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4-05-13 09:21崔力文段丙政甄子会刘宏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协同育人高校体育

崔力文 段丙政 甄子会 刘宏辉

:新時代背景下,全民健身热潮出现,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前沿阵地”,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夯基础、建根系的关键作用。[1]高校体育作为以学生身体训练为主,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既是两个不同的体育载体,又是互相兼容的。现阶段,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是高校体育被动接受还是积极利用社区的资源互动?

本研究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入手,对社区与高校体育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体系,居民与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运动健身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两者的关系等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的必要性以及两者融合发展的对策,从而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融合,达到协同育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区体育;协同育人;融合发展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UI Liwen  DUAN BingzhengZHEN Zihu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HeilongjiangProvince, 150022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e trend of national fitness has emerged, and community sports, as the "forefront" of national fitness, play a key role in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and building the root system in widely carrying out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1]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s a curriculum that focuses on student physical training, aims to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enhance health, and enhance physical literacy through reasonab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physical exercise. [2]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are not only two different sports carriers, but also mutually compatible. At present, is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passive acceptance or activ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resources for interaction? This study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hysical exercise needs of residents and students, sports fitness consciousn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ir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integrate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and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mmunity sport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Integrated development

1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1.1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概念

在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体育不仅仅是运动员以为国争光为目的所从事的竞技体育,也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体育教育,体育己经逐步深入到现代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其对体育锻炼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当人们的体育要求难以满足时,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于是“社区体育”逐渐兴起。高校体育从学术角度而言,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一部分。它既是学生普遍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为未来职业生涯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2社区体育资源匮乏

我国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的面积为1.46 m2,远低于日本(人均19.00 m2)与美国(人均16.00 m2),特别是社区体育设施严重不足。[3]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社区体育的建设,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导致社区体育发展缓慢。通过调研,发现黑龙江省大多数社区都缺少专业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健身指导人员,这极大地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许多社区缺乏足够的场地设施和专业的健身指导人员,这也使得许多居民对其产生抗拒心理。

1.3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在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是阻碍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政府對社区体育活动的支持力度不足,使得社区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这也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二,政府对二者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不够完善,使其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1.4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两种体育形式的发展,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进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协同育人的职责和范围[4]缺少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的问题。众所周知,高校体育无论从场馆设施到理论指导都有比较完善的资源,高校的体育资源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社会体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近几年高校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注重体育场馆设施的完善以及优秀体育人才的引入,高校体育在保证日常工作、学习以及训练外,还有富余的时间和空间。而社区体育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1.5 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据调查,黑龙江省拥有80余所高校,其中包括多所985、211、双一流名校,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70%左右为男教师,29%左右为女教师,其中81.99%为中青年教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具备参加社会体育锻炼的条件和潜能。经过调查发现,高校体育教师对于社会体育实践工作的参与度并不高,超过三分之二的体育教师偶尔甚至从不参加社会体育工作,由此可见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对于社会体育工作的闲置浪费程度之大[5]。如能将高校体育资源适度的融入社区体育从而实现高校体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反哺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可以有效的推动高校体育资源再造,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必要性

体育是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担负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作为体育的两大领域,二者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的目标,二者融合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终身体育理念、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需要。

2.1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本质相同

体育中的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虽是两个不同的载体,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互补关系。社区体育活动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在社区划定的范围内,利用社区体育器材,开展各种类健身、娱乐活动,具有多样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学生在校为学生,在家即为社区的一员,因此社区刚好可以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场所,带动社区的体育在社区锻炼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发展,将终身体育理念传递给参与其中的大众,从而保证了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社区体育也可视为学校体育的延续与补充。

2.2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实施

对于终身体育这一理念,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两者在实际贯彻及落实方面表现出较强互补性,其表现主要就是对于终身体育而言,高校体育属于入门及基础,而社区体育属于进一步延伸及发展[6]。首先,大学体育通常都是在校园里,而社区体育则可以扩大体育的影响,让体育活动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其次,大学体育活动的时间通常是在体育课上,时间相对较短,而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较为自由和充分,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锻炼。第三,大学体育是以学校体制下的教育方式来影响学生的,而社区体育则是以一种非体制下的教育方式来实现的,从而达到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为了学生和群众实现全民健身,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必要进行融合。

