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尚德视角 打造魅力生活活动

2024-05-08 06:55蒋宇清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榜样爸爸妈妈比赛

蒋宇清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在他看来,缺少生活基础的教育是不完善的。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重视生活实践活动,并赋予其德育内涵。在日常的教育与引导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围绕具体的生活场景及幼儿的实际情况优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下面,我将从具体的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活动的结合方法,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依托具体活动,输出正确输赢观

在幼儿园,教师往往会开展丰富的户外运动、竞技比赛。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将比赛的输赢看得太重,以至于在输了比赛后无法正视自己;其二,为了赢得比赛不遵守规则;其三,一输比赛就哭闹不止。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予以重视并开展德育教育。一方面,要让幼儿意识到“哭闹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只有努力才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要告诉幼儿比赛有输就有赢,要正确面对失败,懂得从失败中总结获胜的关键。

比如,在玩“剪刀石头布”时,一名幼儿因多次猜拳输了,导致情绪崩溃,躺在地上拳打脚踢。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并未直接批评他“情绪失控”,而是先询问道:“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该幼儿不停地喊着:“我要赢,我要赢。”这时,教师继续引导:“为了赢得这场比赛你做出了哪些努力?”随后,幼儿开始敞开心扉,诉说着自己不想输的心理。面对他的心理诉求,教师尝试着从“要想赢得比赛就要努力”和“要想赢得比赛就要遵循游戏规则”两个方面进行引导。通过高效的师幼互动,幼儿平复了自己的情绪,并投入更大的热情参与接下来的比赛。在教师的引导下,之后该幼儿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比赛本身,而非比赛结果。

幼儿的年龄尚小,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差。面对他们的哭闹、沮丧,教师应展开积极、正向的引导。与此同时,对于幼儿的努力、进步,教师要不吝于表扬,应凭借针对性强、灵活度高的点评方式,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形成正确的输赢观。

借助具体活动,让幼儿静下心来

在布置区域活动、探索活动时,教师发现,幼儿经常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无法静下心来做事情。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活实践活动的效用,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并融入德育要素。其一,设计了静坐活动。其二,设计了凝视任务。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静坐活动还是凝视任务,其最终目的都是让幼儿静下心来。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孩子们一边聚精会神地做着某一项任务,一边感受着专注的魅力。一般来说,“让幼儿静下心来”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并展开阶段性的引导。

以静坐活动为例。为了培养幼儿的专注度,教师拟定了一个静坐比赛。根据比赛要求,幼儿可以自主选择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或5分钟的静坐比赛。以1分钟的静坐比赛为例,一般来说,选择1分钟静坐比赛的幼儿大多比较活泼。比赛过程中,教师将他们的座位摆成面对面的形式,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能在胜负欲的驱使下努力完成比赛,还能在凝神静气中感受到“全身心做一件事”的乐趣。值得一提的是,鲜少有幼儿愿意尝试5分钟的静坐,他们一致认为:自己不可能在5分钟的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情。为此,教师策划了一场5分钟的阅读活动,要求幼儿在5分钟内大声朗读某一具体的绘本。经过尝试,不少幼儿发现:“原来我可以在5分钟内一直做一件事情。”

幼儿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于外部世界的探索欲也较强。因此,他们看到新奇的事物时总会产生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的想法。针对上述特点,教师要肯定幼儿的探索欲,将其好奇心转化为探索事物的专注力。

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榜样力量

幼儿的年龄尚小,他们会习惯性地模仿身边的人、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发挥榜样力量,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一方面,基于特定的时间节点,教师可以拟定生活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展“生活标兵”“生活小能手”的评选活动,在荣誉的驱使下,每一名幼儿都想成为榜样,并在榜样的影响下严于律己。值得一提的是,幼儿的年龄尚小且缺乏自我约束力,所以,针对幼儿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展开相应的引导。

以“我是小榜样”为例。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每月都会选出班级的礼仪榜样、生活榜样、学习榜样和纪律榜样。由于学习榜样和纪律榜样的评价标准都比较量化,所以,教师会直接利用表格进行公布。与此同时,礼仪榜样和生活榜样的评价标准则比较主观。为了确保评选的客观、公正,教师往往会举行一次竞选会,每一名竞选礼仪榜样、生活榜样的幼儿都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阐述。其中,想要当选礼仪榜样的幼儿需要分享自己经常使用的文明用语以及自己会在哪些场合使用文明用语;想要当选生活榜样的幼儿需要分享自己在衣物整理、行为习惯上的经验。接下来,其他幼儿需根据竞选内容进行投票。经过一系列的幼幼互动,教师将当场宣布本月的礼仪榜样、生活榜样、学习榜样和纪律榜样。依托榜样的力量,幼儿逐渐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开展具体活动,培养生活能力

目前,针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其一,使幼儿形成健康饮食的意识;其二,使幼儿形成自理意识。一般来说,健康饮食教育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除了字面上的“引导幼儿好好吃饭”,还包含了孝道与感恩。在日常的活动设计中,教师经常鼓励幼儿“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了解爸爸妈妈的饮食习惯”等。通过细心的观察以及积极的实践,幼儿们不仅能感受到孝道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在后续的生活与学习中心存感恩。

以“我为爸爸妈妈做晚饭”为例。根据活动要求,幼儿需要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为爸爸妈妈做一道菜。考虑到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有限,教师提前在技能区讲解了“如何打鸡蛋”“如何炒菜”“如何装盘”。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幼儿都可以在家长的辅助下完成菜品的制作。他们兴奋地分享道:“我为爸爸妈妈做了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我为爸爸妈妈做了一道韭菜炒鸡蛋。”教师则一边肯定他们的实践成果,一边邀请他们分享制作流程。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幼儿既分享了自己的炒菜心得,又真切地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不易。

受传统幼儿教育理念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忽略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德育教育的效用,教师需要秉承家园共育理念,与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将其融入生活实践活动。他们依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一边输出丰富的德育内容,一边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幼儿的年龄尚小,所以,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其进行引导,促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榜样爸爸妈妈比赛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选美比赛
我的爸爸妈妈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