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钱”最小的书店

2002-03-04 18:07蒋逸征
现代家庭 2002年4期
关键词:本钱书友旧书

蒋逸征

这里指的是网上书店。

目前虚拟世界所能带给人的现实经济利益,最能体现在网络交易上。无需维持门面、车马劳顿,天大的生意在家里喝喝咖啡、点点鼠标尽在掌握。就在大小出版商们为多卖几本书挤破头皮时,在网上开书店又清静又便捷又有趣,回报又岂止那些汗渍淋淋的小书商能望其项背的。

她说:只有你说不出名字的书,没有我没有的书。

说出如此豪言壮语的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在网络世界里她叫“嘻嘻笑”,用一个眼睛有脸一半大的褐发卡通女孩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表;在现实生活里她叫曹盈,有室内设计公司朝九晚六的行政工作正职。

2001年5月曹盈为自己在易趣网上开了家“多多书店”,首战大捷,满箱子金庸武打书在一个星期里销空。目前她已晋身为“已有上百次令对方满意的交易,很守信用,值得信赖”的四星级店主。每天她收到的“求书”电子邮件多达30封。生意如此红火,自然有她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书多。小姑娘从前住在新华书店仓库的隔壁,看书买书方便便宜至极。她也爱看,小学三年级就把《金庸全集》、《古龙全集》都念完了。做学生时,每个月100多元的零花钱全“捐”给了书店。对于书,她还晓得很多,比如各类书的不同版本,“金庸全集”光全套收齐的就有“三联”、“文化艺术点评本”、“精装十六开”、“宝文堂”4种。据某权威调查说家有100本书,就可称作“知识型”家庭,曹盈中专毕业时,家里自己买的、别人送的书算算已有五、六千册,足够办个小图书馆。当然她也没有浪费资源,在开“多多书店”前当真与人合开过间书店。

另外路子多。“多多书店”里开列所卖的新书基本都打原价的对折,自然进价也就不会高于原书半价。除了上面提到新华书店买内部书的便宜途径外,曹盈还有不少其他的特价书进货来源,只是,她视作商业秘密,遮遮掩掩不肯透露。不过,就目前新书出版来算,书的一般成本是定价的三分之一,还是有利可图的。至于旧书、绝版书,那就弹性更大了。

会做生意的人往往交际广,曹盈因此认识了不少书友,本来么,网络就给人提供了交朋识友的场所。自称“服务一流、很好说话”的曹盈每个星期都要接待五、六批书友,还会有外地的书友每月相聚。“多多书店”的服务范围也像中国男足一样冲出了东半球。有德国的女孩向曹盈订购一套《尼罗河的女儿》漫画,她花了200多元的邮费打包给寄了过去。

号称没有找不到的书的曹盈也碰到过棘手的事。有一次,一位慕名而来的老先生在网上求购一本叫《渊海子算命真诀》的书,说是为收藏用,就缺这一本可以收齐一套。老先生先是给曹盈写了几封恳切的电子邮件,又接着打了两通马拉松长的电话,诉说自己藏书的坎坷经历,如何曾在文革时为书做过班房云云。“很好说话”的曹盈于是将老先生的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接了下来。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她给朋友们打了四五十个电话,神通广大的书友们集思广益终于找到了那本书,还是清朝道光年间的木刻本。曹盈用一本棋谱还有别的书换了下来,花了40元叫快递给老先生送了去。

当然既然是“店”,不赚钱可不行。“多多书店”也着实给曹盈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目前曹盈基本每天上两小时的网,每个月差不多能做30笔新客户、60笔老客户的生意,所得利润是她上班工资的两三倍。

曹盈原本想把家里的存书处理卖掉些,没想到开了书店后家里书有增无减。她还在不断开拓网络业务,打算不仅卖书还兼订购杂志,现在她自己新开了一个叫“书趣”的网站,生意继续越做越大。

他说:我卖的书

一定比外面便宜!

打电话约张世荣时,他的妻子说他上课去了,然后问我:“你是不是网上买书的?”

