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与运用

2024-05-13 12:45姚其友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姚其友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也是各民族共同的乡土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独特的人文社会价值。本文以广西“迪尺”为例,挖掘阐释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情感认同价值、民族认同价值、精神认同价值,探究“迪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运用路径,使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中华民族共同体;“迪尺”;价值与运用

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games in forging th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ke Guangxi Dichi as an example

Yao Qiyou

(Guangx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Nanning 530012,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Abstract: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games are rooted i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ave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y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wide spread. They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also the common local memory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have unique cultural and social values in forg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paper takes Guangxi "Dizhi"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nd explain its emotional identity value, national identity value and spiritual identity value in forging th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Dizhi" in forging th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making it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forging th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sports games;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ruler"; value and application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凝聚着民族情感,具有深厚的民众基础,广泛的民族基础,是各民族共同的乡土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运用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既是是坚持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有力抓手。

“迪尺”为壮语“dechi”的音译,是“打尺”之意。“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是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民间又叫“得勒尺”或“打勒则”、打鸡“鸡儿棒”等。该游戏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在广西农村地区各民族之间广泛流传。广西其他民族也有类似壮族“迪尺”的民间游戏,汉族称“打鸡儿棒”、“打量尺”(汉族“打鸡儿棒”是广西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称“Ntaus Qaib”(谐音“逗该”),彝族称“打鸡仔棒”,仡佬族也称“打鸡儿棒”,回族称“敲鸡棒”。上世纪70、80年代,每到秋收后,在宽阔的田野上,经常可見成群结队的青少年自发组织进行“迪尺”活动。在游戏竞技过程中,人们既团结合作又竞争超越,既互帮互助又比学赶拼,不觉间拉近了乡邻的距离,加深了亲友的情谊,为乡土社会的文化构建提供了鲜活的给养,塑造了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沉淀为乡情、乡愁、乡恋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迪尺”传统体育游戏是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记,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也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价值。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逐渐式微,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利用,在全方位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体系、宣教格局、实践平台中需要学界予以关注,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做好项目的宣传研究,加大项目的推广力度,使“迪尺”传统体育游戏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

1“迪尺”概述

1.1起源

相传,广西“迪尺”起源于广西壮族的狩猎传统。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高林密,植被丰富,在远古时期这里兽类繁多,当时广西壮族先民以狩猎为生,木棒是他们最主要的狩猎工具之一,他们用木棒击打野兽,为了避免被猛兽攻击,也常采用远距离向猛兽投掷木棒的方法狩猎,为了投掷得更准确,平时便要练习,同时为了培养新的狩猎力量,他们常带领青少年一起练习。后来,他们发明了更先进的狩猎工具,如弹弓和弓箭等,不再依靠木棒掷击野兽,这种练习逐渐演变成一种青少年喜爱的民族体育游戏活动。

1.2分布

广西“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中不断传播,据广西各地县志等史料记载,类似壮族“迪尺”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广西农村地区广为流传,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南宁、柳州、桂林、百色、河池、贺州、崇左、钦州、来宾等地区均有分布。其基本分布情况如表一。

1.3器材

广西“迪尺”的器材制作方面,汉、壮、苗、彝、回、仡佬等民族使用的器材不尽相同,但样式基本相同。“母尺”1根,长80厘米左右;“尺子”5节,长20—25厘,米用木、竹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在地上挖1个长约5寸,深约2寸的小坑,称为“尺坑”,也可以用砖头、石头、硬泥块等平行放置于地面充当“尺坑”。

1.4场地

比赛场地要求为平坦的长方形平地,如宽阔的的田野,滩涂,或广场等地,长60-80米,宽20米左右,但在广西民间多在秋收后闲置的水田上开展“迪尺”比赛活动,场地要求不高,对场地的具体长宽没有严格限定。

1.5游戏规则

(1)参赛人数,一般为10人,但没有严格限制,可多可少。

(2)分队规则,通常用“剪刀石头布”分成两队。

(3)争进攻权,每队派一名代表来比赛“称斤”(即用““母尺””把““尺子””不断颠起接住,不能落地,颠起次数多者为胜)争进攻权。

(4)进攻与防守规则

①第一步:挑

进攻方把“尺子”横放在“尺坑”上,用“母尺”用力把“尺子”挑向前方,而防守方队员集体到“尺坑”正前方防守,如果防守方在接住了“尺子”则攻方淘汰一人;如果没有接住“尺子”,则继续下一步游戏。

