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特色学校

2003-04-24 08:32顾明远
人民教育 2003年9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办学

顾明远

当前,教育界出现最频繁的两个词就是特色学校和创新人才。这两个词好像联系不到一起:特色学校说的是办什么样的学校,创新人才说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但人才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有什么样的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样说来,特色学校和创新人才这两个词,还真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什么叫特色学校?

首先要理解什么叫特色。所谓特色,顾名思义就是与众不同,不是平平常常,而是有自己的特點。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

为什么办学要有特色?

我认为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学校和人一样,千差万别。每所学校所处环境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办学的方式不同。如果不考虑各自不同的情况办学,学校就不会有生机。

第二,只有学校办出特色,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人才。按部就班,平平庸庸,上级布置什么,学校就做什么,是培养不出具有个性的创新人才的。

第三,学校也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学校要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就要有所创新,学校之间就能开展竞争,教育事业就会生机勃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四,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深化之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对它的规律我们还探索得不够清楚,尚需要学校和广大的教师勇于提出新观点,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实验全新的办学模式,探索教育的规律,探索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各校不同的探索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验,这就是各个学校的特色。

办特色学校首先要克服一些思想,上的障碍和误区。

误区之一:为特色而特色。学校办出特色是在探索教育规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模式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追求形式所能办到的。有的学校为了办出特色,搞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

误区之二:把特色和培养学生特长混淆起来。

有的校长认为:全面发展+特长=特色。为了办成特色学校,于是办起了奥林匹克学校、外语班、钢琴班、舞蹈班,等等。当然这些班也培养了一些人才,但是,如果每所学校都办这些班,学校又有何特色可言?同时,这样的班徒然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现在的学生本来课堂作业负担就很重,休息日还要上特长班,甚至平时晚上还要到琴师那里去学习,学生负担加重。学生没有时间玩耍,没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特长班,说得不好听是在剥夺儿童幸福的童年。

误区之三:把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素质教育等同起来。

有的学校认为培养学生的特长,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一些特长,如音乐特长,确实可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然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其核心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素质的提高要依靠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因为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有的学校课外活动中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而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这是本末倒置,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培养不出创新人才。

怎样才能把学校办出特色呢?

作为一所学校,首先是要考虑如何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这样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中必然会把学校办出特色。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中,校长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师,要研究学校所处的环境、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发现学校的优势、认识学校的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开拓和创新,使学校前进有方向,师生努力有动力,逐渐形成学校的独立风格。

学校是文化的园地,办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铸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我们现在的学校所以千篇一律,就在于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可以表现在物质建设上,如校舍建筑的风格、校园的布局等,但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在老师和学生的学风上。

所谓学风,说到底是一种思想方法问题、工作态度问题,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上级布置什么就做什么,还是开拓进取、勇于探索、不断改革?这是思想方法问题: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视学生为敌人,还是严谨笃学、敬业爱生?这是工作态度问题。有了正确的学风,就会把学校办出特色。把学校办出特色,就是铸造学校的灵魂。

举几个我看到的有特色的学校例子来说明。

1996年,我到成都的一所实验小学去参观,这是一所新学校。1993年,政府对府南河进行改造,拆迁了河滨的棚户区,盖居民楼的同时盖了这所小学。由于学生都来自低收入家庭,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建校之初,学校很混乱。第一次开家长会时,有的家长竟光着脊梁、穿着短裤来开会,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不好。学校就从秩序抓起,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规矩,而且要求开家长会时,家长的穿戴要整洁,要给孩子做榜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的校园文化逐渐建立起来。学生不仅自己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也给家长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家长的坏习惯虽然不是那么好改,但父母总是爱孩子的,总是要给孩子争面子做榜样的,于是也开始注意起自己的行为习惯来。这样一来,校园文化促进了家庭、社区的文化:反过来,社区、家庭又来帮助学校。学校、家庭、社区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到3年时间,这所学校就闻名于成都市,成为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许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来学习。校园文化成为了这所学校的特色。

去年,我在杭州参观了一所民办小学,校长在设计学校建筑时,就着重考虑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往建校舍,总是要求把学生的活动区与教学区分开,操场建在校园边上,很不利于学生活动。这位校长决定把操场建在教学楼中间,便于学生课间到操场上活动。为了孩子能够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他在一二年级楼上设计了几部滑梯,孩子们可以从滑梯直接滑到操场上,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这些设计开始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但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学校为了让家长接送孩子时能有一个休息的地方,而不是拥挤在校门口,特意在校门内建了一个很大的前庭,家长可以在前庭等待孩子放学。这所学校在建设上很有特色。

我还参观过上海市徐汇区的南洋中学,一进门就能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原来是传达室屋项上,装有一个传感装置,人一进门就会发出鸟叫的声音。学校小小的校园中到处都是科技,有声控的水车,有采集雨水用于灌溉草坪花木的装置。学校里有一位物理老师是搞科技发明的专家,学校为他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他成为学校搞科技教育的中心人物。科技教育就是这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特色。

以上只举了几个例子,这样有特色的学校我参观过许多所。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办学有理念,措施有思路,着力于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同时将其贯穿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之中。这样的学校,不失为特色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校园文化办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特色学校”的实话实说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取消资格