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4-05-13 11:45梁翊沈纲谢鹏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内因路径研究

梁翊 沈纲 谢鹏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深入探究我国乡村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剖析了贵州“村超”走红的内在原因。研究认为,“村超”能走红源于其具有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深厚的民族文化符号、基层性以及纯粹的赛事内容本质;社会互动在乡村体育赛事中的深度介入也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乡村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应强调文化塑造,打造具有本土性特色民族文化符号; 注意符号创新,坚持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重视符号融合,构建“体育+N”多层次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体育  内因  “村超”  符号互动  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Sports Events ——An Intern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opularity of “Village Super League”in Guizhou

LIANG Yi  SHEN Gang  XIE Peng-Lei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delves in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urrent status of rural sports event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It also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asons for the popularity of “Village Super League” in Guizhou.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success of “Village Super League”stems from its strong self-identity, profound ethnic cultural symbols, grassroots nature, and the inherent purity of the event content. In-depth social interaction in rural sports events is also a crucial factor driving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ural sports events,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cultural shaping, creating ethnic cultural symbol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ttention to symbol innovation is essential, advocating for high-quality rural development, contributing to the “new mod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symbols should be prioritized, constructing a multi-level development involving“sports + 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sports  Internal factors  “Village Super League”  Symbolic interaction  Path study

鄉村振兴旨在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而乡村体育有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赛事品牌的打响,不仅是使乡村形象更全面地展现于公众视野的重要措施,也是使乡村体育更好满足村民未来体育需求升级的应对之策[1]。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中指出“发展农民体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强调“丰富乡村文体生活,举办全国“美丽乡村健康跑”等农民体育品牌活动,探索推广“村BA”篮球赛等赛事[3]”。不久,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就火爆开打,积极落实和推动发展乡村体育赛事,精准对接需求,让更多农村居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中。这些政策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为各地区推进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明确的指导[4]

部分研究直接讨论可能影响乡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如刘海涛、周晓旭[5]等强调运用知识发酵理论对其发酵机理及其要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揭示,旨在获得特定理论视角下的有益启示,分析与归纳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产生的社会从众效应、情绪感染效应和社会期望效应等,邓国超、王璐瑶[6]等通过分析“村超”赛事带来的流量,认为全民参与与系统培育相结合、流量吸引与效益转换相结合,依托主播的“双向赋能”,“三新农”将在贵州现代化实践中释放强大能量,助推乡村振兴。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研究对贵州“村超”特色乡村体育赛事的内因分析、发展路径等关键问题的探讨仍然较为分散。由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 乡村振兴中的贵州“村超”作为新兴体育文化活动备受瞩目,值得全面深入研究。本文从符号互动理论视角,通过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赛事的发展历程和爆火内因,总结对我国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的路径。以期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推进全面健身计划的目标。

1 贵州“村超”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纵观贵州“村超”的发展历史,足球项目被引进贵州省相比于篮球要晚上4年,但这并不影响贵州人民对它的喜爱。1965年,榕江县男子足球队在黔东南州的赛场上展现了卓越实力,荣获冠军,这一佳绩如同春风,让榕江的足球之火燃烧得更为炽热。自20世纪70年代起,榕江县不仅频频举办县级和州(市)级足球比赛,更成为了足球爱好者的聚集地[7]。随着这股热潮,足球逐渐成为榕江人的骄傲和情感象征。在这片土地上,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深植于每个榕江人的心中,成为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如今,每当足球在绿茵场上滚动,不单单是比赛,更是榕江人对足球深厚情感的展现和传承。2021年榕江县举办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足球赛事,被评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自此“村超”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全国各地各族人民都共同参与这一盛大赛事。表1为贵州“村超”发展历程表。