②第二步:回击

进攻方把“母尺”横放在“尺坑”上,防守方捡起“尺子”,瞄准“母尺”扔出去,如果“尺子”击中了“母尺”则防守方胜利,进攻方淘汰一人;如果“尺子”没有击中“母尺”,则继续下一步游戏。

③第三步:抛打

进攻者用一只手拿着“母尺”,同时这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掐住“尺子”,轻轻向上一抛,把“尺子”抛到空中,迅速用“母尺”使劲击打“尺子”,使“尺子”急速飞向前方,防守方如果接住了“尺子”则为胜利,攻方淘汰一人;如果还是没有接住,则继续下一步游戏。

④第四步:敲打

进攻者把“尺子”放在有倾斜度的“尺坑”旁,用“母尺”敲击“尺子”,使它弹向空中,然后迅速用“母尺”使劲击打“尺子”,使“尺子”急速飞向前方,防守方如果接住了“尺子”则为胜利,攻方淘汰一人;如果还是没有接住,则继续下一步游戏。

⑤第五步:量尺

进攻者敲打的“尺子”飞出的距离在已划定的边界线(离“尺坑”约30米)外,则进攻方获胜,同时用“母尺”丈量从“尺坑”到“尺子”落点的距离,每间隔一节“母尺”的距离记一尺;如果“尺子”没有到达划定的界线,则进攻方淘汰一人。

⑥第六步:换防

以此规则反复进行游戏,直到进攻方的队员全部轮完一遍,攻守双方角色互换。如此累计达 100尺为顶,谁先达标谁就赢得这一局,

⑦第七步:罚

输者被罚单脚跳走,跳走的距离以“尺坑”为起点,以赢者用“母尺”击打“尺子”飞落的地方为终点。

游戏如此反复打下去,广西各民族“迪尺”的规则稍有差异,但大同小异,趋于一致。

2“迪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体现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指出,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突出創建主题,把握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参与范围,提升创建水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发端基层,是各族群众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经验与智慧的创造,在起到强身健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用的同时,也“寓教于乐”,有着涵养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培育民族心理、传承民族文化、聚合民族力量的政治功能。“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富含强烈的视觉表达、激烈的技术较量对抗和丰富的情感碰撞,是强化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觉自信的文化资源,其具有先天的实体化、大众化优势,加以生动有趣的实施过程,使其在各族群众中深受欢迎。“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释放出积极的文化价值,主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2.1“迪尺”具有重要的情感认同价值

“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从远古时代开始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传承中,各族群众从游戏中收获了共同的乡土记忆。

广西壮、汉、瑶、苗等少数民族虽然拥有各自独特的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但因为“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等空间场域的开放共享,彼此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又无所不在,各民族间的感情也通过各种各种形式交流交往得到了积累。而这种情感的积累往往跨越了时间、距离甚至阶层,成为一个民族或群体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

“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村屯流传,形成了特定人群对象共同的社会文化心理。调研中发现,对于许多年长或进入城市的人们来说,虽然其身上的乡土性在消失,城市性在不断生成,但关于儿时那段与手足亲邻共同“迪尺”的记忆却始终萦绕脑海,历久而弥新,浓缩为剪不断、冲不淡、搅不散的乡愁。正如社会学家所指出,无论社会如何变迁转型,在人们内心深处但总会“保存了一些“难以变化”的“恒常”——“社会底蕴”,表现为意识层面的结构性观念、非正式的制度(风俗习惯)以及与道德伦理相联系的行为规范。”

“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生成并延续了不同民族积累建立起来的共同情感,通过体育竞技的形式,各民族共喜共乐,结成了更加坚实稳固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命运共同体。“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基礎。

2.2“迪尺”具有重要的民族认同价值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也是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创造了共同的民族文化意识,是凝聚中华民族身份特质的物质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价值。

