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金字塔”

1992-08-24 06:03谢力徐菁
中国青年 1992年8期
关键词:讲文明公德饭盒

谢力 徐菁

1991年,某重点大学法律系三年级男生宿舍两同学发生口角,继而升级成械斗,其一被匕首刺入胃部,另一位也被拉力棒击断右臂,双双昏死于厕所。

在一间宿舍中朝夕相处三年的同学,何以酿此惨剧?在调查中,竟无人能说出他们到底有什么矛盾,只知道他们为宿舍里的一些琐事而互相不满,此次事件当是积怨已久所致。

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座辉煌的“文明金字塔”,但同时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基础文明的问题总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基础文明,自然是指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构成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与“高层文明”相对而言的。既然称之为基础文明,必定不难遵守。鸡毛蒜皮的琐事的处理就属“基础文明”的范畴,这些琐事也正是构成大学生活外部环境的重要部分。因此,完善大学生活的外部环境,创造优良学风,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才,“基础文明”的教育便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人把单调的大学生活形容为“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我们不妨从这三个视点切入,考察一下我们大学生基础文明的状况。

中午11点半,校园的热点在食堂。在某高校,近万名学生涌入食堂,人流过后,地上总会有一两个踩扁的饭盒。在卖饭的窗口前总会有一阵哄抢,谁也别想买到。站队的同学会发现,越排离窗口越远,前面的每个人都会招来几个插队者,虽然食堂墙上“请您遵守公德”、“请按顺序排队”的标语均出自同学之手,但“民以食为天”、“衣食足才能知礼仪”,古训似乎确有道理。学生不满意,饭后对“夹塞现象”深恶痛绝,可一进食堂,总会被气氛感染,见缝插针。学校组织学生管理此事,但臂佩红袖章的同学个个如过街老鼠,灰溜溜不敢吭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学生们的是非观很模糊,宁可自己多饿一会儿,也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食堂呕了一肚子气,回到宿舍更有看不顺眼的事。走进某中文系男生宿舍,一股异味扑面而来,满地废纸、拖鞋、皮鞋、运动鞋,桌子上堆着十几个饭盒、杯子、书本、镜子、肥皂、暖壶……墙角是个垃圾堆,废纸、果皮、鸡蛋皮、菜叶、破袜子……异味主要发源于此。

为什么没人扫地?该宿舍的室长说:“刚进大学时,制定了值日制度,可执行了一个星期,一个人不自觉,带动大家不自觉,于是地没人扫,开水没人打,两年多来,除非有谁的女朋友光临,他才会屈尊扫扫地。同学们没开水喝,就喝自来水,开始还拉肚子,再在习惯了。”

同宿舍同学由没人值日发展到关系冷漠,甚至剑拔弩张,男生之间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时常发生。女生情况略好,起码自己的床上还比较整洁。每人提一壶开水,即使渴得嗓子冒烟,也能有志气不喝别人的水。某男生宿舍日光灯坏了,八个人不约而同地买回了台灯,就没人去修一下日光灯。

多可怕。如果谁生活在这样一个压抑的环境中,处在这么一个火药味浓烈的集体中,该是何种心境呢?好的学习气氛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体会“集体的温暖”。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能有多少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呢?

旷课率高可能是全国高校的通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用颤抖的声音说:“150人的大教室里只来了8个同学,我不是想强迫谁来上课……上课前,我这个老头子还得自己擦黑板,粉笔末呛得我喘不上气来,也没有一个同学上来帮我擦。我讲课,下面聊天,比我的声音还大。下课晚了,就有人敲饭盒。那一声声就像敲在我的心上,我教了一辈子书,心痛啊……”听了老教授的话,再看看被画得不成样子的课桌,平均受过12年教育的大学生心里不知是何种滋味?

校园里还有一个让人厌恶的“传统”——课前占座位。教室空无一人时,桌上却端放一书,上面郑重地写着:“占座本,勿搬动。”占过座的同学可以在铃声响过后再悠闲地踱进教室,以至有这样的景象:课堂上有空的座位,却有人坐在窗台上上课。“占过的座位神圣不可侵犯”,这在大学中已深入人心。尽管大家都不满这种做法,但“传统”的势力太大了,自己便也自然地把自己纳入这一“传统”秩序之中。

讲公德,爱劳动,尊敬师长……难道仅仅是小学生的要求吗?为什么一进入大学,如此基本的行为规范都难以遵循?教育者、被教育者是否都该反省呢?

中小学生固然有很多文明习惯,但那些本该是靠激发其自觉性做到的,学校却做了很多硬性规定,学生的文明举止是被动的,是给师长看的,只是出于遵守纪律才讲文明。公德与法纪的概念在幼小的心灵中是同一的,更何况还把讲文明与“利益挂钩”:评选先进、优秀等等。一旦进入大学,同学们便有了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自我约束的必要性已不大,学校的管理也不如中学面面俱到。好学生的标准也趋于多元,讲公德、爱劳动等小节问题不足挂齿,原先的价值观很轻易地被换掉了。大家普遍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成绩好,有才华,有能力,或者有闯劲,社交广,会挣钱……奖学金也是奖励学习的,不会因为谁讲文明而在毕业分配中得到一个好单位……由中学被动的文明到大学主动地丢掉基础文明,其实也有一定的内在必然性。

在教育体制上,培养学生公德心与直接的利益机制分离已成为必然趋势。当然,许多同学没有文明习惯是无意识的,并非是为了损人利己。大学生在文明教育方面的漏洞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把中学生被动文明转化为自觉状态,使好习惯得以延续方面大学教育几乎等于零。因此大学生文明教育已是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在大学校园出现的行为反差,的确令人深思。图书馆坐无虚席与稀稀落落的课堂,志愿身后捐献角膜与排队夹塞、课上敲饭盒……大学生的形象众说纷纭,也许上午刚为灾区人民捐出所有的零花钱,下午就因一点小事与同学打得头破血流。

大学生的形象靠自己树立。

文明金字塔的重筑靠教育者与被教育一起努力。

“大节不亏,小节不拘”已肯定不再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的要求。

猜你喜欢
讲文明公德饭盒
讲文明·树新风
一言一行讲文明,一点一滴筑文明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太没公德
塑料饭盒异味巧去除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
甜蜜的饭盒
讲文明,树新风
饭盒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