今年已经50出头的张世荣是易趣网上又一个“四星级”书店主,和同龄人相比,他不仅接触电脑网络甚早,经营网上书店也可算“元老级”。

生活中的张世荣相当平凡甚至朴实。他在一家汽车配件厂当警卫,因为白天常有围棋裁判及教课的任务,所以把工作换成了夜班。

六十年代,张世荣在贵州下乡插队时认识了一群有志青年,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也从此爱上了书。从文革结束到1993年,他见书必买,那些微薄的工资除了吃饭外都换成了沉甸甸的书。93年后当时出版界的混乱才使他愤而金盆洗手。书,还是堆满了家。

两年前,学电脑的儿子教爸爸迷恋上了网络,张世荣也就晓得了网络交易是何物。面对家里堆积如山让妻儿头痛不已的书,张世荣开始打起了主意:既然儿子对世界名著、文科百类了无兴趣,自己又没有本事撑起“海渊阁”似的藏书处,想想这些书将来再利用的机会也不大了,索性,卖了它!

1999年的时候,网上就出现了一家“楼外楼书店”,一直至今,口碑甚好。

张世荣卖书显得更从容些,既然卖的多是家里存货旧书,也并不为了几个钱贪心烦心。他这样想,反正卖掉一本我就是赚。

张世荣做成的第一笔交易,与其说是卖书,不如说是网友见面来的更贴切点。一本成交8元钱的书,和别人约在徐家汇碰头,路上的颠簸不算,光车费就用了三、四元。张世荣的书一般都卖得很便宜,遇到网上竞价有人哄抬价格时,他就要出来留言声明,这本书最多多少多少元了,不要再抬了。就在一切谈拢就要成交时,对方说自己竞价时特别想要这本书所以出价高了,张世荣也会给他减去些价钱。另外在他那里买书还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外地邮购的,他不收对方邮寄费用;一般买卖成功的,他还会当面赠送一本同类型的其他书。

做买卖到如今,张世荣觉得顺利的有不少。有个书友看到他家的藏书后,当即说“都想要”,于是,在能拿得动的情况下,第一次就装走了4大袋书。接着他连续来了3个星期,总共买走了6000元的书。还有一次和一个山西网友谈,第二天对方就汇来了500元,要求补齐二十六史他残缺的100本书,这种豪爽实在少见。当然也有生意难做的时候,倒不是因为书价高,而是因为太低。易趣网搞“一元钱商品”活动时,张世荣也列了一本书上去,没想到就此和中标的那位开始了一次长达2个月的“马拉松邮件战”。一切谈妥,约好见面地点时,对方来电子邮件说“你不合算”,不肯交易。张世荣说没有关系,反正是迎合活动。对方又来信说“不想让你亏”……你来我往一共写了有50多封电子邮件,对方还是不肯交易。最后张世荣想把书给寄过去,对方仍旧婉拒。

多数情况下,张世荣不会为买家死命找书,破例的只有一次。那次一个小姐讲好买他的《浮生六记》,两人约在淮海路上的太平洋百货门前碰头。结果,他等了半个小时没有见到人。回去后他给对方去信责问,对方来信则更愤懑说自己也去了结果扑空。两人一对当时店门前的情景发觉是“对面相看不相识”。张世荣很不好意思,为了道歉,就让对方随便挑本书送她。小姐说你不怕我挑本最贵的敲你一笔么?最后她点了《老残游记》。张世荣先在福州路、福建路的书店街兜,在上海书城里看到有新版本。但他喜欢老版本,星期天又去了文庙旧书市场,于是那天文庙里七、八排书摊有一半都在为他寻找《老残游记》,最后找到一本解放前出版的,他嫌过于破烂,结果又找了两个星期才搞定。

随着生意的进展,张世荣原来家里的几千册书已“坐吃山空”,于是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他又开始淘书了。买书的渠道很多,如今外地出版商的书不好卖打折打得凶着呢。他还会去一些旧书市场,每年春秋季工人文化宫有6折书展销。“书么,买了就看,看完不要就卖掉。”他觉得自己不亏。

张世荣说自己并没有投太多的精力经营“楼外楼书店”,不过,目前已经卖出了上万本书,赚的钱也远远超出了工资。他还说,再有一年他就要“待退休”了,那个时候会有更多的闲暇料理书店,书带给了他很多,不止是钱。

猜你喜欢
本钱书友旧书
旧书满新知
《未来科技的13个密码》
书友信息
省交通运输厅举办“书香交通·文化同行”读书分享会
有多大本钱打多大仗
抢救阅读50招第7招:找书友
鞋带也是本钱
任性的本钱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
周小川掌舵央行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