一是形成了共有的传统体育游戏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价值。从百越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过程来看,从秦始皇统一岭南,汉武帝平闽越和南越开始广西进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版图,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大规模汉人南迁百越地区,越汉文化进一步交融,部分越人汉化成了汉族。未汉化的越人 ,也在与汉人交往交流交融中 ,演变成了现在的壮、侗、黎、布依、仫佬、毛南、 水族、仡佬、榛、京等少数民族。而在百越民族演变的历史长河中,“迪尺”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游戏一直都在广西各民族间传播与发展,并逐步成为了各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游戏,因此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价值。

二是趋于一致的游戏规则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价值。“迪尺”传统体育游戏规则,广西各民族稍有不同,如汉族有“挑”、“回击”、“抛打”、“敲打”、“量尺”等游戏步骤,而仡佬族只有“挑”和“量尺”的步骤,同时回击这一步可以不用手扔“尺子”,可以用“母尺”直接反击。苗族“迪尺”游戏规则也包含了“挑”、“回击”、“抛打”、“量尺”的步骤;壮族“迪尺”游戏规则也包含了“挑”、“回击”、“抛打”、“敲打”、“量尺”等步骤。从各民族流传的“迪尺”游戏规则来看,虽然有部分规则不同,但都趋于一致,这证明了各民族在这项传统游戏上的一脉相承,同宗同源,因此,趋于一致的游戏规则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价值

三是共娱共乐加深了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具有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价值。民族聚居,民族互嵌的社会结构在广西普遍存在。随着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不断深入,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发生了社会文化结构的嬗变。不同青少年通过经常一起玩“迪尺”游戏,增进了民族情感交融,一些村镇不同民族的青少年在游戏中接下了深厚的友谊,有的还通过打“老同”的方式,结交为异姓兄弟,有的甚至还通过“迪尺”体育游戏结识了心仪的异性朋友,最后结为了夫妻,改变了当地原来各民族之间互不通婚的现状,消除民族隔阂,推动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与交融,具有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价值。

2.3“迪尺”具有重要的精神认同价值

广西各民族在“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发展过程中凝聚着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共同精神价值追求。

首先,在起源传说中凝聚着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价值。从“迪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起源来看,是广西壮族先民为了应对对生产劳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狩猎技能,提高生产力而特意设计了棍棒狩猎技能训练,后来演变成了“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因此起源传说中凝聚着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价值。

其次,在游戏规则中凝聚着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价值。从“迪尺”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游戏规则方面来看,该游戏分成两个团队竞技,团队互助合作是该游戏取胜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防守方,队员之间必须分配好站位区域,进行团队配合防守,当进攻方的““尺子””飞来时,防守队员需要配合默契,快速反应,由其中一人接住““尺子””,如果配合不当,两人或多人同时去接,或者都留给别人接,就会导致失分。因此,而面对快速飞来的““尺子””,防守队员需要毫不犹豫地迎面而上,判断落点,及时用手接住,这需要克服面对危险时的畏惧心理,凝聚着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的精神价值。

最后,在游戏的整个过中程凝聚着刚毅果断、怯防勇战的精神价值。从进攻方来说,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快、准、狠的击打““尺子””,使““尺子””快速飞向防守方,使防守方无法接住““尺子””,从而获取胜利,从这个角度来看,“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训练了人们勇敢、果断的性格。“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凝聚的这些精神价值其实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精神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传承与弘扬这些民族共有的精神。因此,传承好“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精神认同价值。

3“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运用

3.1做好宣传研究

广西“迪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历史悠久,流传甚广,但电子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从小的游戏内容和游戏的媒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对“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项目的了解认知已变得模糊不清或完全陌生。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对这一非物质文化体育项目的传承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引导年轻人的参与,这首先就需要做好宣传和研究工作,挖掘“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通过标语,新闻报道,新媒体渠道等多样化传播媒介,提高知名度,以引起社会对“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兴趣。例如开展“迪尺”——我们共同的乡愁记忆”,“迪尺”——体验广西先民的狩猎智慧”等专题报道。对“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宣传其实也是引起各民族对“迪尺”的心理共鸣的过程,起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的作用。开展课题立项,注重“迪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内涵的阐释提升,深化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文化支撑作用、教化引导功能。

