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政府的冒险性和软弱性

1961-08-16 03:35辛丁
中国青年 1961年17期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冒险

辛丁

肯尼迪上台半年多了。半年多以来的许多事实向全世界表明,肯尼迪政府比它的前任艾森豪威尔政府更具有冒险性,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更大的软弱性。

在肯尼迪上台的时候,美国的资产阶级报刊把他称誊为“有信心的冷战战士”,宣传他“大胆”、“果断”、“怀着少壮者的热情”,总之,是一位“年青有为的总统”。肯尼迪自己也是雄心勃勃,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样子。他不但鼓吹发挥所谓“新边疆的开拓精神”,而且叫嚷“不管任何代价和危险”去“取得成功”。这些捧场和自我吹嘘的言论,正说明了肯尼迪从一开始就决定了采取冒险性的政策。

半年多以来,肯尼迪干出了许多艾森豪威尔所不敢干的事情。

肯尼迪为了要重振美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尽快弥合美国同苏联之间的导弹差距,大大加速美国的扩军步伐。他上台以后,三番四次要求追加军事拨款,把美国的军事预算从艾森豪威尔提出的四百二十九亿美元增加到四百七十五亿美元。肯尼迪在扩军备战上面,不仅规模比他的前任大,而且范围也比他的前任更广。艾森豪威尔当政的年代,一直是着重发展导弹武器,准备全面战争;而肯尼迪却强调要准备“一切战争”,“不管是全面的还是有限的,核的还是常规的,大的还是小的”。他主张在积极发展导弹的同时,大力扩充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特别是扩展所谓“特种部队”,来进行“有限战争”。

艾森豪威尔政府实行的是“战争边缘”战略,把美国的侵略政策建立在“大规模报复”和“全面核战争”的威胁的基础上。肯尼迪则认为这种“战争边缘”战略不足以“遏止共产主义”和“促进自由事业”。他把“有限战争”看作是美国导弹落后的年代中一桩有效的法宝。他要用“有限战争”的战略来代替艾森豪威尔的“战争边缘”的战略。

关于“有限战争”的“好处”,肯尼迪自己以及美国的一些“军事战略家”如基辛格、奥斯古德之流,都曾公开宣扬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在“全面核战争”战略已经不能有效地为美国侵略目的服务的情况下,“有限战争”是美国以不太高的代价控制欧亚大陆地区的唯一手段;(二)可以利用“有限战争”镇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三)“有限战争”是能够从美国工业潜力中得到最大战略利益的一种战争形式,是消耗社会主义国家资源的最好手段;(四)可以利用“有限战争”维持国际紧张局势,以便说服老百姓负担巨大的军事费用;(五)可以使美国的战斗部队不断受到训练并经常处于准备作战状态;(六)可以胁迫美国的“盟国”追随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有助于维系西方集团的团结;(七)扩充常规军备和使之现代化,可以刺激美国的经济和帮助肯尼迪的复苏计划。

正是在这样一种战略思想指导下,肯尼迪不止一次企图发动所谓“灌木林火式”的战争。他上台后,就竭力扩大老挝的内战,并打算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他借刀杀害了卢蒙巴,阴谋用武力独吞刚果。他利用雇佣军向古巴发动了武装入侵,并企图派遣美国军队参与推翻古巴革命政府的行动。最近他又利用所谓“柏林危机”,叫嚷要在西柏林进行局部的“军事摊牌”。许多这些军事冒险,都是艾森豪威尔政府想做而未敢做的。我们说肯尼迪更加危险,主要正是指他的这种赌徒式的冒险行径。因为艾森豪威尔的“战争边缘”战略,虽然是够危险的,但究竟还有个边,而肯尼迪的“有限战争”战略,使得世界不断发生武装冲突,而且谁也无法保险他所发动的这种战争只限制在有限的规模,不会发展成为全面的核战争。

肯尼迪一边实行冒险政策,一边又玩弄“和平战略”。他上台以后,一直把自己装扮成‘和平的爱好者,企图使人相信,他愿意跟社会主义国家“和解”,谋求通过谈判而不是诉诸武力来解决国际争端。他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人民,更是极力装出一付悲天悯人的样子,表示同情和支持他们的革命运动,标榜尊重新兴国家采取“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并且搞了许多骗人的新花样,什么“粮食用于和平”啦,什么“争取进步联盟”啦,什么“和平队”啦,什么“攀亲戚运动”啦,五光十色,不一而足,以此来掩饰美国的新殖民主义,缓和一切被压迫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正是由于肯尼迪在玩弄“一手抓橄榄枝,一手抓箭”的两手策略方面,比艾森豪威尔更加阴险,

更加狡猾,因而也就比艾森豪威尔更加危险。

但是半年多以来的事实证明,肯尼迪施展他的两手策略,并没有能够挽救美帝国主义的困境,没有能够实现美国统治集团对他所寄予的厚望。肯尼迪政府重振美国实力的企图并未能如愿以偿;它的“有限战争”的战略,在几个月中遭到了比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战争边缘”战略更惨重的挫折和失败;肯尼迪的“和平”骗局,又被他的一系列冒险活动所揭穿,比艾森豪威尔的“和平”骗局破产得更快。肯尼迪处处想干一埸,结果却是处处碰得头破血流,因而完全暴露出了他的软弱性。

尽管肯尼迪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要争取时间在导弹武器方面赶上苏联,但是却并未能使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导弹差距有所缩短,苏联载人宇宙飞船一再成功地遨游太空,表明了在火箭技术方面,美国是更远地落在后面。同时由于肯尼迪在扩军备战的尽情挥霍,已造成了美国严重的财政危机。