2 贵州“村超”体育赛事爆火的内在原因

乔治·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阐述,人的心灵与自我完全受社会塑造,适应外部世界通过符号化的沟通与互动实现,形成自我、赋予意义并融入社会[8]。赫伯特·布鲁默在此基础上创立符号互动理论,是实用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学派别。该理论通过分析日常环境中人们的互动,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方式、机制和规律。通过“村超”赛事,人们通过观赏、参与和互动,创造了丰富的符号体系。这些符号在社会群体中传递意义,形成共享文化认同,促使人们深度参与体育赛事。通过符号互动,赛事不仅是体育活动,更是符号交流场所,加强了个体与社会联系,引发强烈情感共鸣,推动了“村超”赛事的爆火。

2.1人文符号互动下的内因分析

在符号互动理论的框架下,行为与他人的关系中的能力被认为对身份认同的发展至关重要,涵盖了个体对自身身份和与社会联系的感知。基于这一理论,可以理解个体在身份认同和关系建构中的角色,这也包括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身份认同密切相关。

体育作为身份认同的平台,体现在球迷对所钟爱体育项目或俱乐部的心理认同和归属感上。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和特殊民族中,体育成为自我身份认同的关键手段,是当代社会中引发最强烈民族主义情感的重要文化场所。例如,在贵州省榕江县,“村超”足球赛源于传统的苗族斗牛节,传承了几十年的文化传统。这个赛事由村民组织,参与者主要是村民,比赛场地设在村口球场,为赛事赋予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意义。赛事举办的时间与传统民族节日融合为乡村注入新活力,这种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与体育运动的互动深化了参与者的自我身份认同。与之相同,体育赛事被看作个体和社会互动的平台,同时也是文化符号的重要承载者。在体育赛事的文化符号中,视觉元素如标志、队旗、队服等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首先, 诸如“村超”賽事以各村各寨为单位,并且各个队伍又有各自独特的民族标识,保留了乡村体育赛事的 “文化特性”。同时,在赛事期间,观众可以欣赏到如苗族歌舞、侗族大歌等特色民族文艺表演,这些文化符号借助体育赛事的平台,充分发挥着其文化属性。这些符号即代表着某个队伍,更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赛事与少数民族文化深度连接,成为文化符号的具体表现。此外,体育赛事的规则和仪式也是文化符号的一部分。赛前的开幕式、赛中的庆祝仪式以及赛后的颁奖典礼承载着特定文化价值观,是大众对于荣誉、团结、竞争等价值的集体表达。

总的来说,贵州“村超”体现出乡土气息中蕴涵的最纯真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品格。乡村体育赛事通过结合特有的传统节庆活动,深刻地体现了这些文化符号的象征。这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不仅在体育赛事中显著,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建构,为我国乡村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2.2内容符号互动下的内因分析

米德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一种动态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互动过程形成的,我们自己借助符号构建世界及自我行动的意义[9]。在乡村体育爆火的动态发展里,贵州“村超”在持续坚持其办赛理念的“基层性”和“为民性”内容的同时,注重通过文字符号、和声音符号的多层内容符号,传播其特殊的一个符号定位:“村”性赛事。

乡村体育赛事通过内在因素的内容表达和符号互动,显著凸显了基层性、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以及对纯粹体育活动的社会渴望。首先,乡村体育赛事在内容的设计和表达明确凸显了“基层性”原则,该原则使赛事成为了植根于乡村土地的体育活动,强调了与商业化城市赛事的对立。乡村孩子和村民作为活动的主体,村民成为赛事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使得内容更贴近基层社区的生活和文化。因此,基层性的内容符号使得乡村体育赛事更具本土性,与乡村社区的需求更为契合,从而实现了与观众的深层连接。其次,赛事坚守“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表现为对商业化的拒绝态度。从坚守人民性质的内容角度使得乡村体育赛事成为真正服务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满足了人民对体育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此同时,“村超”赛事拒绝商业赞助,恰恰切合不少观众的共同心声。在体育行业赛事传播过程中所采用的文字符号主要包括文字文本、口号语、赛事主题音乐以及社交媒体和网络互动等元素。以贵州“村超”足球赛事的口号为例,口号“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这里有最纯粹的快乐”直观地展现了“村超”所强调的独特价值观,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成功传达了其内容符号。因此,观众对于纯粹比赛的追求突显了社会对真实体育体验的渴望,这种决策即是是对商业化过度渗透的反思,更是对体育本质的坚守,为赛事赋予了更高的纯粹性。