2.3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社区体育对群众理论知识的需要也不断增多。但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基本都是以理论与专业技术为主,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但是,在社区体育教学方面,主要是以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将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际交流能力。让社区居民对理论知识有更多的认识,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因此,为了学生的所学有所实践有必要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融合。

2.4有利于推动加强资源整合

目前,通过了解社区居民的运动倾向及需求,[7]社区体育的资源还不能满足大众的健身需要,但是,学校的体育场馆等其它设施,在假期里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在不影响学校的教学的前提下,有效地使用学校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状况。与此同时,具备良好条件的社区体育设施还能够作为一种现成的资源来使用,从而拓宽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范围,因此,要想将学校体育和社區体育相结合,就必须要注重利用学校和社区各类体育资源优势,[8]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整合。

3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对策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要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关系,要明确两者的融合发展目标,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在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提高学生对健康知识及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对健康知识及锻炼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3.1高校与社区建立合作机制

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是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和方案,完善合作机制和保障措施。高校可以与社区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机构等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合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共同开展体育活动和培训课程。同时,高校还可以向社区提供场地设施的使用权,制定校内场馆开放政策,明确开放的时间、条件和方式,如在非课程时间段,周末或假期,促进双方的资源共享。双方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合作项目的开展和进展进行沟通和协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和分享相关信息,提高合作效率和质量。

3.2高校专业知识和社区资源的共享

高校拥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丰富体育器械,这些都是社区所缺乏的。因此,高校可以将这些专业知识和器械资源与社区共享,为社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服务,同时将社区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校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渠道。高校可以派遣学生到社区,或者利用网络平台,如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开展体育指导和培训,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教学服务,向社区的居民传播科学规范的体育知识和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和健康指导,引导社区居民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两者融合发展。

3.3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体育资源向社区体育的开放,是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这一过程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供给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多元化供给模式的实现,意味着不再仅仅依赖于政府或高校的单方面投入,而是鼓励社区、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这种模式既能减轻国家、学校财务负担,又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化政府、高校、社区、企业各主体的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各方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制定发展规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加强信息共享,以便及时了解各方需求,调整策略。通过专业的运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社区体育的持续发展。

3.4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双方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宣传合作项目和成果,以学校网站和社区网站为主,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为辅,两方面紧密联动,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双方还可以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的方式,加强居民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双方合作的效益和影响力。高校可以邀请社区居民参与校内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增强校园与社区的互动;还可以开放校内的体育比赛和文化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作为观众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增加校园活动的热闹氛围,也可以让社区居民感受到高校的文化氛围和体育精神。

4 结语

“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又要以社区体育为主要载体,这就要求在学校中落实好。无论是高校的体育资源还是社区的体育资源, 都是我国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并不是相互分离的, 而是相互包容的[9]。通过建立合作机制、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模式、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等实施路径的探讨,我们可以实现高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未来,随着人们对体育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和深入,共同推动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洁,黄亚玲.社区体育组织服务能力的内涵新解、结构模型及提升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9):54-63.

[2]罗强.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1,30(4):15-18.

[3]胡莹,马锡海.可达与共享: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2,(2):32-39.

[4]王亮,范成文,钟丽萍.美国、英国、日本“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育实践特征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2,(7):104-110.

[5]杨忠山,臧家利.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参与社会体育工作现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3):184-185.

[6]陈杰.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200-201.

[7]李龙,肖志果.我国社区公共体育空间共建共治共享探赜[J].体育文化导刊,2023,(06):61-67.

[8]王亮,钟丽萍,范成文等.我国青少年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与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3,(12):52-58.

[9]冯宇,段丙政,王寿秋等.探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与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41-42.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协同育人高校体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