚拟社区为用户提供的知识获取效果越好,对用户工作、学习、研究的正向影响越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越高。深入挖掘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知识获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相关平台提升运营和服务能力,推动学术虚拟社区的平台和服务建设,保障学术虚拟社区的持续运行。

参考文献:

[1]夏立新,张玉涛.基于主题图构建知识专家学术社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22):103-107.

[2]徐修德,刘钒.社会资本与技术支持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基于科学网平台的知识共享要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3):122-131.

[3]刘苡声.虚拟学术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及激励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學,2021.

[4]韩佳杉.虚拟学术社区的知识转移模型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9.

[5]苗磊.基于双边市场的知识付费平台知识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8.

[6]金小璞,徐芳,毕新.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5):146-152.

[7]杨涛.基于SEM的图书馆自助服务用户满意和使用研究:以自助还书系统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5(8):99-107.

[8]朱青波.社会资本对在线品牌社区消费者知识分享的影响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

[9]魏群义,姚媛,李艺亭.微信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5):68-75.

(编校:冯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