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4-05-13 12:45李燕燕廖攀然晏心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

李燕燕 廖攀然 晏心平

摘  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从龙舟运动深厚的群众基础、多元的内核品质、独特的育人载体系统阐述龙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新时代龙舟运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需遵循价值认同——知识内化——具象实践的渐进式融入,进而为学生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双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撑,从而进一步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体悟和践行龙舟精神。

关键词:龙舟文化;思政教育;路径;创新

Research on the Logical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Dragon Boat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LI Yanyan  LIAO Panran  YAN Xinping YAN Xinping

(School of Sport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Hubei Province,430205 China)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s, etc. to elaborate the inherent logic of integrating dragon boat culture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its deep-rooted mass foundation, pluralistic kernel quality, and unique educational carrier system. In the new era,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dragon boat sports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follow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value recognition-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concrete practice, whi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dual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understand and practice the spirit of dragon boat.

KeyWords: Dragon boat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Innovation

黨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龙舟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龙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是推进龙舟文化创造性转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1]

1龙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逻辑

龙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主体上可从民俗之维——龙舟运动深厚的群众基础、精神之维——龙舟运动多元的内核品质、实践之维——龙舟运动独特的育人载体,三大维度进行阐释。

1.1民俗之维

龙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背景令人叹为观止。龙舟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底蕴,完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龙舟运动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各种形态的演变,包括娱乐性、纪念性、艺术性和竞技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这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具有民族、民俗和文化特色的民间传统活动[2]。在现代社会,龙舟运动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多种新型活动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龙舟思政课程以龙舟运动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依托,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1.2精神之维

龙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核心价值在于体现爱国精神。这一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在龙舟竞渡中,团队成员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这种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在划船技巧上,更体现在思想认识和情感共鸣上。通过龙舟文化的教育、熏陶,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奋斗精神,增强团结意识,从而带动龙舟技术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

1.3实践之维

思政元素的核心在于思想层面,定位在于政治角度,而其根本目的在于育人。龙舟运动作为一项蕴含丰富思政元素的运动,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已有超过500场龙舟赛事,约3800万人观众数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3]。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中,39所知名高校的77支队伍参赛,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龙舟文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通过龙舟运动这一独特的育人实践活动,生动的达成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立德树人的实践目的。

2龙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龙舟文化的融入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讲述龙舟文化历史故事、探讨其文化内涵以及组织相关文化体验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和具体的学习体验中,更深入地了解龙舟文化的精髓。将龙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一方面使其优秀文化内涵在青年一代中得到有效传播和传承,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实现龙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2.2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

在龙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使其以一种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思政教育的方式,将龙舟文化中蕴含的团队精神、竞争精神、节日庆典等意义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创新性传承的基础。同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这也使得学生们在学习龙舟优秀传统文化时,也能思考这些传统元素如何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从而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传承。

2.3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龙舟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和道德教育资源。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将其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在多个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龙舟文化强调的团队协作和共同努力的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至关重要。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体现,更是社会生活中协作与和谐的重要体现。通过学习龙舟文化,学生们能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在品德上得到提升。其次,龙舟文化中蕴含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它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言放弃,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3龙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价值认同阶段

3.1.1提炼龙舟运动文化的思政教育元素

作为高等教育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龙舟教育不仅需关注龙舟运动技能的学习,还应强调在训练过程中传承爱国主义、坚韧不拔和锐意进取等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屈原既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又是一位民族英雄,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深入挖掘龙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助于实现思政课堂的持续性与多元化发展,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与成效。

3.1.2丰富龙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

通过深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龙舟的发展历程,铭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光辉历史[4],进一步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同时,“龙舟精神”中的奋斗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它激励大学生摒弃贪图享乐等错误思想,树立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百折不挠的正确价值观。

3.2知识内化阶段

3.2.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龙舟文化的育人实效性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需不断挖掘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强化课程的育人效果,自觉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当前,我国龙舟文化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高校教师对龙舟运动和精神了解片面、不够深入[5],因此必须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对龙舟文化的研习,进一步掌握与龙舟相关的历史、文化及龙舟竞渡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各类教学情境中,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指导与服务,全面提升育人能力。

3.2.2注重教育实践引导,将“龙舟精神”融入理论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断改良自身教育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能动性,提升其积极性。同时,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时代背景,将“龙舟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选用富有时代感和大学生共鸣的教学素材,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并弘扬“龙舟精神”。

3.3具象实践阶段

3.3.1搭建龙舟运动参与的多维平台,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自2008年起,教育部启动了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设立了221个分中心,汇聚4.1万门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课程、29.5万条媒体资源,为师生提供便捷、免费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渠道[6]。在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背景下,不仅要重视线下的宣传,更要注重其在网络上的传播。为此,应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专门的网站和微信平台,将龙舟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其“育人”的内涵。

3.3.2优化龙舟运动融入校园的环境,强化思政育人效用

在打造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大力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宣传龙舟精神,使其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将龙舟精神的思想精髓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美化育人环境,还能实现“龙舟精神”育教风、学风、校风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还应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渠道,宣传龙舟文化和营造校园氛围[7],让大學生在龙舟文化活动中提升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3.3.3营造弘扬龙舟文化的社会组织环境,高校多部门协同育人

龙舟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需注重高校内各部门之间进行紧密的协作,实现教育内容、方式以及资源的协同工作。第一,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实效,体育教研室与多部门合作,秉承“体育+思政”的教学方式,发挥协同功能;第二,组织大学生们举办龙舟赛事、学习龙舟运动文化的历史和起源等传播龙舟运动中所蕴含的体育爱国精神;第三,支持龙舟运动队的发展,增强学校龙舟运动影响力,带动运动社团的受关注度;第四,推动特色运动文化建设,凝聚体育精神文化。

4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龙舟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我们需充分认识到龙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来推进。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龙舟活动,亲身体验龙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时磊,陆小黑,陈连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研究——以龙舟文化为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4):468-474.

[2]闫琪.长三角城市龙舟邀请赛品牌培育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22.

[3]辛梦霞.仪式传播视域下的龙舟赛事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31):131-136.

[4]黎日明.“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5]王丽娜.女排精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NO.116(12):30-32.

[6]陈玲玲,杨晓奇,徐传明.国内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资讯,2023,21(3):151-154.

[7]杨溁菘.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的优势、困境与方法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4(2):71-74.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创新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