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巧合作 润幼细无声

2024-05-08 06:55闫春苗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幼儿教师交流

闫春苗

许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那么重要,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可以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然而,一个人的性格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错过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最佳时机,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和不良的习惯,再想要改变将会非常困难。并且,道德行为习惯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控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在幼儿阶段,教会孩子如何与别人相处以及如何处理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还应关注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培养孩子与同伴的和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分享习惯等,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关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建立信任、无障碍沟通、互助共育。首先,建立信任是指教师要以真诚、耐心、友爱的态度与幼儿及其父母进行交流,以获取对方的尊敬、理解和信任,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要用礼貌的行为、真诚的约定等方法,逐渐消除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教师在和家长沟通前,需要和幼儿先进行沟通,取得幼儿的同意后再与家长联系,让幼儿感到被尊重,使幼儿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

其次,无障碍沟通是指教师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以真诚、恰当的语言、情感和幼儿交流,让幼儿在家中、园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在进行交流时,采用具体、清晰的交流方法,从而增强交流的有效性。并且,教师要注重沟通的效率,做到及时、快速的沟通,让家长清楚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

最后,互助共育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其教育内容、要求、措施等方面需由幼儿教师主导,家长起辅助作用。在创建教育环境、选择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幼儿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借助幼儿园、家庭双管齐下的作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幼儿独立完成穿脱外套、整理书包、整理文具盒等自理任务,家长在家中也应这样要求幼儿,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最清楚孩子的喜好与性格,因此,在教育上,幼儿教师要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使得幼儿教育更加精准、有效。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手、实践环境,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从而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全面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启蒙教育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获取新的知识。此外,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观念,使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更好地学习知识。

幼儿教师与家长应加强配合,通过合作互助、语言沟通、营造学习氛围等方法,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还要与家长进行及时高效的交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真实状况,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落实,使家庭、幼兒园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幼儿教师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