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串联:“双减”视野下小学语文作业导学设计的链路耦合

2024-05-17 12:48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王红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串联导学双减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王红娟

作业导学的设计不仅反映教师对学生学业进程的深度研判,其内容的多寡与过程的调控更对学生学习质量常态提升及能力素养发展趋势产生深远影响。“双减”视野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导学设计,不能只做简单加减计算,更应从主题提炼、素养体系、作用整体等方面综合考量、全域布局、体系推进,将语文作业潜移默化成全体参与者的语文生活,并由此催生缔结指向素养全面提升的学生“生长者联盟”。

一、内外一体:主题串联的一方价值

传统文化视域下,主题串联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集约资源,以跨越语文作业的时空边界聚集任务群,溯源学习本质,打破机械定式,扭转长期以来积重难返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应试化、短视化、功利化三大问题,体现作业过程交互、共享、创造的特质。

(一)“一篇一关联”的生成形式

加德纳曾尖锐地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双减”之下的语文作业之所以要重视导学设计,目的就是基于学习走向搭建好多元化、异质化语文素养实操的对话共同体,以因“题”邀人替代因人设“题”,将篇章内容与作业提升对应关联,互有补充,统筹协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帮助他们获得篇章探索与自我超越间的精准导向。

(二)“一人一世界”的生发方式

导学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一人一世界”奠定学生基于自我的动力生成作业基础,更能汇集作业共同体各自渠道的多样知识信息,以契合每一名独立个体实际需求的认知方式,推动完整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构建和价值共享。“一人一世界”导学方式的创设,关键在于理顺“沟通”“尝试”“实现”等层面的理性认识,以生活参照叠加自由之选,真实推动语文学习场的持续生成。总而言之,一个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肯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

(三)“一群一特色”的生长模式

“一切意识都是对某物的意识。”语文作业导学,目的就是以“一群人”的紧密共进打造平等、平常的生长联盟,以群需求引申生命关怀,以契约精神推动同生共长;“一类人的作业”将独立个体的各具特色的学习资源加以汇集,通过“导”的方式充分融合,单元聚合,以“类”群分,与“一群人”的研修相互补充;“一个人的作业”折射学生个体特定的生长环境、兴趣特长和个性修养等, 通过设计引导个性化发展,疏导分段分层,分导立体评价,催生“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语文学习团队融合新气象。

二、学程拼图:主题串联的一般过程

把握好三个阶段:一是主题的发现和寻找,二是主题的提炼和确定,三是主题的物化和表达。主题串联的完整拼图在于把握好作业导学设计的教育功能,以导向、聚合、自我教育、激励、赋能、引领等充分体现联盟式生长的自由与自在。

(一)开展指向语文生长的内容梳理与素养建构研究

导学设计是科学设定学生学习进度及质量效能把控机制的重要提前量。首先,作业设计要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小学语文学科素质的具体表现在于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能力、语文审美等,语文教育的作用在于真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作业设计目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设置在内涵上保持一致。最后,作业设计应该是提前完成的,教师进行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到作业设计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作业体系,尽量减少学生课后作业的无效负荷。

(二)进行指向素养生长的系统组织与推进方式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在作业设计上的深入思考,应把着力点放在作业设计与儿童生长的有机融合上,通过主题串联系统组织学生自主挖掘作业中丰富的生长内涵。首先,我们要遵循作业对于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把课前预习作业、课中巩固作业和课后延展作业渗透进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其次,还要系统考虑作业设计的关键点,包括且不限于作业完成的目标、作业设计的差异性等,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最后,须在整体上熟悉知识具有的共同特点,有条不紊地整理归纳课程内容,避免遗漏关键知识点,提高作业的适应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即生长”。

(三)组织指向儿童生长的作业形式与作业指导研究

作业改革和创新的成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勾连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不同场景的作业创造空间,通过导学设计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活化思维,冲破课堂、教材、经验等的束缚,将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外,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可以描绘自己内心境界的生活工具。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风俗,当教师完成这一单元的基本教学任务后,就可以布置相应作业,如完成单元手抄报。如果学生独立进行制作,不仅难度大,还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把全班同学划分为4 ~6 人的不同组别,一个组只需要完成一份手抄报。由学生自选项目负责人具体组织划分任务板块,例如绘画板块、写作板块等,让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各自彰显特性的舞台,并通过交往合作达成高质量作业的群体表达。