3.2加大校园推广

校园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逐渐被引入校园,对民族团结起到了很好的固化效果。廣西一些特色的非物质遗产体育项目如苗族的“打磨秋”,壮族的“板鞋竞速”“抛绣球”“抢花炮”等在校园已经发展成为部分学校的特色运动,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了民族体育文化。而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迪尺”,目前还没有被广泛引进校园,据笔者调查,目前仅见自治区民族体育专家初步在南宁市推广“迪尺”传统体育游戏。“迪尺”传统体育游戏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又是广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记忆,在校园开展这项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运动,既能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又能激发他们中华民族情感认同,在助推项目传承同时也有利于铸牢广西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3扩大受众范围

广西“迪尺”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起源于农村地区,也广泛流传于农村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具有“迪尺”的传统基础,因此要传承好“迪尺”体育游戏也应该注意用好农村资源。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一般都是隆重的节日才回到家乡,例如“春节”、“三月三”等。基于此,各地村委会可以利用好这些传统节假日,结合节日庆典活动,推出乡村“迪尺”特色体育比赛活动。广泛的动员各村屯组建参赛队伍,这既有利于健康过节,把务工回乡的青年从牌桌上拉出来,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西普遍存在民族杂居,社区互相嵌的现状,组建多民族参赛队伍,共同体验这一乡村体育比赛,进一步加深了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4提升项目规格

目前广西民族运动会共设置花炮、珍珠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陀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投绣球、攀爬椰子树、蚂拐捉害虫等16个竞赛项目,而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迪尺”目前还没有进入广西民运会竞赛项目。广西“迪尺”传统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参与形式为团队参赛,从该运动的民间基础,运动器材、场地、游戏规则等方面来考察,适合发展成民运会的竞赛项目。建议推动“迪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广西民运会竞赛项目。通过民运会开展“迪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该项目,同时扩大了“迪尺”的影响力,使上世纪青少年最喜欢的体育游戏又重回大众视野,这有利于激发共同的乡土记忆,从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5借力文旅赋能

广西是多民族边疆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广西区内景点几乎都包含了民族元素,特别是一些主打民族特色的景区,开发了一系列的民族活动体验项目,如“跳竹竿舞”,“对山歌”等,而“迪尺”这一传统体育游戏目前还没有被关注,“迪尺”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强调团队协作,从该运动的民间基础,运动器材、场地、游戏规则等方面来考察,适合开发成旅游资源。建议民族特色景点,民族度假村,以及有户外拓展项目的景区,可以开发“迪尺”民族体育游戏体验项目。通过旅游宣传,使“迪尺”被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欢,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深厚的民众基础,广泛的民族基础,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印记之一,是维系各民族共同乡土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传承好、运用好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广西百色市人民政府网.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百色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百政发〔2018〕20号.[EB/OL].(2018-07-6)[2024-2-19].http://www.baise.gov.cn/zwgk/jcxxgk/wjzl/zfwj/bzf/t10113899.shtml.

杨光明.隆林苗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271.

陈朝贵.隆林仡佬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82.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壮族迪尺.[EB/OL].(2016-08-10)[2024-2-19].https://www.gxfybhw.cn/dir-237.html.

危流渊.武鸣曾甘村志[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年:131.

马山县志编撰委员会.马山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702.

柳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柳州市志(第六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723.

柳江县志编撰委员会.柳江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58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广西通·志体育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82.

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志编撰委员会.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238.

德保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德保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20:936.

宜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宜州市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759.

昭平县志编撰委员会.昭平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508.

大新县志编撰委员会.大新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06.

龙州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龙州县志[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743.

灵山县志编撰委员会.灵山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1222.

忻城县志编撰委员会.忻城县志[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809.

阮清平.《隆林汉族》[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246.

黄碧功,谢昌紧.百色七彩风情[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188.

杨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J].社会,2015,35(01):74-91.

白中英.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向度[J].贵州民族研究,2023,44(04):156-161.

李富强,卫彦雄,吕洁.百川归海:百越文化融汇于中华文化的历史图景[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11):170-181.

王斌.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之民间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

付明.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05):158-161.

吴润平.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四川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2):168-173.

广西民族报网.壮族特色体育项目“壮族迪尺”将在南宁各小学推广.[EB/OL].(2015-02-27)[2024-2-19].http://www.gxmzb.net/szb/html/2015-02/27/content_12201.htm.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中华民族实体建设
“共同体”语义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发现”中华民族:从文明帝国到主权国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建构:基础、路径与价值
1931年—194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论四个全面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帕措”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