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两难困境”

1986-08-20 04:03丰文
中国青年 1986年9期
关键词:干活儿商品经济两难

丰文

就目前经济改革所提出的问题来看,走出“两难困境”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当务之急。

何谓“两难困境”?请读两段对话:

某干部:我们要向老张学习。社队企业请他当技术指导,但他重金聘请不动摇,一心在车间里干重活、拿小钱。这是我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经济学家:未必可贺。既然有人不惜重金来聘,就说明老张属人才“稀缺资源”;他呆在你们厂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别人那里有了他又会使效益大增。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这并不是好事。如果他应聘前去,一可以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最优)配置;二可以帮助那家小厂增产增效益;三可以增加他个人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四不会影响你们厂的正常生产。既然这样,为什么要颂扬此事呢?

某干部:他不向钱看,安心本职工作,觉悟高思想正,当然应该表扬。

经济学家:你有你的道理。可是你们厂多了一个精神文明标兵,从社会的角度看却意味着放弃合理配置资源的一个机会,牺牲经济效益,因而是不明智的。

记者:老李,你是老党员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企业里“向钱看”的倾向的?

老李:我说不大好,确实感到为难:从党员这方面讲,应该不计较钱,多干活儿少拿钱,有时甚至不拿钱。可是报纸上宣传改革,说要按劳分配,把报酬与贡献挂钩,干得多,挣得多。我想多干活儿一方面对得起国家,另一方面也多拿点钱。可支书对我说,这样盯着钱不行,要讲理想、讲精神文明,不计报酬地为党工作。我弄不明白,好象要理想、要精神文明就不能要钱;要改革、要按劳分配,就可以要钱。谁都有理。

记者:其他人也有你这种苦恼吗?

老李:我听见有的老劳模发牢骚:“光干,劳而不得,这就好,有觉悟,是精神文明。可多劳应多得,这是社会主义的谱呀,怎么不算数了呢?”

显然,目前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正面临着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要么坚持某些“精神文明”、牺牲效率或使经济行为变态;要么坚持改革、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排斥和这种精神相抵触的某些“精神文明”的原则。这两方面无论坚持哪一方,似乎都会妨害另一方。这就是“两难困境”。现实中类似的难题不少。

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最迫切的任务莫过于从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出发,使精神文明建设尽快走出“两难困境”。

我想唯一的“坦途”是:立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屏弃与修正使我们陷入“两难”的某些观念和原则。只有这样,经济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在目标选择与价值判断等一系列方面取得一致。例如,发展商品经济,人与人的关系将更多地受经济利益即金钱的约束。从现代化的过程看,由此发展起来的“金钱关系”,是理所当然的。它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平等,使行政特权在货币尺度面前退缩,使人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如果从这一角度理解并宣传“金钱关系”,“两难”就成了“两易”。

于是,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为建立和完善新的经济体制铺平道路,为新的生产力鸣锣开道,促进改革和开放。

猜你喜欢
干活儿商品经济两难
我看交子的起源
两难
Helping kids“heal”
厨师请吃饭
两难的选择
小拇指的自述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浅析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商品经济浪潮下明末“鬏髻”的嬗变
煤价上下两难四季度或维持窄幅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