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者必善问

1982-08-28 05:46赵忠心
中国青年 1982年10期
关键词:间接经验融会贯通出题

赵忠心

俗话说:“学问,学问,勤学好问”。

我国宋朝时的教育家朱熹,对于读书学习的整个进程,做过非常精辟的描述。他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种说法,颇有道理。读书学习的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知与不知的矛盾。从不知到知,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国古代许多学问家都极力提倡“勤学好问”,“学则需疑”。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能不能提出问题来,反映学生是不是认真学了;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判断学生学得是深是浅。我国科学家茅以升先生,六十年前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书时,一反中外教育史上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考试方法,别出心裁地采用“学生出题,由老师回答”的考试方法。其评分标准,是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而定:提出的问题有意义或比较深,则多给分;提出的问题比较浅,就少给分。遇到学生提不出问题,则让其他同学提问题,由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回答问题,答对了给满分,答不上来就记零分。这样,就可以考察出哪些学生学得好,哪些学生学得不好;哪些学生是因为都掌握了而无问题可提,哪些学生是因为学得太浅而连问题都提不出来。实践证明,这种以考察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来判断学生学习好坏的方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那么,自学中怎样才能提出问题来呢?

除了要有追求真理,刻苦钻研的精神,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是:

第一,要钩玄提要。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指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意思是说,读叙事性的文章,一定要掌握它的要领;读论说性的文章,一定要抓住它的中心思想。“钩玄提要”就是要进行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的工作,这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我们有些青年读书学习,所以发现不了问题,往往是只求表面懂得,读书不求甚解造成的。

第二,要融会贯通。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本身的逻辑体系,各部分组织之间都有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必须把学过的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索。当我们在把一个个概念和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中,当我们在寻找那些杂乱无章的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内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概念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或是知识本身的“漏洞”,这也就有问题可提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

书本知识,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前人来说,可能是直接经验;而对我们来说,则只是间接经验。要把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就必须联系实际。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就会发现矛盾和问题。有些人读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这样读书,既不可能真正弄懂弄通,也往往无问题可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习的深入。正如我国清代学者刘开说的那样:“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正好学者也。”

猜你喜欢
间接经验融会贯通出题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例谈概率知识综合问题
成功创业就业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权衡比较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活动的经验本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哲学解读
数学教学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棉和绵
知识传递、融会贯通、拓展创造——视唱练耳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