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实际出发

1984-07-15 05:54李仁芝
读书 1984年8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国情战略

李仁芝

在近几年关于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研究过程中,发展战略被引进我国。探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学说,成为学术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近出版的由刘国光同志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一书,就是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探讨中国经济建设之路的新的尝试。本书是在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写成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浓郁的中国气息,读后使人倍感亲切。

首先,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立足国情是制定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

所谓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根据对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的估量,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所要经历的阶段,以及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要采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它涉及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而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只能源于对我国国情的准确判断。作者在本书中反复论证,只有摸清国情,深知它的历史和现状,洞悉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看清它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

历史的教训应当汲取。作者在本书中,援引了大量事实,说明我国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之所以多次遭受挫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战略决策方面一再发生“左”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上要求过急,政策偏激,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投资规模。归纳起来一句话,就是在确立战略目标和战略途径上离开了我国的国情。可见,制定和实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否从国情出发,这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其次,作者根据我国国情,对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战略问题上,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拨乱反正,使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对此,作者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论述,并进而谈到由于经济发展战略有了转变,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这条新路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如既注意经济增长,又不忽视人民生活;既鼓励劳动致富,又防止贫富悬殊;既对外开放并积极利用外资,又谨防陷入外债泥坑;等等。

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确定以后,随之而来的是要解决实现目标的途径问题。作者认为,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其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又是实现适当速度和最优比例的核心问题。作者又认为,实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的战略目标,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从以外延方式为主逐步走向以内涵方式为主,并使两者结合起来。作者还提出了我国要坚持相对平衡发展的战略。这种平衡发展既不是不分轻重缓急的齐头并进,也不是四平八稳的机械平衡。这些都是作者在调查国情、借鉴外国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些设想,对于我国经济学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三,作者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量的预测。书中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积累与消费、劳动就业、智力投资,等等方面都做了积极而又可行的预测。这些都是作者在综合分析大量资料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作者笔锋所及无不紧扣当前我国这一基本特征。这正是本书令人信服的精华所在。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刘国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一月第一版,2.30元)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国情战略
新形势下公路交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发展探索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家国情?家国梦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研究
韩新政府清算国情院七大弊案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关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苏斯特干港的战略地位及经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