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困境及改进路径的研究

2024-05-13 11:45杨大轩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改进大学生

杨大轩

摘 要:弱体质大学生群体是各大高校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体特殊性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满足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需并促进其体育参与以及身心健康发展,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历史使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公共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公共体育存在以下问题:(1)政策制度供给矛盾;(2)课程供给缺乏合理性;(3)教学内容供给范围小,选项供给少;(4)教师供给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储备;(5)体育教学评价失公。改进思路:(1)优化政策法规供给,保障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及义务;(2)优化课程供给,实现体育课程均等化;(3)优化教学内容供给,满足个体需求;(4)推进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资源”供给;(5)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推动评价体系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弱体质群体;公共体育教学;改进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Group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or Weak Physical Fitness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the supply-side perspective

YANG Daxu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510006 China

Abstract:Weak physique college student group is a special group that exists in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physical specificity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work, and it become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weak physique college student group sports and promote their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eaching of public sports for weak physique college student group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in public sports for weak physique college student groups: (1) contradictions in the supply of policies and systems; (2) lack of rationality in the supply of curricula;(3) small scope of the supply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small supply of options; (4) insufficient supply of teachers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serves; (5) unfairness in the evaluation of sports teaching. Improvement Ideas: (1) Optimize the supply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guarantee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 of weak college students to enjoy physical education; (2) Optimize the supply of curriculum to realize the equal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3) Optimize the supply of teaching cont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4)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faculty to optimize the supply of "human resources"; (5) Construct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mote the supply side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weak physical group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mprovement

前言

高校公共體育课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的途径之一,其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与意识的重任。近几年,我国学者一直从“需求侧”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

但是,随着高校招生面积的扩大,弱体质大学生群体成为一个大的学生群体,其身心上的特殊性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导致“需求侧”理论研究无法满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求,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理念和新研究方向的要求。随着供给侧研究理论从经济学领域逐步延伸到其他适用领域以及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不少学者[1][2][3][4]在“供给侧”理论视角从供给机制、供给体系、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短板”、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学以及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经验,并有效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然而,目前研究内容与对象涉及仅限于普通学生的体育课,或者将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笼统地纳入残疾、体重过大等大学生群体,较少的研究者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弱体质大学生群体是指残疾、畸形、慢性病、以及伤、术后避免进行剧烈运动的大学生[5]

供给侧结构改革旨在提升供给质量,推动结构调整,纠正要素配置失衡,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6]。由于弱體质大学生群体身体情况的特殊性,目前国内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适用于普通公共体育课改革的“供给侧”理论也无法给予科学指导。因此,本研究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思路,分析高校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公共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探索、破解困境的方法,旨在为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公共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1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体育权利与义务的失衡

教育的公平性决定了每一位大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因此,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享有与普通大学生同等的体育教育权利。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在享受体育教学权的同时,肩负着参与体育的责任与义务,即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7][8];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及有效改革需要得到相关政策规定的支持与保障。

然而,在实际上存在相关政策规定的制定及颁布却与原本的精神相违背,不同政策规定存在矛盾现象。例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因病、残且持医院证明的学生,学校可给予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9]。第九条规定给予了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一定的人文关怀,但是实际上剥夺了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的机会与权力,同时也忽视了其参与公共体育教学的义务。与此同时,该规定又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10]相矛盾。

目前,关于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开展的政策制度的相互冲突,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所依据的政策也出现偏差,导致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教育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也无法完成其参与体育教育的义务。

1.2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由于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的相关政策供给相互矛盾,导致不少高校弱体群体体育课程供给存在明显不足。相关研究显示,国内不少高校给予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以随读的形式参与体育课、免修公共体育课,或者开设偏重理论的保健课[11][[12]。随读形式是指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和普通大学生一起上公共体育课。由于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身体条件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同时,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也无法像普通学生一样完成同样的练习内容以及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负荷量度,更多时间是以“旁听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最终导致其对体育课、体育活动产生厌恶与排斥心理。大多数高校本着“健康第一”与“人文关怀”的精神给予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免修公共体育课或者是倡导性要求其参与体育课程,由于远离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活动,导致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技能、体育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均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养成。为保障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的教育教学权益,众多高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了保健课程设置。保健班教学模式解决了随读教学模式与免修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保健班教学模式却存在着教学内容偏倚、师资不对口等问题。

1.3教学内容供给单一

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身体情况的特殊性以及明显的差异性导致其能够适应的运动项目及运动内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现行的按照普通学生身心条件设置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难以满足纯弱势体质群体体育学习[13]。在常见的保健班中,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也较为随意,而且运动项目较为单一,主要包括太极拳、健身气功以及保健按摩等养生与康复项目[11][14],单一教学内容难易满足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的多元性需求,进而难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教师供给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储备

师资不足是高校保健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教师的错位供给及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是导致师资不足的关键因素。资料显示,当前保健康复专业的师资严重不足,导致保健班任课老师一般由未经过专门的培训学习的非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体教专业教师担任[15],其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系统性的欠缺导致其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安排显得单一及机械化,其无法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传授科学的教学内容。同时,随着保健班人数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身体差异性的增加,任课教师难以因材施教以及进行个别指导,导致部分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又回归到随读模式。