综上所述,乡村体育赛事通过内容符号的精心构建,凸显基层性和人民性质的理念,同时满足了社会对纯粹体育活动的追求。这种符号互动在内容层面引发了广泛共鸣,使得乡村体育赛事成为社区的亮点和引领力。

2.3社会符号互动下的内因分析

20世纪初,社会学者将体育群体及运动员视为独特文化研究。体育赛场上的互动涵盖各参与者,不仅包括现场人员,还有赛场外的球迷[10]。乡村体育赛事正置身于庞大社会网络中,通过多层次互动影响社会。在这社会互动情境下,乡村体育赛事不再是简单比赛,而是多元社会场景。观众通过夸奖和吐槽展示自我,同时满足信息传递需求。观众通过比赛了解当地文化,促进话题展开;在符号消解与重构中,通过讨论、戏谑与主办方深刻交流,推动赛事故事完整讲述和价值多重建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参与到贵州“村超”中来,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使得赛事讲述和建构更加场景化。中国香港明星足球队以及英格兰足球明星迈克尔·欧文等国际知名体育明星的参与,为贵州“村超”带来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符号交流,影响着赛事的传播和社会互动。首先,体育明星的到场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符号,代表着国际体育界对“村超”的认可和关注。这些明星通过社交媒体记录“村超”之旅,构建了关于乡村体育的积极符号,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此外,明星的祝福和通过录制视频等方式传达给“村超”的组织者,构建了一种社会互动符号。这种符号互动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明星与赛事的互动,更是对乡村体育的认同和推广,从而进一步引发了赛事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共同的体育文化符号。因而,公众人物作为信息发送者和符号中介,构建了向粉丝传播乡村体育的社会符号系统,这种社会互动不单是明星自身参与活动还是和粉丝群体沟通联系过程,同时也是乡村体育借势传播的过程。通过交流、合影留念等环节,主办方巧妙促成了公众人物、社会互动符号和观众的同框互动,激发观众的二次社交欲望,使其融入自媒体,成为传播者,推动乡村体育赛事的社会性扩散传播。

因此,社会互动符号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和符号的构建,更是对乡村体育赛事的社会性互动的深度介入。社会互动既推动了“村超”等赛事持续性发展,又进一步构建了体育文化的符号网络,为乡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乡村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路径

3.1 特色塑造,具有本土性特色民族文化符号

在塑造具有本土性特色民族體育文化符号时,需注重提升体育符号建构的自体性。后结构主义符号学强调符号的意义通过对能指的编排构建[11]。解放者杯(CONMEBOL Libertadores)之所以成为南美足球文化的代表,根植于当地人对足球的深厚喜爱,并在主办方的巧妙包装与精心营销中得以蓬勃发展。全球最为强大的足球群体齐聚一堂,极大地提升了联赛的影响力;多元而富有活力的赛事文化为解放者杯注入了丰富的附加价值。因此,在贵州“村超”爆火的现代体育文化氛围下,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举办乡村体育赛事时应坚定本土的民族文化,积极发挥体育符号生产与传播上的主观能动性,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视为符号生成的沃土。激发传统体育符号的生命力,在于紧密贴合村民生活场景,注入新时代中国特征。依托新媒体平台,结合科技、经济、文旅等多领域等力量,打造具有中国乡村特色的体育文化IP,既要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更需要在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使体育符号更好地契合当代社会的需求与审美。

