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腾飞和我们

1988-07-15 01:07于浩成
读书 1988年2期
关键词:文明科学传统

于浩成

日本列岛从明治维新开始改革算起的上百年来的发展过程,在发达工业国家发展史中堪称奇迹。这一奇迹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国内外都有不少人在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有人说,这是由于日本奉行了“儒教资本主义”的缘故,国内也有人说日本兴盛的原因就在于她保持和发扬了早年历史上吸收的中国传统文化,足以救治美英等国现代西方文明之弊失。笔者最近在火车的软席包厢里还听到几位干部议论说,日本企业不用开除工人的威胁手段来刺激工人的劳动热情,工人都以厂社为家,这合乎中国古代儒家的主张。可是,一位八十年代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梁策,在他所著《日本之谜——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一书中,却告诉我们另一种看法:“踏上日本的国土,无论是那云阁飞檐的中国传统式建筑,还是那以中国古代服装为模本的和服,无论是那装饰房间的字画挂轴,还是在家里迎接客人时跪拜的礼节,都会使人感觉到,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流动着中国文化的血液。这一点,是所有进入日本的外国人都能感觉到的。然而,除了这种中国文化的印迹外,我在日本生活的两年中体会更深的是,在现代日本社会中,不仅到处可见西方现代文明的形形色色,而且在这种现代化文明的深处,许多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为标志的西方近代文明的断壁残石还历历可寻。可以说,西方近代文明是日本现代社会的基石。”(第28页)

认为“西方近代文明是日本现代社会的基石”,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材料。

作者从许多日本见闻中了解到日本民族进入近代以来,显然曾经接受并消化了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标志的近代思想。正象东京大学一位教授在一次关于近代思想的讨论会上所说的“近代思想的主要标志是人的自我发现,自我确认,自我尊重”。其意义在于把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使人性的地位得到了承认,人性的解放,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意义所在。作者认为:“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标志着巨大的社会进步,它是人类走向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先声,使人类开始理直气壮地去追求幸福,为之不懈斗争,发挥无穷的创造力,创造出了今天的现代文明。”(37页)用作者引用革命导师恩格斯对欧洲文艺复兴的评价来说,就是“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55页)

日本今天的进步,不但不是什么儒家思想同现代化科学技术结合的结果,而且恰恰相反,正是扬弃了中国传统文化,即儒教道德观、经学思想规范的结果。作者说,“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一场把日本民族从落后的东方式的中世纪中解放出来,接受近代文明的重大社会变革。它不仅引进西方的技术文明,殖产兴业,开工厂,建铁路,开矿山,而且借鉴、学习西方的文物制度,也就是说,它是把西方的近代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引进的。”(37页)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所接受的西方近代文明主要有两个内容,一个是重实证的科学思想;另一个就是人文主义思想。其实,这两个内容也就是我国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当时称之为赛先生与德先生的科学与民主。不过,日本由于统治者的倡导,接受了以科学和民主为其主要内容的西方近代文明,而中国则由于统治者的抗拒而未能接受下来。

作者以相当篇幅论述日本破除中国儒教的经学思想规范,从经学思想文化传统中解脱出来,树立科学的思想规范,是实现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明治维新出现了对经学思想规范的第一次冲击,一批熟悉西方文化的追求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对经学思想规范进行了反省、批判,他们认为东洋诸国虽然自认为有固有的文明,然而自古以来,科学思想却不发达,日本要想成为文明国家就必须输入、培养科学思想,根除迷信,作者认为日本革新思想家们这些思想是十分卓越的,他们用近代文明的光辉驱散了日本民族思想上的遮云罩雾,使人们耳目为之一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它使日本人第一次看到了科学思想规范的光辉。明治维新时期风行这些开明的思想,使日本民族在“文明开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日本之谜》一书在宣示给我们上述这些历史的奥秘时,并不限于只讲些枯燥的大道理,而是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事实。例如作者通过他所在的大学,人们对于一个留着惊人的长发的男生的宽容态度,说明日本这种社会风气体现对人的观念的尊重,解除对于人的个性的束缚使其得到自由的健康的发展,是人类自进入近代社会以来的巨大进步,也是近代文明区别于中世纪的重要标志。而才能是与个人的个性的发挥和伸展联系在一起的。

