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价值、困境与路径

2024-05-13 11:45邓绮雯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认知偏差体育舞蹈新时代

摘要:新时代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在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方面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认知偏差等因素,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路径,以期为推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健康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舞蹈;课程开展;认知偏差

Value, Dilemma and Path of Developing Sports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eng Qiw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sports dance progr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 unique and irreplaceable role in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ity, physical fitness and aesthetics. However, due to the cur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gnitive bias and other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ports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literature, field survey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ports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youth sports to provide reference suggestions.

Keywords: New Era; Sports dance; Course development; Cognitive bias

作者簡介:邓绮雯(1999-),女,安徽省淮北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舞蹈理论与实践、体育教学

1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就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1]。这为新阶段青少年体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舞蹈艺术与竞技体育完美融合,以其观赏性、竞技性、艺术性等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历史使命。体育舞蹈与美术、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有着密切联系,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健身、塑形、娱乐及交际等多种需求[2],因此深受高校师生喜爱。然而,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制约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良性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青少年体育和校园体育的发展,限制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所带来的价值。随着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舞蹈相关内容在网络新媒体上广泛传播。网络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体育舞蹈带来巨大流量热度的同时带有偏见的负面声音也不绝于耳,“娘炮”、“性早熟”等侮辱性词汇在体育舞蹈相关内容的评论区屡见不鲜,网络上的负面评价很大程度的影响到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项目建立正确认知,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参与兴趣,导致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停滞不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审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价值,分析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面临的困境,探究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路径,以期为推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健康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2新时代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价值

2.1丰富高校体育文化活动,推动校园体育发展

当前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开展上普遍存在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开展仅侧重于传统体育项目,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兴趣需求,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需求层次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追求自主、个性化的美好生活,低成本、同质化的消费满足越来越不被人接受[3],随着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的兴起,小众体育频频出圈,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很难满足青少年学生多元化的运动需求,而具有娱乐、社交、艺术等属性的小众体育项目反而以时尚、独特、新潮等特点广受年轻学生喜爱。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满足其个性化的运动需求,并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为高校体育文化活动注入更多的艺术活力,推动校园体育文化艺术氛围的提升和发展。

2.2促进高校学生体育与美育协同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着力点。美育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他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美育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高校在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时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锻炼,还要兼顾美育教育的培养 ,而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融合了竞技体育与舞蹈艺术的运动项目,刚好满足了高校体育课程对体育和美育兼顾的需求。在体育强国和美育教育理念引导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在体育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健康身心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身体、健身塑形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肌肉协调性、柔韧性和心肺功能的发展,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并缓解学业压力。在美育方面可以加强年轻人的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风格,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通过学习不同的舞蹈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素养,丰富文化修养。因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是促进高校学生体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2.3改善学生心理亚健康,激发新时代学生活力

压力大、焦虑、抑郁、孤独感以及适应困难等是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问题,这些不稳定情绪虽然没有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但已经不是正常的健康心理状态[5],在此健康状态下的学生会出现情绪波动、社交障碍、学业困扰、睡眠问题、自我价值感下降等表现,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会影响学业成绩阻碍自我发展,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6]。研究表明,通过实施某些干预活动,这种心理亚健康状态是可以实现逆转的[7],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对改善人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杨惠[8]等发现有氧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益较多,而体育舞蹈是一项特点鲜明的有氧运动。体育舞蹈可以通过动感的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舒缓身心,舞蹈的动作和音乐的节奏感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和内啡肽等化学物质,带来快乐感和放松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在不断展现自己的动作技能中产生坚强、自信的生活态度,并在其中找到乐趣。此外,参与体育舞蹈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交互动,与舞伴或团队一起练习舞蹈,可以培养合作意识、互相支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减少孤独感,这对未来学生融入社会与理解人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能使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更积极,且具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对美好生活充满无限向往,激发新时代学生的无限活力。