其次,提升民族文化符号的共鸣性至关重要。符号兴趣是接收者感知符号、解释符号的内在动力。解释者的注意力会被符号自身的特征所吸引[12],通过设计符号形象时的鲜活性和典型性,可以增强人们对符号的兴趣,进而提高传播效果。例如铜鼓不仅是壮族的图腾文化,也是壮族人民自己进行文化底蕴。广西青运会吉祥物“壮壮”和“美美”通过与壮锦和民族服饰的搭配,展现了广西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成功带动了人们对体育的关注、了解和参与,为人们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造了契机。因此,在构建体育符号时,注重符号形象的鲜活性和典型性,有助于提升符号的共鸣性,增强人们对体育文化的文化记忆。

最后,要注重民族文化符号沟通性。中国特色体育文化是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只有将体育符号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全面地、客观地叙述文化事实[13]

若仅仅在自身文化范围内进行交流,脱离实际环境和文化背景,不仅难以有效传递当地民族文化,还可能因为自身的优越性而限制视野,影响其他文化接收者对各民族体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认识到自身民族文化的卓越之处,确保充分挖掘其精华,去除其中的糟粕。另一方面,为促进不同体育符号之间以及体育符号与其他文化符号之间的紧密联合,需要提升人们在体育符号和文化意义之间的联想能力,构建可持续的体育文化符号传播体系。旨在避免文化交流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让各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在相互融合中不失个性,形成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传播格局。

3.2 符号创新:坚持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乡村全面振兴与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囊括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当然也涵盖了农村体育。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必然要求[14]

首先,要抓好新发展理论的要求,保持原生性与创新性的平衡。新发展理念的引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导,然而,在乡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在保持乡村原生性的同时实现创新性的发展成为关键。因此,要强调的是乡村体育在符号系统中的角色。如何通过体育符号,既传承乡村文化的原生性,又实现创新性的符号演化。在注重绿色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强化乡村体育的文化底蕴,塑造独特的符号形象,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标志,同时在绿色发展理念中找到创新的契机。

其次,抓紧生态宜居乡村体育品牌的打造与赛事运作模式的创新。地方特色乡村体育赛事如“村BA”、“村超”以及“龙舟赛”等正在构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这些赛事作为符号,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赛事所代表的体育符号,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独特的文化动力。这种体育符号的建构不仅仅是在赛事中的体现,更是在整个社会互动中的产物,通过传播、参与和体验,将乡村振兴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可持续的符号系统,进一步推动乡村体育的发展。通过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体育品牌、创新赛事运作和形式,以及优化管理机制,助力乡村体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路径注重生态理念融入,提高运作效率,符合当地文化,同时确保管理机制科学合理,为乡村体育注入新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符号演化的过程,更是一个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实现原生性与创新性平衡的探讨。通过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体育品牌和创新赛事运作模式,乡村体育得以在符号系统中找到更为深刻的共鸣。最终,特定的乡村体育赛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为乡村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突围路径。