“双减”背景下,我们以作业导学的目标与预期研究典型个案,以发展描述的架构来组织研究,通过对样本的参照丰富成果积累,借助案例研究的数据开展抽象和归纳,将作业导学的主题串联打造成一项日进日新的学生素养提高系统工程,勾勒描摹减负增效最终目标的双向奔赴。

三、脉络显影:主题串联的N 条路径

N 条路径是指与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与学科目标、内容、方式等的整合,与不同规格及方式的契合:微型、中型、大型导学模式创新,与媒介资源的创造运用,读图时代的现实促动、视知觉心理的理论与实践、新媒介的特点与情感认知等过程的本质相契合,场景视域的再生打造等等。

(一)个性化体验下的主题创新群落聚集

包括架构生活关照的创新感性主题群,生成学科价值的创新理性主题群,建立素养提升的创新结构主题群。依据对学生语文学习需求、语文基础、个人兴趣等的分析比对,教师可以相应串联不同层级的作业主题,以个性化学习打造主题群落。和刻板、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传统模式相比,具有层次化特征的作业导学主题串联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不同学生的作业习得,进而完成“培优、提中、促低”的素养提升基本目标。

举例来说,六年级下册第14 课《文言文两则》,教师可以将作业主题划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文”主题,二是“做”主题。“文”主题体现弹性作业布置的要求,尊重不同学力学生的自主选择,但有明确的素养要求,特别是熟读文章基础上的理解、背诵、默写等。“做”主题突出实践,根据学生自由组团的实践体验,开展不同组别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今人与古人之间的充分对话,进而增强学生学语文的能力。两大板块在推进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障碍划分相应聚生群落,以此提高学习效能,增进学习情感,扩展素养空间。

(二)混合式开发中的作业内容集合定制

一是构建开放的局域性主题创新资源生长地,二是形成自主的互动型主题创新资源探究园,三是打造动态的循环式主题创新资源生命体。语文教学不应该也不能只是局限在教材中,作业同样需要和生活紧密关联,以混合式内容开发的集合定制,为不同学生打通其各自知识和生活联系的通道提供可能。

以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课文中大量运用人格化写作方法,通过活泼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声音:风声、水声、动物的叫声等,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这是对学生的自然启蒙。所以,教师在设计课程作业的时候可以着力于延伸课文主题,用“自然的声音”来设计作业的系列主题,让学生在课后走进自然、搜寻生活,可以用手机、相机等设备收录声音,还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描述,不规定形式,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混合式开发的要义就是要集中体现学无定法,而内容的集合定制又能时时兼顾学生个性需求。

(三)生长性境遇里的导学评价进阶支撑

我们可以通过分层化导学评价提高学习品质,通过生活化导学评价提升语文素养,通过合作型导学评价增强团队意识,通过整体性导学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关键是以导学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以导学辅助学生进一步自主化解纵深学习的障碍,以导学夯实学生进一步实现素养生长的基础。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根据教材内容,秉持大单元教学的理念设计和确立教学及作业目标。教师要挖掘教材特点,根据单元情况设计单元作业,不仅需要尽量突出教学目标设计导向的效果,更要注重根据文章内容对目标的细化和分解,并通过预定和即时的两类评价提供学生语文生长的进阶支撑。结合对作品的写作手法和特点等进行考查基础上的必要讲解,闭环导学的过程管理,保证巩固延伸作业的良好效果。

又如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教学《浪淘沙》,要求学生对诗词的基本含义有所了解,并做到疏通字词,从诗中感受黄河的汹涌和磅礴,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布置“思维导图”的导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了解黄河,以具体的故事情节为基础,把重要诗句誊抄到思维导图上,并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黄河。思维导图上还可以写下阅读诗词的切身感受,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课前教师组织学生举办作品展评会,针对不同板块,侧重不同重点,激发主动性,彰显综合性,让语文作业真正挣脱传统模式的桎梏,开发多功能评价支撑,提供给学生新颖有趣的多重体验。总而言之,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教师应该站在生长性境遇营构的视角,借助作业过程的检验考查巩固学生学习的综合成果,提高全程演进的针对性和达成度,努力实现每一篇章的减负目标。

“凡物适于外境界者存,不适于外境界者灭。”实施“双减”政策,是为了回归生命常态,回归教育本质,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以主题串联的作业导学设计为突破口,努力践行“双减”目标,是时代赋予的任务,更是对教育本真的一份坚守。

猜你喜欢
串联导学双减
用提问来串联吧
用提问来串联吧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