又如,日本人在经历了百年来从经学思想到科学思想的解放过程以后,他们在对待科学研究上一向是采取某种宽容态度的。日本在战后的几十年中,从来没有批判过任何一门科学,象数理逻辑和控制论这样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新科学曾在苏联遭到厄运,被批判为“唯心主义”,“伪科学”的事情在日本从来也没有发生过。即使再极端的学说,也没有受到来自固有原则和概念的批判。正确的科学改革应该立足于扶植创新而不是“禁止谬说”,应该保护那些在当时看来荒诞而将来可能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看来,现代日本人是真正吸取了这一教训的。日本对待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也有一种特有的宽容态度,这种宽容态度带来了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多样性。例如,在现代日本民族中,同时存在着几种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和日本土生土长的神道教,但这几种宗教在世界其他各地可能是对立的,不能共存的,但在日本却能相安无事,各得其所。在住居文化方面,既有“日本间”,又有“洋间”;在服装文化方面,既可以看见笔挺、庄重的西装和各种流行的摩登时装,同时又可以看见以中国古代服装为模本的日本传统的和服,二者兼容并美;在饮食文化方面,既有西式餐厅,也有日本式的菜馆,同时还有高挂着“中华料理”招牌的中国式饭店,如此等等。正是由于现代日本人的多维价值观模式,使得他们在广泛的思想文化领域都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因此,日本最善于吸收他国、他民族之所长,将自己既置身于世界先进文明潮流之中,也使某些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作者从日本能够使东方传统文化与欧美近现代文化很好结合的现实出发,并从同中国的比较中,得出了两个可以说成是结论性的意见:

一是传统可以成为包袱,也可以成为财富。同样一种传统的东西,如果在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系统中,它只能加强传统文化的封闭性与保守性;然而,一旦传统文化的束缚被打破,当它在一个新的更大的文化系统中成为一个组成部分时,它会在这个系统中获得全新的意义,成为有益的东西,正象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日本社会所起的作用一样。因此,传统,当它坚持它的统治地位而排斥新的文明时,应该给予清算,而一旦新的文化成为主流时,它的某些东西又应该成为新文明的补充而存在。对我们来说,不是不要传统,而是不要传统的统治;

二是人类文化的发展规律似乎与生物界的某种发展规律相似。人类文化的发展似乎也顺应着“近亲繁殖”会产生“退化”,而“杂交”则产生“优势”的规律。所谓现代日本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别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欧美文化融合的表现,恰恰是这一点给日本列岛带来了发展的巨大力量。日本不仅有欧美式政治上的法制体制和经济上的市场体制,还有中国传统式的社会组织力量;不仅有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发挥人的自主创造性才能,还有中国传统的观念以保证整体的统一。也就是说日本之所以在发展能力方面不逊于欧美,是因为它很好地吸收了欧洲的文化;而日本之所以不同于欧美,乃至超过欧美,则是因为它又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在全书最后一段的结束语,我以为是值得一读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得今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仍有幸能引祖先的成就以为荣耀。然而放眼世界,看看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二十世纪的今天,看看我们与发达国家间的巨大差距,看看我们所处的整个国际环境的格局,我们必须承认,根基深厚的传统,由于它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在许多方面已经成为障碍我们前进的沉重包袱。如果不从这种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实现现代化是决不可能的。而悠久的历史所形成的深厚传统,只有它的束缚被打破时,也才能成为使现代文明增强活力的更加深沉的因素。”(第214—215页)

一九八七年八月一日于辽宁兴城

(《日本之谜》,梁策著,“传统与变革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第一版,1.20元)

猜你喜欢
文明科学传统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对不文明说“不”
少年力斗传统
文明歌
科学拔牙
清明节的传统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