1.5成绩评价体系的缺失

体育教学评价中对“学”的评价是指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16]。研究发现,各高校尚未构建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在普通公共体育课班级中,由于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自身运动障碍、自卑感导致其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远远不如普通学生;为此,在考核评价中教师偏重于参考学生的出勤率及上课态度,而且对期末分数进行“打折”。对于公共体育课中免考者、保健班的学生则划定“最高分数线”,甚至将学生的分数限制在60分。由于单科成绩不达标,不少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直接丧失了留学、保研以及评奖学金的机会,严重打击了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不利于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2高校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2.1优化政策法规供给,保障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及义务

学校体育政策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公共体育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依据[17];因此,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必须优化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供给。

体育主管部门优化政策法规供给,以政策、法规保障作为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育开展的动力机制和外部驅动;高校以公共体育政策制度为导向制定符合学校实情的体育教育政策制度。学校教学主管部门、体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的重视程度;同时,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以及加强对体育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工作,确保体育保健班的顺利开展,确保弱体质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均能够得到保障。

2.2优化课程供给,实现体育课程均等化

优化体育课程供给是继优化政策法规供给,突破目前针对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的3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体育课程均等化,确保弱体质大学生群体接受体育教育机会公平化的重要途径。只有明确体育保健课的性质,才能够确保其开展的方向不变。因此,学校相关部门需要给予体育保健课准确的定位,即体育保健课是以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为服务对象,以体育锻炼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疾病康复的目的,实现弱体质大学生群体教育公平的公共体育必须课。

2.3优化教学内容供给,满足个体需求

体育课程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价值的支柱[18]。因此,教学内容供给侧改革要以优化教学内容供给为抓手,以优化现有体育教学内容为着力点,在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四个原则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及扩大教学内容范围以满足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的个体需求。

体育保健课的课程任务及课程定位为:通过体育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学习,使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能够了解自身身体机能条件,并能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式和日常保健方法,从而达到康复和保健的目的[4]。教师需要从弱体质大学生群体需求视角选择和构建课程内容,并为其提供运动处方,力求达到精准扶弱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以全面了解、掌握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身体健康情况为前提,以培养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为方向,以促进康复为中心目标,以体育活动为手段,并从时间维度及教学内容广度和宽度3个层面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多开展休闲体育、养生及康复体育运动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同时,根据弱体大学生群体伤残的类型、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组及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随时根据其身体情况实时进行调整优化,帮助其参与体育课堂,满足其体育锻炼需求。

2.4推进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资源”供给

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为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内在的动力。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身心条件的特殊性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康复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和运动处方学等学科专业知识和具有相应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与学生做好沟通。

专业人才储备应该从高校教学开始实施,根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要求,高校体育专业加强开展健康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的力度,制定“执教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课程”资格认定标准和制度,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育的岗前培训以及在岗培训内容体系中,以优化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育人才供给。此外,可探讨实施“一班二师”配备模式,即校医与体育教师共同任教体育保健班,双方专业知识能够相互弥补,满足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育需求。

2.5重视个体差异评价,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如前面所说,纯弱势体质大学生存在身心上的缺陷及运动障碍,导致其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会显得较难;为此,教学评价的实施要建立在该事实之上。

由于弱体质大学生群体身体的特殊性以及体育保健班性质的特殊性,构建科学的弱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最高分限制”规定,同时淡化体育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因此,对弱体质大学生群体的体育教育评价需严格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积极做到教学评价的个体化,即在权衡班级整体情况设定评价标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的体质状况、受伤部位的康复程度、学习态度、目标达成度、课堂参与等方面。

3结语

高校纯弱势体质大学生群体身心特点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此,有效分析并根据其身心特点及体育学习、体育锻炼所需,为其提供合适课程、学习内容以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该群体能够顺利参与教学及锻炼,以及有效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车富川,祁峰.教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7(05):33-37.

[1]郭磊,刘英辉.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供给侧改革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04):495-498+505.

[3]周振国,杨瑞峰,王庆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路径[J].科技资讯,2019,17(05):153+155.

[4]吴燕丹,白永正.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04):85-87+90.

[5]周二三,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刊,2008,(07):46-49.

[6]高晓波,王治力.提高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健身休闲服务质量的供给侧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18,25(05):63-68.

[7]巩庆波.大学生体育权利的保障与义务的履行[J].体育科研,2015,36(01):96-99+103.

[8]齐大路,鄢行辉.体育权利平等视域下体质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阻滞与实现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3):114-119.

[9]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Z].

[10]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Z].2002.

[11]邹小驹.高校特殊体质学生体育健康促进策略与路径探究[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2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論坛论文集.2022:2.

[12]寇文海,王华倬,周坤.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权利保障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131-135.

[13]陈曙,王京琼.全纳教育视域下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权利的实现[J].体育学刊,2017,24(01):105-109.

[14]朱二刚,孙俊.教育公平视野下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的困境与优化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06):60-65.

[15]周乃润.对纯弱势体质大学生群体体育教学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1):76-79.

[16]曾玉山,陈曙.体育教学评价实施困境及其消解路向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15):106-108.

[17]苏国英,孟傲天,王涵等.我国体质弱势群体健身政策制定的启示——以《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2018-2030》为依托[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3):132-136.

[18]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1-102.

猜你喜欢
改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