3新时代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困境

3.1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传统社会观念偏见导致认知偏差

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娘娘腔”、“性早熟”、“衣着暴露”等贬义词汇频繁出现在体育舞蹈相关视频内容的评论区,由于国内部分人群对于体育舞蹈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及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这些侮辱性极强的标签被莫须有的贴在了体育舞蹈项目上,而这些负面偏见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群体对体育舞蹈建立正确的认知,降低了他们的参与兴趣,阻碍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健康发展。究其本质,造成这些负面偏见的主要原因还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传统社会观念导致大部分人对体育舞蹈项目存在着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在认知上无法达到最优化时,在实际判断中往往不遵循概率或最大效用原则,其结果便是对事物产生判断偏离和认知谬误[9]。体育舞蹈由于风格细腻优美,因此部分學生认为体育舞蹈是女性专属运动,对男性参与存在偏见,认为男生参与体育舞蹈是矫情、扭捏、有伤风化的,受这种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高校男生尽可能避免参与体育舞蹈,以免被贴上“不符合传统性别角色”的标签。

3.2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定位不准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将体育舞蹈归属于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专业,但此类专业并未出现在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设定中,错失了从国家层面制定标准的机会所以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体育舞蹈专业建设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根据相关专业和办学经验设定标准,制定体育舞蹈课程体系[10]。体育舞蹈作为一项竞技体育与舞蹈艺术相融合的运动项目,课程定位不准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将体育舞蹈过分定位为纯粹的体育项目,忽视了艺术审美的培养,会导致学生整体发展失衡,无法全面发展体、智、美。如果将体育舞蹈仅仅定位为艺术项目,教育目标过于窄化,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时除了追求艺术表现,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单一的艺术目标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多样性。

3.3高校体育舞蹈资源配置不足问题

资金、场地、设备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是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困境。体育舞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舞蹈风格,高校在开展体育舞蹈课程时需要宽敞、明亮的舞蹈室,还需要一些特殊的训练设备来帮助学生提高技巧和力量,专业的镜面墙和音响设备也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必备设施。然而,在不少高校中,由于投入不足,很多都只能在普通的多功能健身房或者课室中进行,也缺乏专业的配套设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体育舞蹈师资结构复杂,专业水平欠缺也是制约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重要困境,体育舞蹈教育之初,大部分教师是从操舞类项目转项而来的,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体育舞蹈技能和丰富的体育舞蹈教学经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体育舞蹈教学并不是非常热门的学科专业,部分高校无法招聘到足够数量和专业水平的舞蹈教师,这些因素影响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也降低了教学水平,制约了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

4新时代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路径

4.1利用新媒体推广体育舞蹈

随着新时代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媒体应运而生,抖音、微信、小红书等网络新媒体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体育舞蹈的传播媒介也由传统的报刊、电视转变为互联网新媒体,合理的利用新媒体进行体育舞蹈内容传播,是体育舞蹈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新媒体加大体育舞蹈赛事的转播,优质的体育赛事IP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11],新媒体把体育舞蹈赛事直播、转播到广大观众眼前,增强了观众对于体育舞蹈赛事的认知,舞者华丽的动作和精湛舞技还可以激发青少年学生群体对体育舞蹈运动的兴趣,同时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分享积极正面的视频内容,记录日常舞蹈训练中有趣的、正能量的内容,这不仅可以促进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自我宣传和塑造形象,还有益于更好地在校园内传播体育舞蹈文化,对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4.2促进体育舞蹈本土化发展

受制于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体育舞蹈发展势头缓慢,近年来越来越多业界专家开始尝试在体育舞蹈中加入中国元素,把中国传统的舞蹈动作、音乐服饰融入体育舞蹈,在第93届黑池赛上,来自中国的舞蹈作品《丝路·行》摘得桂冠,该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敦煌舞文化元素,用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服饰、古典妆容配合拉丁舞的表演形式,在国际舞台上描绘出一幅绚丽壮观、灿烂多彩的敦煌飞天画卷,美轮美奂的中国元素让西方观众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艺术瑰宝,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1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中华传统文化,在体育舞蹈中融入中国元素大大丰富了体育舞蹈表演舞的文化特质和表现内涵,不仅有利于提升新时代青年对体育舞蹈的参与兴趣,还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和文化积累。

