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人群的干预效果分析

2024-05-13 13:08赵中皓王艳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干预效果

赵中皓 王艳

摘要:为了研究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的干预效果,使运动者提升自我价值感,同时有效减轻负面影响推动这一有益影响,在体育运动干预抑郁症领域的有限研究基础上,深入进行乒乓球运动抑郁症领域的发展,通过精心设计的乒乓球运动课程方案,深入研究体育锻炼对自我效能的积极影响。本实验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抑郁倾向的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显著,实验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惧因子上,实验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在强迫和精神因子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乒乓球运动是一种适合干预抑郁倾向运动的项目,能够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为改善抑郁症状提供一定的參考。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抑郁倾向;SDS自评量表;干预效果

作者简介:赵中皓(2002—),男,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乒乓球训练理论与方法。;王艳(1966—),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学。;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analysis of table tennis on individuals with depressive tendencies

ZHAO Zhonghao  WANG Yan

China Table Tennis College of Shanghai Sport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table tennis on depressive tendencies, significantly boosting athletes' self-worth, and effectively alleviating negative impac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is beneficial influence,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table tennis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on is conducted, explor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sports exercise on self-efficacy through carefully designed table tennis training programs. The experiment utilizes the SDS 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to assess depressive tendencies in the study subjects.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able tenni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data notab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observed in somatizat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fear factors (P<0.05).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in terms of compulsion and mental factors. Table tennis proves to be a suitable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ve tendencies, showing symptom relief an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depressive symptoms.

Key Words: Exercise intervention; Depression are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1 前言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表现主要为明显的情绪低落。患者通常伴随着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减退、感到孤独、丧失动力、自尊心减弱以及身体不适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变化。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涉及不同阶段,包括更年期抑郁症、产后抑郁症、职场抑郁症以及校园内的青少年抑郁症等,自杀率约为10-15%,目前,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仅次于冠心病,成为第二大疾病。据预测,到2030年左右,抑郁症将超越其他疾病,成为全球范围内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被纳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等领域,强化了统筹推进的要求。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幸福,是一项关系国家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的工作。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包括加强基础性研究、推动科普工作、规范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指导。这为我国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领域取得更大成就提供了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的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呈现出抑郁倾向及抑郁症状。在抑郁倾向的人群中,发现绝大多数人缺乏运动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乒乓球运动可能是其中最合适的选择之一。经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对抑郁倾向是有利的[],因此解决抑郁症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体育领域。

乒乓球项目是大家的喜爱的运动之一,容易上手,属于非身体对抗的隔网运动。从外在看,它有助于预防近视,增强身体健康;从内在看,可以培养修身养性,缓解压力[]。挥拍类运动对释放压力和提高身体素质均具有更好的作用,这类挥拍运动能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并刺激大脑的奖赏系统,从而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并预防抑郁的复发。乒乓球运动是一种结合有氧和无氧运动的挥拍类运动,适合老少,备受大家喜爱[]。乒乓球运动具有调节情绪、增强体魄、提升心理素质等功效[]。本研究主要关注抑郁倾向人群,通过提升身体健康和整体机能来改善其状况,希望在抑郁倾向人群中推广乒乓球运动,为改善抑郁癥状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社区宣传和网络招募,运用贝克抑郁量表,将有抑郁倾向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共30人,分为两个班,每班15人,设置一班为对照班,二班为实验班。实验为单盲实验。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以“乒乓球运动”、“抑郁倾向”、“SDS自评量表”、“干预效果”等作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上海体育大学图书馆、百链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字检索,通过对核心期刊文献、硕博论文和书籍的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收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基于现有的资料文献,提出本研究的实验假设,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2.2.2实验法

2.2.2.1实验目的

探讨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人群的干预效果,分析其对抑郁倾向的改善作用,为乒乓球在抑郁倾向干预中的理论提供参考,为改善抑郁症状的乒乓球干预提供依据和方案。

2.2.2.2相关变量的控制

根据研究需要,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避免和减少主客观等影响因素,两个班授课团队均为同一团队,且实验地点与设备均一致,实验设备采用庞博特仿人智能发球机器人。

2.2.2.3教学实验设计

实验班的训练方案为期12周,每周进行两次,每次90分钟,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在实验开始前,对成员进行抑郁倾向测试,然后进行一期乒乓球运动干预,随后再进行抑郁倾向测试,对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课程开始时,有15分钟的准备活动,教练员进行引领和监督,以预防运动损伤。接下来的30分钟是多球训练,教练员在此观察成员对技术的接受程度并解答疑惑,同时留意课堂氛围。随后的30分钟是单球训练,强调成员之间的讨论和分享成功经验,同时在成员之间对打中寻找乒乓球运动的乐趣。最后的15分钟是放松阶段,教练员引领并监督,以防止成员受到运动劳损的困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保持身体健康。

对照班不进行其他体育课程的学习,以便控制其他干预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2.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产生的数据均录入 SPSS 22.0统计软件、Excel office软件展开研究分析,结合数据对被试抑郁倾向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表格绘制与归纳,分析出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人群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实验前后干预效果的分析

通过对研究对象抑郁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症状的干预效果较好。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方面,实验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0.05)。在强迫、精神因子方面,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情况较好,尽管并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对改善抑郁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有助于全面调节全身肌肉协调,有助于释放长期精神压力下的压力,并在运动中保持专注,有利于淡化消极情绪。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者不仅能感受到肌肉的发力和放松,还能体验到成功挥拍的喜悦;在比赛中,也能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使每节训练课都成为难忘的体验,对乒乓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身心愉悦的状态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毒素的排出,同时运动后有助于改善睡眠、增强食欲和提高免疫力。乒乓球作为有规律的有氧和无氧结合运动,能够为运动者带来更多身心愉悦的感受,对于消除和淡化抑郁倾向具有一定的效果,可见乒乓球运动对改善抑郁倾向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

