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问题——访水利部部长钮茂生

1998-08-20 09:06
中国青年 1998年6期
关键词:缺水防洪水利

记者: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曾明确指出:“水不仅为维持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年轻人大多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的本身,而很少有人去想水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联系。像我们这样地大物博的国家,是否也存在着水的危机?

钮茂生:在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先说水荒和水灾。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占有水量不足24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10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全国666个建制市,有一半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北京市人均占有水量不足300立方米。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北京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仍有10亿立方米以上的供水缺口。天津、西安、太原、大同、青岛、烟台、大连等城市,供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缺水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全国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减收粮食200~300亿斤。由于严重缺水,许多地方超采地下水,引起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甚至塌陷开裂,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内侵。

据统计,中国水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赤字。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到2000年,中国至少缺水600亿立方米。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建国以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等大的江河都发生过大洪水,中小河流的洪涝灾害更是频繁发生,损失严重。仅以1996年为例,我国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先后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一些江河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特别是洞庭湖、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柳江出现了十分危急的局面。全国30个省、市、区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00亿元。

记者:建国后,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40多年间,广大水利工作者也为此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为治理淮河、长江、黄河、海河等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但似乎防洪形势一直都很严峻,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钮茂生:一是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我国大江大河大湖现有防洪标准一般仅能防御30~40年一遇的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洪标准仅能防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一般只能防御小洪水,中等洪水就泛滥成灾。近几年洪灾损失的绝大部分是局部地区暴雨、中小河流泛滥造成的。全国600多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70%防洪能力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有的城市根本不设防。全国沿海海堤1万多公里,只有3000公里达到防御历史高潮位加10级风浪标准,抗台风能力很低。二是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严重,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同时也缩短了水库的寿命。三是盲目围垦,人为设障,工程建设挤占河道日益增多。四是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我国许多水库大都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有的工程质量不高,有的长期带病运行,潜伏很大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病险水库位于大中城市上游,有的距城市只有几十公里,一旦垮坝,整个城市将遭受灭顶之灾。此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通信、预警设施落后。

记者:除了您以上所说的水荒、水灾外,我国的水利还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钮茂生:那就是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土壤肥力,使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建国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4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沟壑纵横,土地破碎,风沙肆虐,灾害频繁。泥沙淤积缩短水利设施寿命,减少调蓄库容,缩小江河过洪断面。“八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只治理3万平方公里,但新的水土流失仍不断产生。从全国来看,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水土保持法》已颁布近7年,但有法不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事还时有发生。一些开发建设单位不依法申报水土保持方案;一些虽有方案,但不认真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在一些地方水土流失有增无减。即使不增加新的水土流失面积,今后以每年治理5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计算,治理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也需要70多年。

与水土流失相比,我国的水污染有过之而无不及。70年代初,全国日排放污水量为3000~4000万吨,1980年日排放污水量达7500多万吨。目前全国日排放污水已经超过1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人水域,使河流、湖泊、水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7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大城市河段中,有13条河段的水质污染严重。以淮河为例,自1979年以来,淮河及其支流共发生160多起污染事故,其中特大事故就有6起。1994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恶性污染事件。7月中旬淮河上游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颖上闸因超过防洪水位而开闸泄洪,将蓄积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污水放了下来。污水所经之处,水面泡沫密布,鱼虾丧生。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仍未达到饮用标准的自来水,出现了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工厂被迫停产,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由于污染,百万淮河儿女饮水告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惨痛事实告诫我们:我们的生存环境十分脆弱,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记者:看来,发达的经济,进步的社会,必须要有发达的水利。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少的问题,水多的问题,水脏的问题。请问,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样的对策?

钮茂生:面向21世纪,水利主要有三大任务:

1.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施依法治水。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权属管理。主要是统一规划,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量水质。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为中心,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限制粗放利用。建立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能源、原材料、交通、邮电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今后几年,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坚持大中小微型工程相结合,实行表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四大工程:

第一,防洪保安工程。即以大江大河治理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加快小浪底、万家寨、治淮、治太等在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力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海堤建设。

第二,节水增产工程。即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山丘区小型、微型水利建设等。

第三,生态环境工程。即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包括长江、黄河中上游和其他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小流域治理,防沙治沙等。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贯彻执行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即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四,水利扶贫工程。水利建设对老少边穷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带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要搞好城乡供水建设、中小水电建设、解决群众饮水困难。

3.大力推进水利产业化,实现水利良性运行。继续大力推进水利改革五大体系建设,即水利投资体系、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价格收费体系、法制体系、服务体系。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水利,实现水利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抓紧出台《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细则,指导和规范水利工作。加大价格和收费改革力度。管理、用好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加快建立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水利经济。积极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总结、研究、推广水资源统一管理,“五自”(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管理、自行还贷)工程建设,“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拍卖和“五小”(小塘坝、小水库、小引水坝、小水井和小泵站)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利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完成三项任务,在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三个两手抓:

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南方着重防洪,北方着重抗旱。

坚持除害兴利两手抓。在水利建设上,处理好除害与兴利的关系,事关全局,至关重要。要始终把除害工程尤其是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防洪保安工程放在水利建设的首位。建国以来,我国防洪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洪水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江泽民总书记说:“我对这个问题十分焦虑、寝食不安。”确保防洪安全,是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除害的同时,要大兴水利,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建设的客观要求。

坚持开源节流两手抓。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同志都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十分注意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这两件事涉及农业的根本、人类生存的根本,在我国尤其意义重大。”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两手抓。开源是当务之急,节流是根本大计。

推进节约用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牢固确立水是商品的观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确定水价。目前,全国平均每立方米水的价格只有0.024元,与成本差距太大。这种过低的水价,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要在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建立水的有偿使用制度,依法促进节约用水。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原有水利工程的供水水价,要根据国家的水价政策和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的原则,区别不同用途,在3年内逐步调整到位,以后再根据供水成本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新建水利工程,一律实行新水新价,实现水利的良性运行,推进水利产业化。

记者:钮部长,我们《中国青年》有几十万读者。您想对他们讲点什么吗?

钮茂生: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水利的希望也寄托在你们身上。我衷心希望年轻同志都要关心水,了解我国的基本水情,从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水问题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推进水利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争先锋,立新功,把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缺水防洪水利
伊拉克计划新建36座大坝应对干旱缺水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水利工会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