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真知,“项”未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尝试策略探究

2024-05-17 12:48江苏省宜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魏露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面积区域数学

江苏省宜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魏露萍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新颖且高效的方法。项目化学习是以项目为核心,以任务为平台,聚焦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可以在项目完成时有足够的参与感、体验感,从而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现阶段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显著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具体表现为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框架中,数学是一门难度系数较大的学科,数学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对学生要求较高,包括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抽象能力、解题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等。为此,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以项目为前提,以任务做引领,使得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更深入,数学学习的体验感将得到强化。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特点,灵活筛选和安排项目化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使得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中有新的收获与体验。

(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与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全新的项目化学习模式的构建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项目化学习是以项目为核心,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的强化。项目化学习的搭建重视项目的生成,围绕项目逐步渗透知识要点,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由于项目的搭建并非以知识点为主,而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前提,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更强,自然对于学生的体验感也有积极影响,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多是围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的强化,使得学生可以活学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由于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枯燥,呈现方式单一,导致小学数学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目前被广泛运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将展现出显著效果,推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转型与升级,适应新课标对小学数学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尝试策略

(一)做好项目化学习的选题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考虑如何通过选择来达成问题驱动的目标。即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有充分、全面的了解,获得学生的学习需求状况,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进行主题筛选,确保项目化学习得以实施和展开,完成项目主题的搭建。

具体原则如下:第一,提炼元素。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在选择与该课相关的项目化学习主题时,笔者先列出所有相关元素: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些,为什么要统一面积单位,如何感悟面积单位的大小,长方形面积的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面积和周长的比较,在长方形纸上剪出最大正方形的问题,铁丝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问题,围栏问题,剪纸问题,铺地砖问题,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问题,等等。第二,确定目标。在完成对于数学元素的提炼之后,要确定项目化学习的本质,即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小学生对面积求解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具体目标包括理解面积的本质,会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三,创设情境。对于面积求解的相关知识点,可以搭建问题情境,以情境引领知识的主动探究。当然,问题本身要具备足够的探究价值,如以“如何划分劳动区域”作为项目化学习的主要选题,为后续的项目深化服务。

(二)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

项目化学习以学生的学情为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做好对内容的理性安排。教师要通过探究项目的表现形式,围绕知识盲区进行数学知识的重新安排,让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展示成果。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筛选项目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前期的选题方面选择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确定了该项目的核心本质与内容,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引导学生通过“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等方式,让学生建立对于“面”的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提高估算能力,达成动手实操的具体目标,做到有条理地分析问题。

第二步,问题驱动。在确定基本的项目化内容之后,进入问题的驱动阶段,以新颖的呈现方式将数学知识生动呈现出来,从而展现出项目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问题驱动要结合实际情况精准设置,从而达成驱动目标,助力项目展开。

第三步,搭建任务。在驱动问题的引领下,尝试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项目实践成果。

对项目化学习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学习自觉,让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以枯燥的方式呈现。

(三)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实施

在确定前期的基本选题方向后,进入到项目的实施和推进阶段。该阶段围绕的重点是以项目化学习的推进为抓手,确定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向,深化具体细节。具体实施流程安排如下:

任务一,收集资料,制作信息表。由于围绕的重点是以“劳动区域划分”为主,以面积计算为核心点,提出该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对校园内需要劳动的区域进行测量,包括班级内区域范围、校园内区域范围等等,并考虑到每一个班级的人数情况,以此来获得具体信息资料。前期的信息表的统计一定要准确,所以采取小组的方式展开,对劳动区域进行测量与计算,得出具体信息,以便于后续任务的持续深入和展开。

任务二,绘出劳动区域划分方案。在完成前期对信息资料的统计和整理之后,对具体资料进行搜集与分析,获得相关信息要素,得出具体的信息表。而后,学生要对绘制出的信息进行整理,完成对面积的求解,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完成劳动区域的划分。该过程要求学生以绘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并明确哪一个班级负责的区域,采取“画一画”“算一算”“摆一摆”等方式,让劳动区域的划分更加合理。

任务三,确定班级劳动区域范围。在完成前期的项目化的内容探究之后,进入到具体信息的整理阶段。由于本次的项目化学习是以小组的方式展开,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得到内容的持续深化方案,从实践结果看,效果良好。在确定了基本的面积划分之后,小组采取实操方法完成了劳动区域的合理划分,而后安排小组成员进行项目成果的汇报,即将小组成员计算得出的劳动区域的划分方法进行公布,以便于项目成果的生动展示。由于小组成员选择的计算方式存在差异,得出的结果也各有不同,但计算情况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价依据和评价结果,完成对项目的检验。

从实践结果看,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筛选具体内容,从而实现理性思考与探究,要持续深化具体内容做出分析,得出真实的结果与数据信息,完成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

(四)促进项目化学习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要考虑到项目化学习的具体效果,以增效提质为前提,做好项目的科学筛选。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情况做出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出小学生项目化学习的基本情况。

其一,关注教学素材情况。项目的素材筛选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考虑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兴趣程度,以此来保证数学素材的应用能够推动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深入。对教学素材开展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后续的项目深入情况,从而得出真实的信息反馈与具体结果。其二,关注教学方式。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深入,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前提,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持续深入,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项目实践中来,被项目化学习的内容吸引。其三,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对项目化学习实施全过程开展针对性的评价,及时调整项目的实施方案,落实好具体细节,为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强化服务。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展现出显著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全新的课堂方案的搭建具有广阔前景。基于此,对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全过程进行剖析,生成具有可实践性的全新教学方案。

猜你喜欢
面积区域数学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巧用面积求坐标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