3.2因子分析

3.2.1强迫和精神因子干预效果的分析

根据表1数据结果显示,乒乓球运动在显著性干预抑郁倾向成员方面取得了成效,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惧因子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在强迫和精神因子方面并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改善强迫和精神抑郁问题需要较长时间积累,一期的练习难以产生明显效果。尽管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成员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由于实验周期和课程时间有限,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从数据中可以观察到实验组的得分优于对照组,仍表明养成良好的乒乓球运动习惯对精神和强迫方面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若长期坚持乒乓球运动可能对患者改善程度更加明显。

3.2.2焦虑和抑郁因子干预效果的分析

根据表1数据结果显示,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成员的焦虑和抑郁因子改善效果最为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焦虑和恐惧在心理学上被归类为心境障碍,而乒乓球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化指标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生理化指标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乒乓球运动通过调整训练计划,例如融入趣味性游戏,能够在短时间内调节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课堂投入度,并减轻负面情绪。当前,抑郁倾向成员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上班人群和大学生,其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很难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通过乒乓球运动,患者呼吸和情绪得以调节,使身心压力得到释放。乒乓球对患有抑郁倾向人群心境障碍的改善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乒乓球对体力有一定要求,通过克服阻力和困难完成动作,培养了成员克服困难的毅力磨练了意志。其次,乒乓球动作要求精细,要感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强调肌肉之间的配合使其身体形态更加协调。在乒乓球运动中没有强迫性的动作规范,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如地控制动作,当养成乒乓球运动习惯后,患有抑郁倾向成员会更善于控制自己的身体,转移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从而增强了控制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

3.3认知障碍干预效果的分析

经前人研究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可以带给运动者自信和自豪感,减少自卑感[]。抑郁倾向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思想障碍,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认知。从心理学角度看,改善抑郁倾向患者的思想障碍,首先需要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在乒乓球锻炼中,强调呼吸、体态和思想相互配合,还有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在训练过程中,大脑的兴奋和抑郁相互转化,使思想稳定,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想稳定性,同时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消极认知,将自己的内心的想法敢于去说出来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使抑郁倾向患者恢复基本的社交能力,改善他们的抑郁症状,此外,培养他们积极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持续的体育运动中,不断减轻负面情绪和释放精神压力,有助于消除思维障碍。

4小结

众所周知,乒乓球运动对运动者的身体素质有多方面的提升,包括灵敏性、协调性、心肺功能、内分泌平衡、压力缓解和心理素质等[]。进行每周两次乒乓球训练并坚持至第八周,便可显著提高身体素质,包括增加肌肉量、降低体脂率,同时显著提升灵敏性、协调性和心肺功能。乒乓球运动对抑郁倾向成员在改善身体功能阻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通过调节呼吸节奏、情绪和体态,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以及根据训练强度调整呼吸频率,负面的情绪得以释放,身体得到充分舒展,情绪和情感得以平稳。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使运动成为习惯,有助于抑郁倾向成员恢复健康,乒乓球运动产生的效果显著。

根据研究和每期成员结课反馈,得出结论:针对患有抑郁倾向的成员,通过乒乓球运动干预可以达到改善效果。在参与乒乓球运动后,成员的自我满意度高,对乒乓球课堂的评价更加积极,同时感到身心愉悦。坚持进行乒乓球运动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助于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分享内心想法,进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和影响。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这种乒乓球运动的方式,抑郁症状将逐渐减轻。

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隔网对抗类项目,不仅有着一定的运动强度,还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益处。通过乒乓球运动有助于释放身体内的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从而改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乒乓球运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通过注意力的集中,能够减轻负面情绪,舒缓心理焦虑。同时是一项社交活动,通过与他人进行讨论合作,增进人际关系,有助于减轻孤独感,培養健康心态。参与乒乓球运动,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对抑郁倾向产生积极的干预效果。

目前本研究仍存在一些限制。首先,由于被试人数有限,难以区分不同临床表现的患者,因此难以详细区分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可能变化。其次,在实验结束后未进行患者情况的追踪随访,因此无法确定乒乓球运动干预抑郁倾向患者效果的时效性。尽管本研究证明了乒乓球干预的调控作用,考虑添加和丰富训练内容,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抑制能力,提升效果。

5参考文献

[1]周琛斐.运动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干预作用探讨[J].武术研究,2023,8(05):150-152.

[2] 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报告[EB/OL].(2023-12-27)[2024-1-20]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312/t20231227_433832.html

[3]唐闻捷. 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综合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

[4]张萌.对大学生抑郁倾向者实施不同运动训练干预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6):168-170.

[5]商知飞.乒乓球项目在群众体育运动中的开展与推广途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24):10-12.

[6] Chekroud, S. R. ,  Ralitza, G. ,  Zheutlin, A. B. ,  Martin, P. ,  Krumholz, H. M. , &  Krystal, J. H. , et al. (2018).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in 1·2 million individuals in the usa between 2011 and 2015: a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S221503661830227X-.

[7]兰洋,张忍发,李逸飞.乒乓球运动对某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05):65-68.

[8] 赵芝斌. 乒乓球运动对大学生工作记忆和情绪的影响[D].广州体育学院,2023.

[9]李佳川. 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0]孙清武.乒乓球运动对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3):51-52.

猜你喜欢
干预效果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研究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观察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社区老年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与干预效果探析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大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