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往的艺术

1990-12-30 06:51
祝您健康 1990年6期
关键词:医患医生交流

何 伦

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需要讲究艺术,在具有特殊性的医患关系中,同样需要讲究交往的艺术。医生需要有一套与病人交往的技艺和知识,病人也应该了解同医生打交道的艺术。一般来说,准舒找医生看病的人,或正住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人,均有同医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但如何实现这一良好愿望,却常常一筹莫展。当然,需要首先说明的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也是医生的义务之一。作为患者,应如何同医生打交道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同医生打交道的艺术。

1,了解医生的心理。在医患交往中,医生有着具有专业特色的心理状态。就目前我国的医生而言,常持有这样几种心理:其一是权威心理。医生往往认为他们在医患交往中有绝对的权力,在做某些医疗决定时更是如此。其二是表现心理。医生往往希望通过诊治活动来表现自己的医疗水平,证明自己是有经验、有水平的,是值得信赖和尊敬的。当然医生心理还有责任型和淡漠型等等,但前述两种具有普遍性,并多多少少存在于各类医生身上。只有了解了你所相处的医生的心理状态,你才能与之融洽相处。如对于权威心理较强的医生,当你向他们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对治疗表示异议时,表达一定要婉转。激烈的言词往往会伤害医生的自尊心。再如对于表现心理较强的医生,更应多说一些赞许的话。若对诊疗有看法,也应先肯定一些,再提出自己的意见。然而对于那些为数不多的持淡漠心理状态的医生,恐怕任何艺术也无济于事,唯有唤醒他们的责任心。

2,良好的病人形象。在社会交往中,自身形象十分重要。“形象成功,事事顺利”,不无一定的道理。医生的形象是其医疗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之一。那么作为病人,在同医生打交道时是否也应考虑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呢?我说是应该的。这不仅仅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文明的需要。尽管从古到今,大量的医学道德文献均告诫医生,对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介意病人除疾病和生命以外的其他因素,但是不可否认,对不同的病人医生常常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一个语言文明、和蔼可亲的病人总能获得医生更多的好感,而态度蛮横、语言粗俗的病人难免引起医生反感。只要设身处地想想,你便可以清楚地理解这一简单的道理。再譬如个人卫生这样一件小事,也关系到病人形象。你找医生诊治时,若不事先洗个澡,换换已穿多日的内衣和袜子,体验时的异味对医生难免产生一种恶性刺激。且不说为了社会文明,为了你个人的利益,也应努力避免之。

3,加强同医生交流。有对病人冷漠的医生,也有不愿同医生打交道的病人。但是不管你心里对医生怎样想,既然得病了,就必然要接触医生,这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类病人,医生来病房时,他很少有话同医生讲,更不用说主动去找医生了。我想既然因为你的健康问题同医生建立了联系,还是应该使这种联系更紧密一些,这样对你的治疗会有益处。加强同医生的交流,无疑是使这种关系更加密切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联系。除了医疗以外,你同医生交谈的任何话题都能够密切你们的关系。交流中特别要注意的是语言表达方式,应尽量不用直接的或命令式的语言。即使是一般的人际关系,用婉转的疑问句常常比用生硬的祈使句效果更好。此外,社会心理学家们的调查证实,“慷慨地赞扬”的确有利于加强关系。当然赞扬要有根据,太过分的赞扬会使医生感到你在阿谀奉承。

最后,有的读者可能会想,你说得再好,恐怕与医生处好关系的重要手段还在于请客、送礼、塞红包。此处不可能详细谈论该问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送礼不可能建立真正亲密的医患关系,有时还会使医生感到难堪。

猜你喜欢
医患医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最美医生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