3.3 符号融合:构建“体育+N”多层次发展,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情境是符号产生的基础。不同情境下的符号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符号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才能具有意义[15]。通过“体育+”模式融合不同情境,构建多层次发展角度,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社会互动体验可能,在这个环境里,体育比赛不但是一个行为,更是一个系统,运动、观赛、饮食都体现在这个系统中,体现在人们日常的价值追求中,而现代体育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可以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让人们走进美丽乡村,感受乡韵、乡趣和乡情,以体育激发乡村新活力,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1)“体育+地方美食”,地方要积极发挥“体育+”带动作用,通过一系列多层次体育符号的活动,积极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撬动融合发展布局不断优化,提升地方气质与活力。利用体育赛事的配套活动,如美食节、美食文化讲座、美食展示,将地方美食融入“体育+N”模式,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同时,通过合作推广、美食挑战赛等形式,扩大当地美食的宣传范围,运动员和观众可以在赛事间隙或结束后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同时提高地方的经济活力,促进乡村振兴。(2)“体育+地方旅游”,该模式可为城市的餐饮、购物、交通、旅游、住宿等相关行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据悉,无锡马拉松每年吸引3万选手,20多万外地游客观赛和旅游,为城市带来约1.43亿元直接经济效益。选手和观众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体育生活,成为体育名片。积极引导个体将自身体育体验、体育情感、体育信仰融入“体育+”符号的创作中,创造出共多层次的符号融合模式,有助于促进符号融合的个性化与生活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们在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体验感、责任感和自觉性,激发人们的体育文化传播热情。(3)“体育+地方农业”,如北京苹果文化节,以公园半马赛事彰显地方的苹果产业。参赛选手在7公里果园赛道中感受苹果文化,享用本地果糕。作为与体育赛事相结合的苹果文化节,將商业街、旅游景区及优质苹果园作为特色场地,推广当地农业、旅游资源,激发潜在消费力,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地方符号素养,将“体育+农业”符号整合为多维、立体的体育符号,构建地方“体育+农业”图谱,用此模式促进地方经济增收,展示地方新形象。

综上所述,采取“体育+”模式,推动行业融合发展采取“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乃至”+N”的产业集合,将与生态优势密切相关的多项产业融合发展,以体育为端口、以旅游引人气、以美食为特色、以产品为盈利点,产生足够大的范围经济和社会互动效应,也将体育赛事打造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这样的符号融合不仅促进了体育文化传播,同时为地方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结语

从符号学视角来看,我国乡村体育赛事的发展是一个符号塑造、运用和融合的过程。通过深入研究贵州“村超”赛事,深刻地理解了乡村体育在符号互动中的角色,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赛事之所以成功爆火,不仅源于本地群众的认同感,更得益于独特的民族文化、纯粹的比赛氛围以及开放的社会互动。在未来乡村体育赛事的发展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符号的力量,积极寻求异质文化间的符号共识。各地方可汲取贵州“村超”成功的经验,融入本土化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打磨独特风采的乡村体育赛事,结合地方实际,构建富有创意和深度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融合“体育+N”模式,将体育与其他领域相互交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苏岚岚,彭艳玲.数字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民实践参与度评估及驱动因素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168-179+199-200.

[2]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2(07):11-14.

[3]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EB/OL].(2023-02-23)[2023-11-0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2/content_5742671.htm.

[4]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央有关文件-中国政府网.”[EB/OL].Www.gov.cn,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Accessed13Aug.2023.

[5]刘海涛,周晓旭,王宜馨.贵州“村超”现象级传播的生成逻辑与传播效应-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视角[J].体育与科学,2023,44(05):15-21.

[6]邓国超,王璐瑶,李坤等.直播火了村超电商甜了生活-榕江县“三新农”助推乡村振兴观察[J].当代贵州,2023(Z3):10-17.

[7]李政林,潘晓飞.村超摇篮:一所学校“传”球80年[J].当代贵州,2023,(43):40-41.

[8]车向前,郭继荣.符号互动论视阈下国际恐怖主义新生态的跨文化阐释[J].情报杂志,2017,36(09):1-6.

[9]乔治·H·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10]刘晖.自我、体育与社会:论符号互动理论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3):14-18.

[11]LEE J W.Semiotics and sport communication research:theoretical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J].Communication Sport,2017,5(3):374-395.

[12]赵星植.元媒介与元传播:新语境下传播符号学的学理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2):102-107.

[13]王昊,龚正伟.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符号过程、符号机制与符号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38(05):85-91.

[14]郭敏刚,李瑞钊,温梓珊等.新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机遇、困局与突围[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体育社会科学分会).武汉理工大学,2023: 401-402.

[15]李如密,刘伦.课堂教学互动及其优化策略——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2,(10):51-55.

猜你喜欢
内因路径研究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分分钟搞定英语口语教学
军人价值观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初探
煤峪口矿内因火灾隐患综合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