肯尼迪的“有限战争”战略,也是流年不利。肯尼迪在老挝的赌博落得个惨败,美国所武装的老挝叛军在战埸上节节败退,因而不得不同意举行日内瓦会议来和平解决老挝问题。他派往古巴的雇佣军,在七十二个小时之内就全军复没,而且招致了全世界的谴责,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他在“柏林问题”上进行的战争威胁,并没有能吓倒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莫奈何不敢关闭谈判之门。

肯尼迪政府的软弱性,并不只是表现在它的冒险政策连遭挫败上面,而且还表现在它的冒险行动碰壁以后,政策混乱,张惶失措。这在美国入侵古巴失败后暴露得最为明显。当时美国雇佣军复灭的“噩耗”从加勒比海传到华盛顿,肯尼迪束手无策,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陷于一团混乱。白宫连日召开紧急会议,也是七嘴八舌。有的人认为“对古巴的行动是犯了一次错误”,有的人认为不能就此罢休,有的人主张“由古巴难民发动一次新的反卡斯特罗的攻势”,有的人主张美国直接出兵打救雇佣军。在这种意见纷纭的情况下,肯尼迪也举棋不定。他终于因为慑于古巴人民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强大力量,未敢投下更大的赌注,派出美国军队去参与侵略行动,而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冒险计划可悲地破产。在老挝的情况也是这样。肯尼迪政府不愿意开日内瓦会议,但又不得不同意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举行了,它又怕承担了保证老挝的独立和中立以后,将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得美国在东南亚的整个侵略阵线发生动摇,因而竭力想阻挠会议的顺利进行。然而这种做法使得美国陷于十分孤立。肯尼迪政府企图待机重新燃超老挝的战火,在战埸上取得在会议桌上没有取得的东西,但是又没有把握,害怕将会输得更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一会儿表示要谈判,一会儿想逃避谈判,一会儿表示赞成“中立”,一会儿又反对“中立”,自相矛盾,极其被动。肯尼迪政府最近在西柏林问题上的表现又何尝不是这样?它捏造了所谓“柏林危机”,煽动战争歇斯底里,调兵遣将,剑拔弩张,并加紧利用西柏林进行挑衅活动,硬想要较量一番的样子。但是当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坚定的立埸,不为它的战争威胁所吓倒,肯尼迪政府就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它要想诉诸武力,又感到力不从心;要想同意谈判,又感觉所处地位不利。因此,它一会儿准备下动员令,要进行“军事摊牌”;一会儿又表示愿意谈判;一会儿又说西方国家在西柏林的权利是无可谈判的,真是狼狈万状。

对于肯尼迪的这种又冒险又软弱的表现,连西方国家的许多报刊也禁不住加以冷嘲热讽,埋怨他“鲁莽”、“急躁”、“缺乏强硬的品质”,说肯尼迪政府“宣传得很多的锐气已经开始显得有点灰溜溜了”。而在美国国内,由于肯尼迪的侵略政策一再遭到失败,甚至在基本战略的问题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美国高级官员中有一派人,主张放弃“有限战争”的战略,他们认为“美国不能在共产党有着巨大的人力和战略的条件的情况下,在那里赢得有限战争”,强调美国应该从一埸无胜利希望的战斗中摆脱出来。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更是公开大声疾呼:肯尼迪政府必须对它的军事策略进行“真正是痛苦的重新估计”。这正好说明,肯尼迪上台半年多的所作所为,已使得自己失尽人心,丧尽威信。

肯尼迪政府的冒险性和软弱性,都是它在客观形势下的必然产物。肯尼迪政府所面对的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国际形势,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空前强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殖民主义体系濒于瓦解,帝国主义阵营加速走向四分五裂的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已日暮途穷,美国国内更是经济和政治危机严重,困难重重。美国统治集团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对他们极为不利的历史时刻,把肯尼迪送上白宫的,希望他不仅要“遏制共产主义”,而且要“促进自由事业”;说得明白点,就是不仅希望他能够保住美帝国主义的阵地,而且要把阵地推进。这也就是说,肯尼迪政府比艾森豪威尔的本钱更小,而它却要干比艾森豪威尔更大的买卖。正是因为肯尼迪越是感到自己“实力”虚弱,形势不利,他就越经乞灵于更多的冒险。另一方面,肯尼迪越是不顾客观形势,胆大妄为,他就必然遭到越多的挫折和失败。它越是冒险就越加暴露自己的虚弱本质;它越是失败就越是想用冒险来挽救自己的失败。这正是完全符合“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一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共同规律的。

必须指出,虽然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一样,有着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但是它从来不会是处处示弱的。相反的,它总是欺弱怕强。只有当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遭到了打击,它的虚弱本质才会暴露出来。我们所看到的肯尼迪政府的软弱性,是它的冒险活动碰了壁然后现出的。因此对于世界各国人民来说,在认识了肯尼迪政府的冒险性和软弱性之后,既不应当对它产生畏惧,也不应当对它产生麻痹,而是牢牢地掌握着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对敌斗争的策略思想: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各国人民必须提高警惕,加强团结,同以肯尼迪政府为代表的美帝国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肯尼迪政府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遭到彻底的失败。

猜你喜欢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冒险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在冒险中成长——《壁橱里的冒险》
狡猾是一种冒险
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肌电图对比研究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
小艾森豪威尔的“败局”
艾森豪威尔下棋
肯尼迪情妇出书大爆风流事
艾森豪威尔为何不进军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