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今之变”

1986-07-15 05:54施议对
读书 1986年11期
关键词:文史吴先生胡适

施议对

《罗音室学术论著》(以下简称《论著》)是吴世昌先生五十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的初步结集(不包括红学论著及其它已经结集的专著),全书共四卷,即《文史杂著》《词学论丛》《序跋之属》《时论杂著》四卷,约一百万字。现在已出版的是《论著》的第一卷《文史杂著》。

《文史杂著》收入学术论文二十六篇,依类划归八组。这卷论文,内容丰富,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文史领域的各个方面:有古代经籍的训诂发明,甲骨文和金文的考释,古代社会风俗以及古今文学的比较研究,古典诗歌、乐府中问题以及宗教学问题的探讨、敦煌学中有关资料的考订以及旧中国丧失文物的调查报告,并有关于生物学中“条件反射”的专论。这些论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能立足于文史研究的前哨阵地,为人们提供新的东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论著》开卷第一篇《释<书><诗>之“诞”》,作于一九二九年,发表于一九三○年的《燕京学报》第八期,时作者正在燕京大学英文系二年级读书。胡适见到此文,颇为惊动,曾在《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中加以引述,说:

又如《诗》《书》里常用的“诞”字,古训作“大”,固是荒谬;世俗用作“诞生”解,固是更荒谬,然而王引之《经传释词》里解作“发语词”,也还不能叫人明白这个字的文法作用。燕京大学的吴世昌先生释“诞”为“当”,然后我们懂得“诞弥厥月”就是当怀胎足月之时;“诞之陋巷”、“诞之平林”,就是当把他放在陋巷平林之时。这样说去,才可以算是认得这个字了。(见《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下册第546页。)胡适将吴先生与当时的经学权威王国维、杨树达相提并论,认为是当代研究古代经书之有成就者。吴先生此说,在当时是个创见,现在已成为定论。

《诗与语音》也是五十年前旧作,它所探讨的问题不仅是当时诗坛上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至今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这篇论文至今仍有生命力。

《略论中国古代俯身葬问题》是作者依据古文献对于俯身葬现象进行的人类学研究;吴先生以为这是一种“镇压死者的巫术”。作者的解释,解决了李济、梁思永等在半个世纪以前已经发现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一解释也纠正了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所出现的差错(一九七二年《文物》第七期所刊《汉阳陵附近钳徒墓的发现》误将“俯身”断为“仰身”)。另一篇考古学论文《殷墟卜辞“多介父”考释》,用古音学的材料证明“多介父”即后世之“诸父”,并用人类学的观点解释“多介父”与奴隶制社会婚姻制度的关系,为《周易》中的《归妹》卦辞作了科学的诂解,从而订正了许多专家对这一问题的误说。此外,还有关于生物学中“条件反射”的论文,从中国古代文献中发掘出大量事例,证明远在巴甫洛夫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就已发现了动物的“条件反射”现象,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此说填补了李约瑟博士《中国科技史》生物学卷中的一段空白。

最近几年,吴世昌先生在文学研究方面发表的《<秦女休行>本事探源——兼批胡适对此诗的错误推测》以及《重新评价历史人物——试论韩愈其人》二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前一篇论文探寻秦女休故事的来源,指出:《秦女休行》乃“秦地女囚被赦之歌”。论文澄清了一千七百多年来人们对于“秦女休”这个故事名称的错误理解以及对于左延年、傅玄所作诗篇的错误解释,为我国文学史解决了一大疑案。后一篇论文重新评价韩愈,不仅在于推倒所谓“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这一千年定论,而且勇于向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世俗观念开战,如批判韩愈以“龙”“马”自誓所产生的副作用,以为一个人的成败,不能完全归之于社会。等等。

吴世昌先生的《文史杂著》在学术观点上独树一帜,这和他的治学主张是相一致的。吴先生治学特别强调创新,即主张:言前人之所未能言,发前人之所未敢发。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有新的见解、新的发明,否则不轻易动笔。他对于每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也都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而是能够“通古今之变”,并能涉足其它领域,借助于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交叉研究、比较研究,所以他所得出的结论,往往都是新颖、独特的。同时,在语言风格上,吴世昌先生的论著也是很有特色的。吴先生的文章,既有严肃的科学性,又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不同于一般枯燥乏味的考据文字,读之令人昏昏欲睡,也不同于故作惊人之论、实际毫无新意的长篇大论,读之令人失望。如《魏晋风流与私家园林》一文,材料翔实,文笔风趣,既是一篇说服力很强的考据文章,又是一篇益人心智的小品文。吴世昌先生的文章,内容丰富,情辞兼美,不仅为文史研究增添了新的知识,而且在方法论上也将给读者予有益的启示。

(《罗音室学术论著》第一卷《文史杂著》,吴世昌著,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一九八四年九月第一版,[精]5.20元)

猜你喜欢
文史吴先生胡适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黄侃妙试胡适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微笑受害者
胡适的星期日
略谈文史互证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