4.3优化教学资源分配机制

高校应正确审视体育舞蹈课程开展所带来的诸多价值,增加重视程度,正视体育舞蹈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减少专业偏见、专业歧视,增加体育舞蹈课程相关经费投入,拓宽资金渠道,完善教学设施、舞蹈器材和音乐设备等体育舞蹈课程相关资源,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优质的物质环境。针对我国高校目前专业体育舞蹈教师短缺和水平问题,可以广泛在校园招聘平台、社交媒体和相关专业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具备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的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并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提升内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可以与知名舞蹈学院或专业舞蹈团体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资深教练或舞蹈大师来校指导交流,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水平。此外,高校还应鼓励开展跨学科合作,加强体育舞蹈与音乐、美术等相关专业的交流力度,加大校园内的推广宣传,举办体育舞蹈比赛、讲座等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对体育舞蹈兴趣和参与度。

4.4艺体融合提高课程质量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兼顾体育性、艺术性的综合性项目,高校在课程开展时,不仅要充分发挥其体育优势,更要发挥其艺术特色。“找准课程定位” 是确保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和舞蹈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规定,舞蹈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组合、剧目排练、表演实践、动作分析与编舞等,体育舞蹈无论“姓氏”归属为谁,都应从体育舞蹈项目本质特点设置課程[10]。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舞蹈技能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高校在开展体育舞蹈课程时,应加强艺术、体育要素的融合,打破艺、体学科间的壁垒,从而丰富体育舞蹈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5结语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全面审视体育舞蹈课程开展所带来的价值,明确体育舞蹈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实际,正视当下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所遇到的困境与挑战,做好校园内体育舞蹈课程的宣传推广,找准课程定位促进体育舞蹈跨学科交流融合,丰富体育舞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在体育锻炼和美育教育双重机制作用下推动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 会上的讲话[EB/OL]. (2020-09-22)[2023-01-29]. http:// 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57

[2]陈连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 [J].当代体育科技, 2021, 11 (26): 87-89.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2-1579-2565

[3]鹿云昭,陈元欣.我国小众体育项目培训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7):85-89,137.

[4]“美育初心——邮票中的百年党史”展在深职院举办.新华网 [引用日期2021-12-13]

[5]杨双双.情绪确定性对内隐和外显自尊联结的影响[D].杭州:浙江师 范大学,2016.

[6]王红 . 青少年应对方式与健康危害行为及身心亚健康的关联研究 [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

[7]袁修睿 .大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 南京市的实证调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8]杨惠,车广伟,冯玉娟等.体育舞蹈锻炼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 35 (05): 560-565. 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20.05.012

[9]Simon,Herbert Alexander. Behavioral Model of Rational Choic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3,69( 1) : 99-118

[10]宋娟,卢嘉欣,杨靖辰等.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发展困境与路径研究 [J].陕西教育(高教),        2022, (12): 48-50. DOI:10.16773/j.cnki.1002-2058.2022.12.030

[11]戴瑞磊.体育赛事IP深度挖掘与媒体价值重新分配[J].新闻战线, 2017(18):63-64. [4] 牛炎涛,刘巧芳.媒体运行

[12]宋娟,吴瑛,吕和武等.新时代体育舞蹈的本土化:价值、困境与出路 [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0, 37 (04): 444-448. DOI:10.16063/j.cnki.issn1001-747x.2020.04.009 

猜你喜欢
认知偏差体育舞蹈新时代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于当代高知女性婚恋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柔韧性对青年拉丁舞启蒙时期技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避免认知偏差,促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